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的综合-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6 … 8 行为价值观与目的 

  奇怪的是人类在精神义务崩溃的时候象大河决堤,一发而不可收。人们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安排自己的联盟,同时使他人有同样可选择的机会。利他主义的冲动是如此有力,幸而大部分都是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如果利他主义都是无条件的话,那人类的历史就全是裙带关系,种族主义。人类为自己的血亲牺牲自己的激情简直是可怕的。尽管我们在社会契约的能力方面存在着缺陷,然而哺乳动物在自身的局限中,就有这种不断的更新和乐观的犬儒主义。借此,有理智的人可以大有作为。 

  文化能使人类行为趋于利他完善化吗?文化能创造圣徒的种族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意识形态方面,神学家们互相叫骂,都把对方指为罪恶之渊薮,是最邪恶的所在,其实事情远不那么简单。有人大感困惑,这样写道:“如果有些邪恶之徒在那里阴险地大干坏事,只需要把他们找出来消灭掉就完事了。但是划分善与恶的线贯穿于每个人的心中。谁又乐于毁掉自己心脏的一部分呢?” 

  利他主义的人性化只有通过对伦理道德更科学的检验,才能有智慧和社会契约的见地,教育心理 学家劳伦斯·卡尔伯格( Lawvrence 

  Kahlberg ) 相信在人的精神发育中有六个伦理推理阶段,每个人的进步都是通过这六个阶段发育而来的。孩童从不加怀疑地依赖干外在的规则和控制,到逐渐有一 套成熟的内在标准,要经过)( 1 )仅仅为了免受惩罚而遵守规则和权威:( 2 )为了得到奖赏和互换宠幸,而使自己与集团行为相符;( 3 )好孩子意向,为了免受别人的白眼和拒斥;( 4 )职责意向,兔遭权威斥责、免得破坏秩序和招致罪过;( 5 )墨守法 规意向,认识到契约的价值、制定规则中的某些武 断是为了维护普遍的善;( 6 )意识或原则意向,对 选择原则的初步忠诚,在法律被认为害大于利的情况下,这种意向能否决法律。 

  这些阶段的基础是孩子对有关道德问题的语言反应。由于知识和训练的不同,一个人可以在这个阶梯的任何一级上停下来,大多数人达到了第四或第五阶段,当伦理选择带有契约和墨守成规的性质时,所体现的道德就是大多数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础。如果这种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伦理个体发育已被从遗传上同化了,变成了精神发育过程自动指导的部分。个体通过学习规则和相对不灵活的情绪反应的控制,越过第五阶段。有些人在重要的关头由外在事件引起了意向的转移。但是大部分人都达到第四或第五阶段,并能和谐地生存下去——这是更新世狩猎——采集人阵营的伦理标准。 

  由于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狩猎——采集人的小群体之内了。所以第六阶段是最近于非生物学过程的,因而也最易于过分扩大化。个人所选择的原则与判断群体和法律的原则是有矛盾的。由直觉在情绪的基础上所选择的规则,就其起源而言基本上是生物学上的,因而只能强化原始社会的秩序。这种道德是下意识地形成的,是要给群体奉献一种新的理性。要改变对无条件利他主义作用的信仰。 

  但是,如果原则是由远离生物学的知识和理性作出的,至少从理论上可以是非达尔文主义的。也就是说,所选定的原则并不符合生物进化的原则。这就引起了一个问题:作为原则选择标准的伦理价值和文化素养本身,不也是进化的结果吗?既然创造它们的人都是进化的成果,如果说它们会违反进化的规律,是讲不通的。 

  高级伦理价值的文化进化不能获得一种与生物进化相反的方向和力量,并完全取代基因进化。基因是有约束力的。这种约束将是长久的。人类的价值观必须与基因库的影响相一致,否则是不可想象的。由于大脑是进化的产物,因此人类的行为、指导和驱动行为的最深刻隐秘的精神反应,都是一种迂回而复杂的技术手段,它们的目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是使人类的遗传物质得以维持和发展。伦理价值的最终功能也没有超出这一伟大目标的更合理的证明。  
 


《新的综合》
E。O。威尔逊著 李昆峰译 

  
第七章 性与性冲突的奥秘
 
   真正使我们陷于困境的,都是那些我们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 

  ——唐纳德·A·里德 

  7…1 性的意义 

  性是人类生物学的一个中心问题,性是渗透到我们的生命存在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千变万化、无限复杂的现象。在生命的每个阶段,性都以新的形式出现。但是,对于性存在的意义及其演化实质,对于性与性引起的一系列问题,迄今为止,人们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性的问题,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盲目无知、愚昧滞塞,以致造成种种社会与个人的不幸与痛苦,是由于性本身的模糊、复杂与矛盾的事实所致。性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纯粹的生殖目的。按理说,社会进化与性是矛盾的,性生殖必然限制和影响社会进化的步伐,而没有促进这种进化。在进化过程中,性是一种反社会的力量。因为如果完善的社会是没有冲突、高度利他主义和高度协作的社会的话,那么其社会成员在遗传上应是同一的。可是性生殖的出现,使成员之间产生了差异,亲代和子代的共同基因也由此减少了一半。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两性之间的冲突和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冲突。雄性如果能给更多的雌性授精,那将会传播更多自己的基因,从遗传适应的进化标准看,无疑是有利的;但在许多的物种里面(人类恰好属于这样的物种),雌性需要雄性的大力帮助,因此本能地否定和反对雄性的额外交配。 

  子代需要亲代更多的服务,而亲代则试图尽可能生育更多的后代——传播更多的基因。这种需要上的差别导致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在解决这类冲突时,亲代甚至不借对子代进行必要的惩戒性侵犯。 

  至于由共同的对异性的需要而引起的同性(往往是雄性)间的激烈竞争,那就更普遍了。不仅在较高等的脊推动物中,性竞争司空见惯,就连虫豸一类的低级动物中,性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颇为可观的。倘若在进化中没有性差异的出现,这类生物竞争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事实上,进化过程为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比复杂的交配和授精过程更为有效的方法。细菌生殖是一 分为二,只消 20 分钟便是一代。水螅从身上长出芽 胞而产生后代。海绵的每片碎片都能长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因此,如果性与性活动的目标是生殖,那我们的祖先就会没有性。人可以是无性的,从中性的子宫表皮细胞长出新的后代。象细菌那样一分为二的无性增殖法在罕见的情况下也会在人类中发生:同卵双胞胎。 

  除了人类之外,性的基本功能中可能也不包含着性快感的成份。因为大多数动物的性活动是机械的,很少有性交前的准备活动。没有大脑的无脊椎动物和微生物就根本无性快感可言。性快感充其量是一些动物的强化手段,是引诱那些具有多能神经系统的生物作出时间和精力上的投资,以便从事求爱、性交和抚育后代的方法。 

  况且,无论从哪方面看,性都是一种无偿的消费,并且是充满风险的活动。从能量的角度看是一种浪费,而且也有危险,因为易于受到竞争者和捕食者的伤害。从显微水平上看,决定性别的遗传机制排列精细,并易干受到干扰。对于人类来说,一条性染色体太少或大多,或者发育着的胎儿在激素平衡方面的微妙变化,都会导致生理和行为上的异常和病态。 

  因此,性本身并不提供直接的进化利益。而且,性生殖自然造成了遗传赤字。如果个体不用性的方法增殖,所有的后代都会和他相同。而它和另一个不相干的个体结成性伴侣,不仅每个后代中的基因都只有它的一半,而且此后每一代还要再减半一次。如此下去,用不了几代,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就会被“淹没”在群体基因库中了。 

  因此,有无数理由说明应采取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独自的、直接的、安全的、节能的,并且是自私的。那么为什么性别能进化呢? 

  主要的原因是性创造了多样性,而多样性则是亲代为了对付无法预料的环境变化所下的赌注。设想下列情况:有两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