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胡烽火录-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宇文兵最后忍下那口气,决定不计较高翼的失信,并默认他解除宇文部单独成军的约定,也跟这个“宇文铁弗”的称呼有关。反正“宇文铁弗”还是宇文,便不能单独成军,也算是“宇文铁弗军”。

这场大雪洋洋洒洒下了有三日。三日后,天晴了。

雪停之后,三山像个从冬眠中醒来的熊一样活跃起来,首先是由高府出面分发冬衣,借这个机会高翼彻底统计了一遍人口,加上宇文兵带回的2000宇文部,三山的总人口已达到了6000余人。其中,功勋之人与士兵一起获得了一套皮暖甲。其余的老弱妇幼则得到了羊皮、葛布与针线,责令他们自己缝制皮裘。

而后,身强力壮的人被组织起来,给小船装载货物。体弱之人则边缝制自己的皮裘,边为大家做后勤工作。

“人手不够呀”,高翼斜躺在府邸内的热炕上,清点着人口统计的结果,向一边窃窃私语的宇文昭与高卉哀叹。

“什么?”宇文昭心不在焉地问。高卉则眼珠一转,没有开口。

“那3支商队至少需要300青壮和500匹马……这年头人们都流行用刀剑付账,人少了不成;兵器坊与铁场、船舶场与木器坊是我们的根本,至少要保持千人左右的规模,可我们现在只有386名熟练工匠;至于士兵,驾船的水军至少需要200人,这还是按我们现在的船舶计算的,为了培养后备水手,我们必须把水军扩大到500人。

陆上的军队需要有1500人,南岭关是我们陆路的重要关卡,至少要保证200至500人的兵力,马石津那地方也很重要,至少需要500人驻防,再加上500人的机动兵力。这样算下来,我们需要军队2000人——水军与陆军,商队300人,匠户1000人,那么农民呢?我们6000余人的总人口中,只能挑出4000名能干活的人手,这里面已经算上一些体力好的老汉和部分十七八岁的男童。

最可怕的是,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逃奴,所以6000人里,能识字的就高农与五个屯头,他们那种识字,也就认识自己的名字。你说,我们多缺人啊!”高翼边说边抖搂着名册。

宇文昭不自觉地点点头,说:“高郎大才,必定有办法解决。”

高翼气不打一处来,什么时候“高君”变成了“高郎”不说,怎么自己费这么多口舌,这人连一点帮忙的自觉性都没有。

高卉在一旁也看不下去了,她轻轻地提醒说:“僧人!”

高翼一愣,想了半晌,答:“不行。”

高卉的意思是说,那群帮高翼建府院的僧人各个识字,实在没有人手,可以到他们里面挖点人才。但高翼却明白僧人的威力,他一直没开口容许僧人在三山建寺,就是担心这群不是生产的人一旦在三山扎下根来,便会祸害无穷。当初辽国就因释而亡。僧人太多,必会像吸血的水蛭一样吸干了国家的活力。

此外,佛教属于多神教,神灵太多,甚至连厕所都有厕神,必然临时抱佛脚式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这种氛围下诞生不了形而上的科学体系。但这还不是高翼最担心的,多神教体系信仰的神灵太多,必然导致人对国家的忠诚度不高,比如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它比中国被征服的历史还要悠长。打最早的雅利安部族征服印度,给印度带来种姓制度以后,印度总是被征服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到了21世纪,它还是英联邦国家。

只有唯一神灵,才能培养唯一忠诚,唯一信用,唯一科学体系。

但是,这些僧人的建筑技巧实在高明,高翼可以搞清大多数机械的运作原理,唯独弄不懂房屋的横梁如何架设,他唯一记得的建筑学理论是:建房子必须挖地基。故此,高翼虽不准对方建寺,但却再三要求这群专业建筑队替他大兴土木。

类似于这样的佛教建筑队当时还有许多,最有名的是来自于龟兹的僧人佛图澄组织的建筑队,他曾发下宏愿打算一生建筑一千个寺院,在34年的时间里,他的建筑队修了近900座寺院,平均每月2座还多,其中怀柔红螺寺、孟津龙马负图寺等至21世纪犹存。

这样的建筑速度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除去路上跋涉的时间,平均起来,那群建筑队竟然能在十天时间建起一座类似红螺寺那样的宏伟建筑群,也难怪高翼抓住不放手。

此外,这群僧人已掌握了使用水泥的技巧,这也是高翼不准他们离开三山的最大原因,他可不想将这种技术流传出去,让胡人都修建这样易守难攻的坚固石堡。

“还是缓缓吧”,高翼合上了名册,想一想,又将名册交给了宇文昭。

“按这个速度装船,我大概两天后起航,这人口管理的事,还是由你来处理吧”,高翼不放心,又叮咛道:“工匠的人手不能少,要保证挑选最优秀的人员到各个作坊。士兵也不能少,让最强壮的人当士兵;商队的事暂缓一缓,天寒地冻的,也没多少生意。先保留一支商队,让宇文久干;宇文逢上南岭关;宇文旱留在府中看管宇文群;宇文书等人么,让他们到牧羊城(旅顺)驻军,边训练边反省。”

两天后,高翼如期起航,宇文昭目送着船队消失在地平线,整个人怅怅的。高卉则因带去了信件,即将与父亲联系上,显得异常兴奋。

“高郎,一路平安,满载而归”,她冲着消失在地平线上的船队大喊着。

“别疯了,没人听得到”,宇文昭不满地说。

“我的心在听”,高卉环抱着手,一脸陶醉地说。

第一卷 杀戮时代 第021章 见势不妙

公元347年末、或者公元348年初的日子里,高翼抵达新罗。

之所以弄不清确切的年份,是因为当时人们都有天干地支作为纪年法,当时的日子是丁末年壬子月癸巳日丁巳时。这种纪年法在21世纪,除了算命先生还用,其他人早已忘得干干净净。高翼掰着手指头、脚趾头算了半天,也算不清当时是什么日子。只记得按节气大约是在冬至过后数日,所以当时要么是在347年12月底,要么干脆是348年元旦左右。

高翼来的正是时候,在他登岸的前三天,日本再次大举入侵新罗,新罗王昔基临力不能敌,当天派出信使向高句丽求援。

日本海与朝鲜海域之间有一股左旋的海流,每年冬季海流格外明显,从日本登舟,不用划桨,顺流也可以飘荡至朝鲜,所以每年冬季,闲下来的日本人都要去朝鲜劫掠一番,一如胡人习惯秋季至中原抢劫一般,惯例啊。

高翼登陆的地点大致相当于后世韩国的顺天府所在,这一地方恰好属于百济与新罗的交界处,所以迎候的官员既有新罗人,也有百济人。

“将军大人是从天朝上国来的吗?是为救援我们新罗而来的吗?”那位新罗官员叩首在地,热泪横流:“下官新罗韩多沙郡郡守吉山,迎候将军大人,可惜,将军带的兵少了点!”

此行,高翼没敢把所有的船只都带上,他只带了4艘船,另两艘则留守。在绕过朝鲜半岛西侧的百济国时,失去了朝鲜湾的阻浪左右,黄海的风浪骤然加大,船队略受了点损失。高翼跑前跑后调动人手救援,已疲惫不堪,听到新罗官员的问候,他哭笑不得,急忙辩解:“吉郡守误会了,我们不是从天朝上国来救援的军队,我们只是自辽东带方郡来的商队。”

另一位百济官员疑惑地问:“辽东带方郡?不是天朝上国的带方郡吗!”

“咳咳,这个,请问贵官何人也?”

“下官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汉人名字叫裴益。”

这名字好怪。高翼打着哈哈,给对方回礼。

这年代,汉语汉字是亚洲的通用语言,这两名官员显然学有所成,所以高翼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也许是为了在天朝上国人面前显摆,他们的礼节一板一眼,做的格外认真。仔细一看,这两个官员虽分属不同国家,但他们的礼仪就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带着典型的日本风格——不,应该说正宗的汉朝风格。

那位新罗官员脸色已颇为沉郁,幸好高翼上有天朝上国人的身份,否则他可能当场发作,命手下将其痛殴一顿—— 一个商人敢跟官员平等行礼,这是大不敬。

高翼见势不妙,立刻表露身份:“在下是辽东带方郡水军都督……高飞,今带领商队来此,准备与贵国通商,望两位大人行与方便。”

官员的身份让高翼免去一顿暴打,但百济马老郡郡守比忽伊一听到这里,已失去继续将往下去的兴趣,他斜行一步,让新罗韩多沙郡郡守吉山到前面与高翼交涉。

吉山也兴趣缺缺,有气无力地说:“与天朝上国通商,可以!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