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集]禅是一枝花-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形是后天的致知,求象是先天的格物。你若不知象,莫说一镞破三关,便是把原子核都击破了,亦是找不着真正的对象,到头自己也发生疑惑,不知所为何来。
  但是画花背后的象,亦是要通过形,要用到画笔的,所以钦山禅师叫良禅客:你试发箭看。箭就是可比这画笔。良禅客却不明白他的意思,所以被打七棒,曰:且让他去疑。可是如今的世界形势已没有三十年可以让你去疑了。
  形是无常的,靠不住的。好的诗文书画音乐器物等造形的永生,乃是在其背后的象。卦爻是象,不随形以俱灭,数亦是象,所以数亦不灭。
第五十七则 赵州什么处是拣择
  举:僧问赵州从谂禅师: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赵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僧云:此犹是拣择。赵州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僧无语。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赵州禅师称此语,意思是说万物一一皆是绝对的。万物皆有我,此我字是一一物之存在。那僧听了不懂,却不知自己去细想想,即刻表示不以为然,说道:此犹是拣择。他是把唯我独尊这句话解释作我比谁都尊,有比较岂不是拣择?但是赵州禅师不许他有作这样的说明的机会,只听了他说此犹是选择一句,就当场喝止:什么处是拣择?那僧只得无语了。
  依现代的教育法,是赵州禅师不民主。但赵州禅师的才是真的教育方法。大法难闻,如来难逢,先要知道法庄严,师庄严,那僧听到师的教示不懂,也不晓得把来肚里过一过,轻易发问反拨,那态度先已不好。
  所以雪窦禅师颂曰:
    似海之深,如山之固。
    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
    拣兮择兮,当轩布鼓。
  现在学校里惟数学科的学生少发问,多是自己去想。如文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科的学生,就不知自己去想,却先来发问反拨。中国向来经史子集的学问,原来是海样深阔,山样不动的,现在的文化人尚未去读,先已纷纷来异论反论。似稻田里一阵蚱蜢的风雨声。又似蚂蚁撼石柱,蚂蚁的阵势移动,致人错觉,以为倒是石柱在移动了。你们议论拣择与不拣择,且听‘蓬蓬蓬!’赵州观音院又在击大鼓,从谂禅师要升座说法了。然而不是为你们这班文化人的。
  现在是要再建中国的经学史学与文学,至少要如数学的尊严。同时再建一般学问的教学法。都要使学生知道少发问反拨,多去自己思想。
第五十八则 赵州五年分疏不下
  举:僧问赵州禅师: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否?赵州云:曾有人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碧岩录第二则已是赵州无拣择,今第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三节又来讲这个,然而并不是重复。第二则是讲的对信心铭的翻案,而这里的三则即是讲的学道者的态度。亦即学问的态度。
  凡是好事,最怕列为成例。凡是好语,最怕变为俗套。如‘唯嫌拣择’这句话,当初三祖说出,是有它的新鲜意味儿在前,这句话倒是结果。后人再来引这句话,先要晓得那新鲜意味儿,才可翻出新芽新句来。譬如打水撇,你拿一片扁平的小石向水面横掠过去,它会像蜻蜓点水的打着水又弹起来,一连串的在水面跳跃而去,至二三丈之远,一片小石可以打出十几个水撇,一机接一机。祖述前人的话亦要能像这样的一机接一机。自己已曾解答过的问题比答新问题更难,因为再答时必要以新的言语。所以唯嫌拣择这句熟话,赵州禅师反为五年分疏不下。
  雪窦禅师颂曰:
    象王嚬呻,狮子哮吼,
    无味之谈,塞断人口,
    南北东西,乌飞兔走。
  真是,古昔圣贤,皆是贵人中之贵人,作家中之作家,所以出口成章,而时人引用,则顿成无味之谈。天地茫茫,岁月悠忽,你赵州禅师何在?那好句何在?
第五十九则 赵州头长三尺
  举:僧问赵州禅师: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言语,是拣择?和尚如何为人?
  赵州云:何不引尽这话?僧云:某甲只念到这里。赵州云:只这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赵州禅师对三祖所云唯嫌拣择,提出了‘有拣择?’的问题,全文已见于碧岩录第二则,那僧不念尽这话,只拣择‘才有言语是拣择?’这一句念了就来发问,所以赵州禅师即以唯嫌拣择这句话来责他的为学态度不虚心。
  写王昭君,只拣她的琵琶来写,不如连她的风沙憔悴一齐写进。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可只拣他的成就处来表扬,也要提出他的失败处来说,才得其全人。雪窦禅师颂赵州的全人:
  水洒不着,风吹不入。
  虎步龙行,鬼号神泣。
  头长三尺知是谁,相对无言独足立。
  前四句实在是威严,后两句却又滑稽得好。头长三尺像日本铁斋画的南极老人星,穿的红袍,矮身。独足立又像山魈,是庄子里的丑貌圣贤。
第六十则 云门柱杖化龙
  举:云门禅师以柱杖示众云:柱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处得来?
  印度人与中国人皆知有究极的自然,所以气概比天地还大。佛经说阎浮提世界之在于究极的自然,只如大海之一沤。但是印度人主于寂灭,不如中国人的主于行动。西游记里孙行者骗小妖,说自己的葫芦能装天,与‘薛仁贵征东’里徐茂公献瞒天过海之计,都有一种喜乐活泼。云门禅师的柱杖化为龙吞却宇宙,亦像这样是动的发想,不是印度佛教的。
  中国人的囊括天地的想法,不是说天地小,而是说人的气概大。如果天地是小的,你虽比天地更大亦何足道。天地大,气概更大,这才成得诗。曹操观沧海诗里有这样的好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辰灿烂,若出其里。
  使人读了只觉大海就是我的心境的开阔。若在西洋人,是虽乘火箭离了地球,亦没有这样心境开阔的。
  但是云门禅师的柱杖化为龙吞却乾坤,不如小孩把那柱杖当作竹马来骑了,与乾坤嬉戏,更为可爱。云门禅师说的乾坤都吞却了,山河大地甚处得来?也不及李白诗里的说把君山铲了。李白诗:
    铲却君山好 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 醉杀洞庭秋
  两者相比较,是云门在佛境,不及李白在人间。
  再看雪窦禅师颂曰:
    柱杖子,吞乾坤,徒说桃花浪奔。
    烧尾者不在拏云攫雾,曝腮者何必丧胆亡魂。
    拈了也,闻不闻?
    直须洒洒落落,休更纷纷纭纭。
    七十二棒且轻恕,一百五十难放君。
    师蓦地拈柱杖下座,大众一时走散。
  雪窦禅师大概是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所以把乾坤云云,只一句带过。而只就柱杖化龙这一点来取其热闹。三月桃花开时黄河水激浪奔,许多鲤鱼在龙门峡逆流跳跃,其中有的一跃成龙,被雷火烧焦了尾巴,有的被冲下浅滩里曝腮伤鳞。好像平剧白蛇传演水漫金山,许多虾兵蟹将与天兵天将随着波浪滚滚出没,舞台上有甩大旗,那些兵将一个一个的,也有两个两个的,也有三个四个对冲的,都是一路筋斗翻掷过来,就那大旗的掠地飞翻里更一记筋斗翻了过去,真个是成功的被雷火烧焦了尾,失败的暴腮伤鳞。再看那战斗,天将刀劈枪搠鞭打,虾兵蟹将就顺着那刀势枪势豁一个虎跳,打一个着地盘旋,更随着鞭势,腰身像绕着那鞭旋转似的翻筋斗,一连几鞭,就是一连圈的几个筋斗。原来雪窦的七十二棒一百五十鞭也并非责罚,倒是成全。讲思想不如讲风景,雪窦禅师的颂里即只是风景,当下把吞却乾坤云云的问题来解消了。如西洋的戏剧,观客看完后是把问题带了回去。中国戏看完了,却是没有问题,然而有得可以使人思省无穷。所以雪窦禅师拈柱杖下座,大众可以一时走散。
第六十一则 风穴若立一尘
  举:汝州风穴延昭禅师垂语云: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蹙;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恬。(雪窦禅师拈柱杖云:还有同生同死底纳僧么?)
  禅宗比印度佛教少讲慈悲,扶强者不扶弱老,为智者不为愚人。老子庄子孟子都是如此。孟子言譬如弯弓,引满,中道而立,能者从之。禅宗是一片智能的刀光,姚广孝对燕王曰:「臣知天道,何论民意。」一言打响了古今历史。这里延沼禅师说的立一尘与不立一尘,无视野老,苏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