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0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曲,人们称他是“歌曲之王”。
    圆舞曲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一生共创作了近
500 首圆舞曲,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器乐协奏曲写得最多的是意大利古典作曲家维瓦尔蒂,他一生共写了
450 多首协奏曲。
    德国古典作曲家贝多芬在声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声乐套曲这一音乐形
式。
    匈牙利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在管弦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交响诗”这一
音乐形式。
    德国古典作曲家约·塞·巴哈在器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练习曲和变奏曲
这一音乐形式。
    管弦乐队中应用双簧管这一乐器定音的惯例,是 200 多年前由德国古典
作曲家亨德尔最早发明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
    世界上最长的歌剧是德国歌剧作曲家瓦格纳花了 20 多年才写成的组歌
剧《尼伯龙根指环》。全剧由四个部分组成,要用四个晚上才能全部演完。
    世界上最大的音乐会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 1872 年在美国波
士顿指挥过的一次由 2 万人(包括歌唱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约翰·施
特劳斯也是音乐历史上指挥过人数最多的一个乐队的音乐家。为此,美国还
特地盖起了巨厦来容纳这 2 万名演员。
      
         世界著名的序曲
                   
    罗西尼(意大利):《塞维勒的理发师》、《赛米拉米德序曲》。
    勃拉姆斯(德国):《大学庆典序曲》、《悲剧性序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一八一二年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莫扎特(奥地利):《费加罗的婚礼》。
    韦伯(德国):《自由射手序曲》(又名《魔弹射手序曲》)。
    贝多芬(德国):《菲岱里奥序曲》。
    斯美塔那(捷克):《被出卖的新嫁娘》。

    苏佩(奥地利):《轻骑兵》。
    门德尔松(德国):《芬格尔洞》(又名《赫布里底岛》)。
    柏辽兹(法国):《罗马狂欢节序曲》。
    柏林卡(俄国):《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比才(法国):《卡门序曲》。
      
        世界著名的交响曲
                    
    海顿(奥地利):《告别》、《惊愕》、《时钟》。
    莫扎特(奥地利):《第三十九号》、《第四十号》、《第四十一号》。
    贝多芬(德国):《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舒伯特(奥地利):《未完成交响曲》、《悲剧交响曲》。
    柏辽兹(法国):《幻想交响曲》。
    门德尔松(德国):《意大利交响曲》。
    舒曼(德国):《春天交响曲》、《莱茵河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悲怆交响曲》。
    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世界著名的组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天鹅湖》、《胡桃夹子组曲》、《睡美人》。
    斯特拉文斯基(俄国):《火鸟组曲》、《彼得鲁什卡》。
    比才(法国):《卡门》、《阿莱城姑娘》。
    拉威尔(法国):《鹅妈妈》、《达菲尼与克罗埃》。
    格罗菲(美国):《大峡谷》。
    格里格(挪威):《培尔·金特》。
    穆索尔斯基(俄国):《展览会上的图画》。
      
        世界著名的圆舞曲
                    
    勃拉姆斯(德国):《圆舞曲》,作于 1865 年。
    格里格(挪威):《圆舞曲》,作于 1867 年。
    庞塞(墨西哥):《圆舞曲》,作于 1928~1933 年间。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于 1867 年;《啊,
美丽的五月圆舞曲》,作于 1877 年。
    罗萨斯(墨西哥):《乘风破浪圆舞曲》,一译《在海波上圆舞曲》,
作于 1891 年。
    李斯特(匈牙利):《海菲斯特圆舞曲》,一译《浮士德圆舞曲》,作
于 1860 年。
    古诺(法国):《微风圆舞曲》,作于 1859 年。
    瓦尔托伊费尔(法国):《溜冰圆舞曲》,作于 1882 年。
    肖邦(波兰):《瞬间圆舞曲》又称《小狗圆舞曲》、《一分钟圆舞曲》,
作于 1846~1847 年间;《告别圆舞曲》,作于 1835 年。
    西贝柳斯(芬兰):《忧郁圆舞曲》,一译《悲伤圆舞曲》,作于 1903

年。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作于 1846
年;《生活充满爱与欢乐圆舞曲》,作于 1869 年。
    莱哈尔(匈牙利):《卢森堡圆舞曲),作于 1909 年。
    德里戈(意大利):《火花圆舞曲》,作于 1900 年。
      
         世界著名的小夜曲
                   
    海顿(奥地利):《小夜曲》,约作于 1762 年。
    舒伯特(奥地利):《小夜曲》,作于 1828 年 8 月。
    古诺(法国):《小夜曲》,作于 1855 年。
    德沃夏克(捷克):《E 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于 1875 年。
    德里戈(意大利):《小夜曲》,又名《爱之夜曲》,作于 1900 年。
    皮尔纳(法国):《小夜曲》,作于 1894 年。
    德尔德拉(捷克):《小夜曲》,作于 1901 年。
    托赛里(意大利):《小夜曲》,又名《叹息小夜曲》,作于 1898~1903
年间。
    布拉加(意大利):《天使小夜曲》,又名《瓦拉契亚的传说小夜曲》。
    莫扎特(奥地利):《弦乐小夜曲》,作于 1787 年。
    柴可夫斯基(俄国):《弦乐小夜曲》,作于 1880 年。
    苏克(捷克):《弦乐小夜曲》,作于 1892 年。
    谢米娜德(法国):《西班牙小夜曲》。
    庞塞(墨西哥):《墨西哥小夜曲》,又名《小星星》,作于 1912 年。
      
         世界著名的摇篮曲
                   
    肖邦(波兰):《摇篮曲》,作于 1843 年。
    豪塞(匈牙利):《摇篮曲》
    勃拉姆斯(德国):《摇篮曲》,作于 1868 年。
    格里格(挪威):《摇篮曲》,作于 1883 年。
    福莱(法国):《摇篮曲》,作于 1880 年。
    托尔·奥林(瑞典):《摇篮曲》。
    耶涅菲尔特(芬兰):《摇篮曲》,作于 1904 年。
      
       现代音乐的各种流派
                   
    西洋音乐经历了古典乐派和浪漫派时期的顶峰之后,发展趋向平缓。19
世纪后半期是属于现代音乐时期,产生了流派众多的一般所说的现代音乐,
他们采用各种新风格、新技巧、新事物作题材,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音乐学派,
较具代表性的就有 10 种之多。
    1.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 19 世纪末,是继浪漫主义音乐之后,追求新颖音
响组合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德彪西和拉威尔等。
    2.新古典主义音乐于本世纪 20 年代盛行,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反映社会,
应该回到“古典”中去,但创作技巧则用现代的技术,代表人物有布梭尼。

    3.表现主义音乐产生于本世纪 20 年代,它的创作材料是从感官的标题加
上印象乐派的色彩效果中引出、形成一种激变的抽象感,反映一种悲观、变
态的倾向,代表人物包括有勋伯格、威伯恩和柏格等。
    4.新即物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作曲家兴德密特,他力图创造一种
能表现出古典精神的明快旋律,使人在纯粹的音流中受到感染。而在表演艺
术方面,代表人物则有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小提琴家西盖蒂、钢琴家基赛金
等,他们主张演奏排除主观解释,严格忠实于音乐作品的本身。
    5.具体音乐是用录音技术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声音作素材,进行复
合处理而制成的音乐。
    6.电子音乐于本世纪 50 年代兴起,它通过各种电子技术造成变化多端的
音乐、节奏,造成人声和乐器都达不到的音域和速度,是现代音乐中一个重
要的流派。
    7.机遇音乐与原来的即兴演奏保持着密切联系,但它在发展中走向了极
端,它不受任何限制地演奏,只有录音才能得以保留。
    8.组合音乐是将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音乐互相混合而制成的音乐,是
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