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他上承楚辞九歌、南朝乐府的传统,
并受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启发。也受到韩柳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影响。其诗
想象丰富,运用神话传说,新奇瑰丽,在唐代诗坛别开生面。历史上常把他
与李白相比,有“鬼才”“鬼仙”之称。
    李贺很小就有“神童”之称。相传他 7 岁时就已经阅读了大量书籍,能
写出很漂亮的文章和诗句。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到这件事,就派人
要来李贺的诗作,阅后十分惊奇,竟怀疑不是出于李贺之手。韩愈说:“如
果是古人的作品,我们或许没有看到,现在诗人的作品,我们哪能看不到呢!”
于是他和皇甫湜一起从洛阳到昌谷去拜访这位“神童。”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本来是唐皇宗室郑王的孙子,因为晋肃的“晋”与进
士的“进”同音,李贺因避父讳,不能考进士,后来韩愈为他写了一篇《辩
讳》,使他做到太常寺奉礼郎。这天李晋肃正在家闲居,听说大人来访,慌
忙出迎。韩愈和皇甫湜走进客厅,便提出要小公子李贺写首诗看一看。这时
李贺正在后院玩耍,听说有位韩大人和皇甫大人要见自己,就连蹦带跳向客
厅跑去。韩愈正说话间,忽然看到一个孩子,清清瘦瘦,浓眉大眼,跑得满
头大汗。他头上的发辫歪向了一边,肩上还搭着一件长褂。不用说,这就是
小李贺了。李晋肃向客人介绍后,李贺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韩愈两人说明来
意,李贺欣然从命。只见李贺从从容容拿过文房四宝,望望客厅外两位大人
的车马,长长的羊毫笔就龙飞凤舞起来。皇甫湜一杯茶尚未喝完,小李贺已
经交卷了。韩愈接过一看,上写《高轩过》,两人不禁拍案大惊,连夸:“好
诗!真李家千里马也!”从此李贺的诗名便不径而走,传遍京华。
    李贺作诗写文,总是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深刻的构思,从不生搬硬造、东
拼西凑去模仿别人。他平时很注意积累素材,观察生活,锤炼文字,深化意
境。他常常早上出去,骑一匹瘦马,后边跟一个小书童,背上一个书包。他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凡是认为有意义的事,都随时记下来,放到书
包里。凡诗不先写题目,晚上回家以后,再拿出来一一整理成完整的诗文。
他的母亲常常看到儿子背着一书包纸片回来,又每天写到深夜,心疼地说:
“孩子啊,你要把心呕出来吗?”
    由于李贺注重观察和思考,因此在艺术风格上能出奇制胜,不落前人窠
臼,惊世骇俗,耐人咀嚼。如“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致
酒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行行》)等都是至今传诵
的名句。
                    
       妙拟华章——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唐代的文
学家、哲学家。他与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当时和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巨大成就是他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刻苦学习的结果。父亲
柳镇为官清廉,学识渊博,母亲卢氏知书达礼。天资聪颖的柳宗元在四五岁
时每天吃过早饭就跟着母亲读古诗、古赋,认字,写字,抄写诗文。到了七
八岁已经能背出不少诗文名篇,还能写出很不错的短小诗文了。
    柳宗元十二三岁时,父亲赴湖北、广西一带做官,他随父同行,得以游
览夏口、长沙等历史名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目睹了社会弊政和战乱给人
民带来的灾难。这次旅行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从此他立下了革除弊政、振
兴国家的鸿鹄大志,他决心像古代杰出人物那样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首先立志于学。从此,
他更加刻苦地博览群书,特别是对秦汉时期的经史著作,反复研读,批判地
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渐渐地,他更显得才华出众、精深过人了。
    一天,有一位姓崔的御史中丞来拜见柳宗元,周围的人大为惊奇。原来
中丞也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是想让柳宗元代他给皇上写奏章的。事情还得从
头说起。这一年的 8 月,心怀不轨、妄图发动叛乱的李怀光被官军讨平了,
御史想写表向皇帝祝贺,他听说柳宗元是一位少年才子,特地来请他代写。
柳宗元知道写这类东西不仅需要文笔好,而且需要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只
见他略作沉吟便提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流畅,而且气势磅礴,鞭辟入理。此文的手抄本不
胫而走,文人学士们争相传抄。童子柳宗元之名一下子轰动朝野,传遍了京
城长安。只可惜这篇文章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柳宗元 21 岁时考中进士,26 岁时又考取了“博学鸿词科。”从此,他
走上了做官的道路,后来他参与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
后被贬到永州、柳州。从政之余,他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和诗。他的诗,
风格清峭,散文也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
位置。
                    
       才华横溢——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郑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
人。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9 岁时死了父亲,四海无可归之地,九
族无可倚之亲,只好随母亲归居郑州。家境虽然艰难,但不肯荒废学业。在
“五年诵经书,七年弄笔砚”的基础上,少年李商隐坚持跟堂房叔父学习。
    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
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13 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
首《富平少侯》诗。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 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
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
杜撰假托的人物。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13 岁
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
    正是由于李商隐少年笃志于学,才华横溢,17 岁就凭文才受到了令狐楚
的赏识,跟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 岁举进士。但是,当

时牛僧孺和李德裕在政治上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李商隐也成了党派斗争的牺
牲品。原来令狐楚是牛党中的人物,而李商隐的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是
李党人物,因此,李商隐徘徊于牛、李两党的斗争之中,一直受到排挤,不
能施展他的才能。858 年,罢官还郑州,病卒,只活了 46 岁。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许多诗篇流传至今;他的许多名句,脍
炙人口。他 26 岁时写的《安定城楼》一诗,曾被王安石赞为名诗: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鸾雏竟未休。
    诗中以贾谊、王粲自比,暗示自己少年忧时不遇,胸怀大志却被追名逐
利的世俗所猜忌;又以凤凰一类性情高洁的鸟自喻,表白自己的高洁和抱负。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很高。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含义隽永,至今仍广泛被人引用。
                    
       市民词人——柳永
                   
    柳永(987~1053),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他是
宋代开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
个专门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多取材都市生活,又大量创制慢词,受到下层劳
动群众的喜爱,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
词”之说。
    柳永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柳宜在北宋朝廷任工部侍郎。柳永小时候与两
个哥哥都很有才华,都考中了进士。在乡里有“柳氏三绝”的美称。但在三
兄弟中,却是年幼的三变最为聪明伶俐。据说柳永是吃乳娘奶长大的。乳娘
是个略通诗歌的女子。她在给柳永喂奶时,常用手指蘸着奶汁在柳永掌心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