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原始畜牧业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这也得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来考
虑。第一,当时采集狩猎仍是主业,这决定了原始畜牧业只能在山林中进行,
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第二,当时原始种植业和采集收获量都不大,这使得
原始畜牧业饲料十分短缺,还不可能完全人工饲养;第三,当时人们饲养知
识比较少,对牲畜的食性恐怕还不十分了解,这也使得完全人工饲养困难极
大。从这几方面来看,原始畜牧业不会是人工圈养,也不可能是人工游牧。
而唯一可能的是野外放养。我国南方有些少数民族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把牲
畜赶到那些牧草茂盛的山坡上,在四周与外界相通的要道关口上设置栅栏,
不让它们跑掉。平时任牲畜在山上自由采食,基本上不管不问。食用时,就
派人上山捕捉。这实在并不比狩猎高明多少,充其量不过是一种预先准备好
狩猎场地和猎物的狩猎而已;但正因为这样,我们相信,这是真正原始的畜
牧业形态。
    关于原始农业的本来面目,大体就这样了。顺便再讲一点,从目前世界
考古发现来看,农业起源地基本上都在中纬度温带地区。

                    
             锄耕
                    
    我们回想一下,刀耕火种是一种什么条件下的农业形态?那是一种农业
的刚刚萌芽,采集狩猎仍占主导地位,从而人们生活还离不开山林时的农业
形态。我们很容易想到,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其产量逐步提高,在人们生
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时候人们就可以离开山林到平川地带生活了,毕竟
山林不是那么很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尤其是不适宜农业发展。当人
们来到平川地带的时候,由于没有那么多碍事的树木丛生,刀耕火种自然是
用不着的了。这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清除杂草、平整土地,播种收获,以及
其他必要的田间管理。抓其要害之处,这就是所谓锄种农业应运而生了。其
所需工具是不必发愁的,刀耕火种时就有一些很简单的翻地工具,如石锄、
骨铲、尖头木棒之类,都可暂时对付用一阵子。至于更有效的锄耕工具当然
只能随着锄耕农业的发展逐步发明和制造了。
    即使人们不转向平川地带,仍在山林地生活,刀耕火种也一定会转向锄
耕的。为什么呢?试想刀耕火种若干年以后,人们已经砍倒相当大一片山林
了,而适宜刀耕火种的山林也不是到处都有的,终究有一天,人们将发现能
刀耕火种的山木已基本用光了。怎么办呢?只好回头利用以前的刀耕火种地
块,只是这时候刀斧已基本上用不着了,代替它们耀武扬威的是以前不怎么
起眼的石锄、木锄之类。
    至于原始畜牧业,此后一部分转入草原游牧,一部分沦为种植业的副业,
都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没有发挥什么重大作用。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锄耕和刀耕火种是有重大区别的。刀耕火种离开集体劳动就无法进行,
而锄耕只要个人的力量就能正常进行。虽然当时工具很简陋,个人锄耕还相
当勉强,但却已经为个人表现其勤劳智慧提供了一块天地,当然不用多说,
也为个人表现其懒惰愚笨提供了场所。一句话,个人劳动的差别显示出来了。
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否则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会由母系氏族公社孕育出私有
制、阶级、国家这样一些事物来。
    最初是在锄耕的推动下,母系氏族公社渐渐转为父系氏族公社,然后很
快又由父系氏族公社转向奴隶制国家。我国古代传说炎帝和黄帝战于阪泉,
结果黄帝战胜了炎帝,以后世代相传至禹,终于由禹的儿子启建立夏王朝,
大体上就反映这一过程。古希腊《荷马史诗》所谓英雄时代也是这一过程的
反映。
    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是事件的一般过程。我们注意到,随着锄耕农业的
发展,有两类差异都是在显著地扩大,一是各氏族之间的差异在扩大,二是
氏族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异也在扩大,并且这两类差异都主要体现在男子身
上,因为繁重的田间劳动主要是由男子承担的。毫无疑问,这些差异的扩大
肯定对青年人尤其是女青年的择偶心理发生了影响。原先母系氏族制度下那
种一群小伙子和一群姑娘集体群婚的状况悄悄地起了变化,每一个小伙子和
每一个姑娘都开始有了——起初是几个,后来渐渐减少到一个——最中意的
对象。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这正是今天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

事。这就是所谓“恋爱”和“爱情”。说来你也许会大吃一惊,爱情的产生
竟与农业有关!的确如此,在更早的过去,爱情和友情是彼此不分的,爱情
就是友情,友情也就是爱情。正是由于锄耕农业使小伙子们展示出自己才华
和个性,才导致了爱情和友情的区分。爱情就是一对男女之间超出一般友情
之上的一种特别深厚和热烈的亲密感情。这种感情一旦产生,就在他们之间
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特别强大的吸引力,促使他们时时依恋在一起。多情的小
伙自然心甘情愿用自己的双手为心爱的姑娘创造幸福的生活,而同样处在热
恋中的姑娘更不必说如何日思夜梦渴望与自己的心上人厮守在一起,母系氏
族制度就出现了分崩离析的迹象。原来在母系氏族制度下,虽然两个氏族通
婚,但结婚的男女双方仍随各自的氏族生活,和我们现在男女双方一结婚就
合到一起过起自己的小日子是不同的。虽然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因为是一群
小伙子和一群姑娘集体群婚,双方的感情自然差一等,既不希望也不可能让
他们集体住在一起。然而当爱情在锄耕农业的催动下萌生出来的时候,情况
就变了。热恋的双方已渴望在一起生活了。最初大约是热恋中的小伙频频造
访姑娘所在的氏族,但时间长了,这终究不是个办法。唯一现实的办法是姑
娘脱离自己原来的氏族转到小伙子所在的氏族生活,这正是两厢所情愿之
事。对于他们的这一想法,姑娘的母亲大约是不会赞成的,于是只好由小伙
子假装把姑娘抢走,或者干脆私奔了事,就像现在许多小伙子和姑娘反对父
母包办婚烟所做的那样。不管具体做法如何,总之,经过一番复杂曲折的斗
争,最后,毕竟女方跟了男方。原来按女方计算辈份世系,也自然只能改为
按男方来计算。母系氏族就这样转变成了父系氏族。
    与上述过程相伴随,另外一方面的变化也在紧锣密鼓加紧进行。这就是,
随着锄耕农业的发展,个人劳动渐渐普遍起来。虽然土地等主要生产和生活
资料名义上仍然属于氏族公有,但经常使用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品,事实上
已经成了个人专用的东西,并且各人劳动的产品也渐渐由各人自己享用。这
就是财产私有制萌芽了。在这个过程中,氏族首领们处于一种特别有利的地
位,能够较之一般氏族成员更快地积聚起更多的私有财产。他们开始感到劳
动力不足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能从其他贫穷的氏族那里买来一些
小孩帮他们干活,如同我们前面提到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曾经做过的那
样。但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另外一个可能办法是,让那些欠了他们的
债而又无力偿还的氏族成员帮他们干活。但奴役本氏族的人,毕竟碍于情面,
不大方便。所以,这也不是有效的办法。真正有效的办法来自部落冲突。大
约在采集狩猎时候,不同的血缘家族之间为了争夺采集狩猎场所就有过一些
冲突,但那时冲突不会多,只是偶尔为之。然而,到了原始农业时代,特别
是进入锄耕阶段以后,各氏族之间贫富分化,氏族成员之间也在贫富分化,
而各部落之间贫富分化大约还要更加明显和迅速。总之部落之间矛盾加剧
了,冲突增加了。既有冲突,就会有俘虏。以往一般是出于复仇心理,将俘
虏统统杀掉。当一些氏族成员,主要是那些掌权的,富裕的氏族贵族们感到
劳动力缺乏的时候,不须旁人指点,他们自己就能立刻醒悟到让那些俘虏帮
着干活,而那些俘虏为了活命竟也真的肯干。这就是最早的奴隶产生了。再
往后,奴隶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防止他们的反抗和逃跑,就
需要一种强制力量了。现成的氏族部落组织立即就承担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