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3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攀雀的巢是挂在细长的柳枝上的,像毡毛编成的花瓶。
    热带地区生活的雄犀鸟,借用树洞为巢,将还在孵的卵和雌鸟封在树洞
里,外面只留一个可喂食的小孔。
    营冢鸟的“家”很大,可达 7 米,像陵墓,周围有 50 米,巢里堆积枯枝、
腐叶和垃圾、碴土。雌鸟在巢的顶上挖穴产卵,靠下面的腐烂物发酵所产生
的热将卵孵化。
    非洲厦鸟成群共建一个大的伞形篷子,在里面分出各自的小窝,挂在篷
子中。
    金丝燕利用唾液拌和一些海藻、羽毛、苔藓等筑巢,经风吹凝固成一个
透明的碗状巢,它的巢坚韧而有弹性,称为“燕窝”,是闻名的珍贵补品。
    热带雨林中有一种园丁鸟,它们的巢很讲究。雄鸟选一个幽静处,衔取
20~30 厘米长的树枝,筑出篱笆似的夹壁过道,过道一头修建“跳舞场”,
雄鸟用各种饰物装饰其“舞场”,并且雄鸟会以各种“舞姿”来吸引雌鸟。
    生活在沙漠地区的百灵鸟,并不筑巢,它是借用旱獭的洞为巢,成为“鸟

鼠同穴”。
    最擅长编巢的要数织布鸟,它们有很多种编织方法和打结技术。它的巢
以草茎、叶片、柳树纤维等构成。取草茎时,鸟在草的一端咬一个缺口,然
后到草的另一端根据所需长度向下撕拉,做成细草条。雌雄鸟共同筑巢。雌
鸟在内,雄鸟在外,用喙代替织布的梭子,用草纤维做线,你穿我引,精心
编出一个悬挂在树枝上的瓶子似的巢。为了防止巢晃动,它们还搬来泥块锁
住鸟窝。
    巢筑好以后,雌性开始在巢内产卵或生产,抚育后代。
    动物育儿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负子蟾,背上皮肤皱褶形成一个奇怪
的育儿室,雌蟾产卵后,雄蟾用前肢将卵挤进雌蟾袋里,受精卵在袋里安全
地孵化。蝇虎、蝎、螳螂等在交配后,为使卵获得充足营养,常将同类的雄
性残杀掉作为食物吃掉。非洲河流里的护送鱼、鲫鱼、天竺鲷等鱼,是把受
精卵含在口中孵化的。


    鲨鱼的大多数,受精卵是在体内发育的,由大鱼直接生小鱼。这种方式
也叫卵胎生。
    哺乳动物除鸭嘴兽、针鼹外,均为胎生。
    抚幼乐章
    卵产出后,一般由雌性个体完成孵卵的任务。但也有特殊的,如企鹅雌
性产卵后便离开,而由雄性完成孵卵的任务。
    有些幼鸟孵化出来后,生存能力极弱,更没有羽毛,不会飞行,还得靠
亲鸟来喂养。
    鹭鸶把捕到的的鱼贮藏在长长的喉囊里,回到巢后,张开嘴让小鸟伸进
嘴内,自己啄食吃。鹈鹕把捕到的鱼放在下颌的袋中,随时喂给小鸟。鸠将
谷粒吞进肚里,先消化后,再吐出来喂给小鸟。母鸽在育雏时,嗉囊里能分
泌出一种白色液体。小鸽子饿时,母鸽张开嘴,让小鸽子细长的喙伸进咽喉,
吞食这种液体。
    哺乳动物则是用自己分泌的乳汁来哺喂幼儿。
    攻击与御敌
       
    动物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以求得生存。动物所具
备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又使它们的后代在继承了前代的形状和习性的基础
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在动物同自然界
的生存斗争中,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和防御敌
害的本领。
    抛肠迎敌 分身有术
    在无脊椎动物中,海参是防御敌害侵袭的高手。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门。它的身体为长圆筒形,多数种类全身长满了棘刺
和刺钳。海参一般在海洋中靠底栖生活,行动非常缓慢,海参的食物多为浮
游生物,有些种类还吞食泥沙中的有机物碎屑和微生物。由于海参的行动蹒
跚,很难阻挡敌害的进攻。一旦遇到敌害,海参却有其特殊的本领来御敌。
    当敌害来临或海参受到刺激时,海参会很快地将自己的内脏从肛门或体
壁的裂口抛出体外,迎向“侵略者”,海参自己则乘机躲进洞穴中去。抛去
内脏的海参,很快就会再出生新的内脏,特别是刺参,抛肠迎敌,再生新肠

的现象非常显著。若把刺参的身体切成几段,放在海水中养殖,每一段都能
长成完整的个体。
    海参的御敌方式是其长期适应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同海参御敌方式相
似,还有许多动物是以自断肢体的方式来抵御敌害的。
    章鱼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章鱼有 8 条长长的触手,触手长得很结实,
并且有吸盘。章鱼的触手是其用来探查周围世界和进攻、御敌的武器。
    章鱼喜欢藏在洞内伸出长长的触手捕食蟹、鱼。章鱼非常贪吃,如果它
的一只触手被敌害咬住不放,章鱼会保全身体,突然来个“分身术”,触手
上的肌肉痉挛地收缩,使被咬住的触手自断下来。断下来的触手还会剧烈的
扭动,滚到一边,并可以爬动,似犹有吸附力。敌害则扑向触手,章鱼却借
机溜掉了。断肢以后,章鱼有特殊的功能使血管闭合,不会出血。断掉的地
方在几十天后又能长出新的触手,并达到原长度的 1/3。


    在海洋动物中并非只有章鱼有“分身术”,螃蟹也是善于利用“分身术”
逃避敌害的“追击”。
    螃蟹为带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动物。它的头胸部有五对步足,第一对为螯
足,末端钳状。螃蟹横行时动作灵敏,当它的步足被捉住时,螃蟹会丢足保
命,弃足而逃。旧的足虽然失去了,过一段时间还会长出新的足来。这就是
为什么我们会在海滩上发现螃蟹步足不一样大的原因。
    海星也会“分身”逃生,海星与海参是近亲,同属棘皮动物门。当海星
的腕足被捉住后,海星也会弃腕而逃,而后每一个脱落的腕足都能再生,并
且腕内各器官也能再生,但是再生出来的新腕足往往比原来的小,不能恢复
原形。因此,我们在海滩上经常会发现畸形的海星。
    脊椎动物中的蜥蜴也是“分身大王”。当蜥蜴遇到敌害难以逃脱时,会
自动脱掉尾巴。脱掉的尾巴会扭动吸引来侵者,蜥蜴则趁机溜之大吉。过一
段时间后,蜥蜴还会长出新的尾巴来。
    乌贼的逃生术
    乌贼和章鱼是同族至亲,也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它与其他软体动物不
同的是无外壳,只有一个已退化的内壳在外套膜中。除这个内骨骼和顶端的
背以外,乌贼全身几乎没有坚硬的东西,可它却是海上凶猛的“强盗”。乌
贼以它的腕足和吸盘做为武器去攻击船只和人类。但乌贼最拿手的则是施放
“烟幕”而后逃生的本领。
    乌贼喜爱在海上漂浮,常常遇到大鱼的袭击。在逃亡的紧要关头,乌贼
只能使出最后的绝招,放出“烟幕弹”来躲避敌害。
    乌贼施放的“烟幕”是从哪里来的?在乌贼体内,直肠有一个支管,末
端膨大呈囊状,为墨囊,囊内有墨腺可释放墨汁。当乌贼逃避大鱼的追捕时,
墨囊内的墨汁通过肛门排入外套腔内,与水流一起喷出体外,形成与自己身
体形状相似的黑色浓雾,悬浮在水中。当大鱼碰到时,黑色浓雾“炸开”,
在大鱼周围水域内形成一层浓黑的烟幕。当情况紧急时,乌贼还会一连串地
喷出漫散的墨汁,团团围住追捕者。乌贼则在这黑色烟幕的掩护下乘机溜掉
了。乌贼施放出的“烟幕”可以持续几分钟。最大的乌贼喷出的墨汁可将成
百米范围内的海水染黑。
    有效的“化学武器”
    在太平洋新赫布里底群岛附近的海洋中,生活着一种鹑螺。它能喷射出

一种“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鹑螺属于软体动物,在它的口腔内的粘膜囊里贮存着一种具有强烈腐蚀
性的酸。当鹑螺进攻或防御时,就运用这种特殊的“化学武器”。海星和海
刺猬的石灰质外壳,一碰上它就会溶解。当地人们很早就知道这种酸液能腐
蚀大理石,就请鹑螺做“助手”,在大理石上雕刻出美丽的图案,做成工艺
品。
    在我们周围颜色鲜艳、醒目的昆虫往往使人疑惑:这么显眼的色彩不是
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吗?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其实这种现象正是这些昆虫适应
环境的特殊方式。因为它们往往有恶臭、异味,或含有毒物质,凭着这些化
学武器和醒目的外表,好像通知捕食者“这有危险,请回避”。
    热带有一种斑蝶科的紫斑蝶,体呈蓝色并带有闪光,腹部末端有臭腺囊
一对,遇险便翻出臭腺囊,使敌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