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型还是食植物型。例如:发现地上有两排足迹化石,一排小有蹄,一排大有
爪,行距由远而近,步幅由小变大,经过一段混乱后脚印又出现了,但只有
一排大而有爪的足迹。这串系列脚印所表现出的含意,是大家都会看明白的。
    属于遗物方面的化石,是指动物的蛋化石和便化石。我国河南省西峡县
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称得上是世界奇迹。成窝迭垒的恐龙蛋分布在 20 平方公里
范围内,颜色不同,大小不等,形状也不一样,对研究恐龙当时的生活形态
有着重要的意义。粪便化石中鱼类化石比较常见,可以根据形状、大小来分
析,如螺旋状的粪便化石就可能是具有螺旋瓣肠道的鱼类排泄的。
    化学化石  有些生物的遗体虽然不能保存下来,但有机体分解后形成的
各种有机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地层中。它所具有的化学分子结
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存在过。国外的专家们曾对三亿年前的鱼类、1 亿多年
前的恐龙化石做过化学分析,得到了 7 种氨基酸。我国在 1994 年从河南省西
峡县恐龙蛋化石群中,在一个软蛋化石中也提取出了动物的 RNA 和 DNA(核
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因此通过对化学化石研究,对探明地球上生命起
源和阐明生物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朋友们,现在你们开始明白自然博物馆中那些复原图及雕塑是怎
么来的了。对,都是通过化石复制出来的。是化石使我们看到了史前一个个
鲜活的面孔(身影)。

          生物的分类法则
                    
    世界上繁殖着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生物,据目前统计,有名有姓的动
植物总共有 180 万种左右,但有人估计绝对不止这些,应该有 400~500 万种。
为了系统研究这么多的生物,有必要对它们做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分类学
便是做这方面研究的。现在一般将生物界划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界和植物界。
也有人提出可划分得再细一些,把生物界分为原核生物界,如蓝绿藻、细菌
等;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这样划分的依据是,微生物既
不算动物也不算植物,应单独提出,有些原始生物的个体既表现有植物性特
征又存在动物性特征,应属于原生生物界,但这个分法还没有得到生物工作
者的公认,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不管按哪种分类法则,每一界最大分类单元(位)是门,门以下依次为
纲、目、科、属、种等单位。除这些主要分类单位外还有各种辅助单位,如
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超科、超目、超纲、超门等。这种
生物分类的级别,古生物学上同样适用。
    种(物种)是古、今生物分类的基础单位,不是人们任意规定的单位,
而是生物进化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阶段。种通过种群表现出来,它包
括这样几个内容:物种是大量个体组成的,它们都有共同的起源;它们都分
布在一定的区域内,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彼此能够
繁殖后代。因此,同种生物能够独立地保持自己的特征并繁衍下去。
    亚种是次于种的种级分类单位,也是生物分类中的最低分类单位。同一
个种的相同个体因地理相隔距离较远,日久天长彼此就会出现某些显著差
异,这便形成了亚种,长期分化下去,进而导致生殖隔离,最后发展为新种。
    需要提出的是,一般人往往容易混淆种与亚种之间的界线,经常把亚种
的界线作为种的界线来划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人类仅有一个
“人”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猿科的 4 个种类人猿;人种之下分出
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红种人等,都是由地理环境不同产生的亚种,
而有人却认为是人“种”之间的不同,这就有些可笑了。同样的道理,一种
动物叫什么名字,这就是它的种名,在名字前面加的地方名称均为亚种,如
“马”的种类,蒙古马、阿拉伯马、伊犁马等仅是不同的亚种。同学们应该
记住一条,即人为驯养的动物绝大多数都分化成了亚种,一般到不了种的级
别,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骡子。它是马种和驴种杂交产生的,由于父系与
母系血缘关系较远,使它也受到影响,细胞内染色体不成对,无法复制,丧
失了生殖能力。有些种比较小,彼此血缘关系较近,不同种的动物杂交也能
产下后代并具生殖能力,但人为的因素很大。国外曾报道一家动物园让狮虎
交配,生下了一只雌性虎狮,虎豹交配产下了一头豹虎。这是动物界中的“两
不象”,完全是在特殊环境中产生的,没有太大意义,仅证实了不同种动物
杂交也能生育的说法。
    现在生物学分类中的最低分类单位只有地理亚种,而古生物学分类中除
了地理亚种外还有年代亚种,后者是指同一种类在不同时代分布上其形态特
征显示出来的不同,即过渡种类不同阶段的差异。
    属是种的综合,它包括同源性及形态、构造、生理特征近似的种。仍以
马为例,除了人类驯养的马之外,还有野马种。它们均在马属之下,都有共
同的祖先;它们有相近的潜在性能,即野马通过驯化也可转化为家马;它们

的生殖器官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几乎就可以说是一样。古代人民就曾利用过
这点,让母家马与野公马交配,使自己获得千里良驹。那是在河西走廊地区,
人们捕不住野马,但知道到了冬季野马就会进山过冬,于是便将母家马在冬
季赶入山中,使它们与野马相处,第二年春暖花开,野马走了,母家马回到
了主人家,当年就能产下小马驹。所谓西域出良驹,良驹就是这样得来的。
    从属开始,生物的划分上就掺入了人为的成分,意见往往不能统一,属
以上的等级人为因素更多,就更没有被同行认可的定义了。


唐宋诗词饮赏

王  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字子安,今山西稷山人。年十四,应举
及第,授朝散郎。后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坐死罪,遇赦。其父任交
趾令,勃渡海省亲,溺水而死。为初唐“四杰”之一。
[简注]①“少府”,县尉。②“蜀川”,泛指四川各地。③“城阙”,
代长安,送别之地。④“辅三秦”,“三秦”,今陕西一带。项羽灭秦后,
分为雍、塞、翟三国,称三秦。“辅”,意动用法,以三秦为辅。⑤“五津”,
指长江自湔堰至犍为江段上的五个渡口,都在蜀中。⑥“比邻”,近邻。⑦
“无为”二句,是说不要在歧路上,效儿女之情,哭得泪湿佩巾。
[导读]首联对仗工整,眼界开阔。既点明了送别之地,又点明了友人即
将宦游之乡。“风烟”、“望”,将两地连在一起。迷蒙的烟雾又阻隔了人
的视线,自然流露出几缕离情别意。第二联是散句,承上说自己与少府同是
宦游之人,用同样的遭遇以慰藉朋友的寂寞的心情。廓开意境,写与朋友的
感情不会因为远别而疏远。只要彼此推心置腹,肝胆相照,即使远隔千山万
水,也会如在身边一样。尾联紧接三联,以对少府的殷勤劝慰结束全篇。“歧
路”,点出了“送”字,与首联呼应。
这首诗意境开阔,音调爽朗,没有浓重的悲伤色彩。“海内存知己,天
涯若比邻”一句,成为千古吟诵不绝的佳句。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今浙江萧山人。进士出
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嗜酒,与李白友善。写景之作较清新易读。
[简注]①“妆成”,指妇人梳妆打扮。②“丝绦”,用丝编织的带子或
绳子。③“裁”,裁剪。
[导读]这是一首咏早春杨柳的诗。“碧玉”,本是美女的通称,首句便
将嫩柳比喻成美人。言“碧玉”而不言“罗敷”,是因为“碧玉”与柳的颜
色有关。“一树高”,有亭亭玉立之意,言其姿态美好。由此而引出承句。
万条柳丝,自然就是她的裙带了。一个“高”字,一个“垂”字,状写了她
动人的风姿。转向设问,显得自然,合句是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