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了的问题呀!”说完就转身跑走了。
子路很不服气地说:“您真应该随便讲点什么,就能把他们镇住。”
孔子说:“不,如果不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懂,怎么能听到这番有趣
的道理。在学习上,我们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
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晏殊忠厚老实受重用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大家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
大诗人,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
晏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后来,他被地方官作为
“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
事情巧得很。当晏殊赶到京城时,正赶上科举会试。参加会试的都是各
地选拔上来的名列前茅的才子。晏殊是作为“神童”选来见皇帝的,本可以
不参加考试,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于
是,他主动要求参加考试,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参加考试的有 1000 多人。有的是连考多年、两鬓斑白的老学者,有的是
风华正茂的青年书生,年龄最小的就是晏殊,他还不满 14 岁。开始,他心里
有点不踏实,可他马上又想到,自己年纪还小,如果考试成绩不好,说明自
己的学问还不够,那就需要自己继续苦读,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考题发下来之后,晏殊认真一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试题目
自己曾经作过,当时写的这篇文童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这时候,晏殊
的心里很矛盾。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写成的,现在把它照抄下来,
当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不应该算是作弊,再说主考官和考生谁都不知道。

但是他又想,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里写成的,写作的条件比考场上要优越得
多、如果在考场上写,就不一定能够写得那么好。晏殊又想起老师曾讲过的
话:做学问必须老实,如果对自己放松,那只能害了自己。想到这里,他决
定把实话讲出来,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出一个题目。可是,考场上的规矩太
严了,晏殊几次想说话,都被监考人制止了。迫不得已,晏殊只好以那篇文
章为基础,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之后,交了卷。
几天之后,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到皇宫大殿上,将接受皇上的复
试。晏殊也是其中之一。在对晏殊复试时,皇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文章,
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样好的学问。”
不料晏殊却跪下来,连忙自称有罪。接着,他把考试的经过讲了一遍,
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重考。
晏殊说完后,大殿上鸦雀无声。人们被惊呆了,心想这个少年真是傻到
极点了,别人想找这样的好事都找不到,自己却要求另换题目,再考一次。
过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来,说道:“真看不出,你这孩子不仅学问
好,还这样诚实。好吧,我就成全你吧。”
当下,皇上与大臣们一商议,就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
作文。晏殊克制着内心的紧张,集中全部精力,很快把文章写好交了上去。
大家一看,交口称赞。皇上十分高兴,对晏殊赞不绝口,并当场授予他一个
相当进士的学位,还吩咐人给晏殊安排一个官职,先让他锻炼一下,希望他
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晏殊做官之后,开始只在翰林院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秘书职务,官位低,
薪俸少,日子过得挺清苦。
当时,天下太平,京城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朝廷官员几乎都是三日
一宴,五日一游,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晏殊也喜欢饮酒赋诗,愿意同天下的文人们交往,可是他没有钱,无法
参加这些活动。于是,他每日办完公事,就回到住地读书,或者和他在京城
求学的兄弟们一起讨论古书中的问题。
过了些日子,朝廷要选拔协助太子处理公务的官员。条件是:学问高、
品德好。负责选拔的大臣们非常慎重,反复筛选、考察,一直也定不下来。
因为选不好,就要受到皇上的责备。
一天,忽然传来皇上的一道御旨,要选拔官们把晏殊算上一个候选人。
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晏殊是谁,一打听,才知道是翰林院的一个小秘书。大家
都挺奇怪,皇上怎么就看上了他?
原来,皇上听说晏殊闭门读书,从不吃喝玩乐,又想起晏殊在考场上的
表现,认为他是一位既有才气,又忠厚勤勉的人。选这样的人到太子身边,
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就亲自点了晏殊的名。
晏殊上任前,照例到皇上那里去谢恩。皇上勉励他一番之后,又夸他闭
门读书,不参加游乐,是个好青年。
晏殊听完皇上的夸奖后却低下了头,并向皇上说:“臣并非不想和文人
们宴饮游乐,只是因为自己家贫无钱而不能去,如果臣有钱,肯定也会去的。
我有愧皇上的夸奖。”
皇上听后深为感动,一定要重用这样诚实的人!
从此以后,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来越高,可他一直保持着诚实、
勤勉的作风,至死都没有改变。


陈寿写历史

晋朝有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陈寿,他写了史书《三国志》。我们大家熟悉
的《三国演义》,就是根据陈寿的《三国志》改编加工而成的,所以《三国
演义》的全名叫做《三国志通俗演义》。
陈寿在写《三国志》的过程中,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
陈寿在开始写《三国志》之前,曾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他翻阅了
原先三国留下的各种文献记录,还搜集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资料,还到许多重
大事件发生的地点做过现场勘察,决心把这段历史写得真实、准确。
可是,有一段时间,陈寿忽然停笔了,而且人们看见他总在书房来回踱
步,常常陷入沉思。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不久前来了一个亲戚,发现陈寿正写到《诸葛亮传》这一章,就
向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人。陈寿说诸葛亮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亲戚听了很生气,责备陈寿忘记了家仇。
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一次,
他父亲办事时犯了错误,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还按军法
惩罚了他父亲。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慢慢地,他
忧郁成疾,终于一命归天了。后来,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处境十分凄凉。
因此,陈寿一家认为他们落到这步田地,都是诸葛亮造成的,心中十分怨恨
诸葛亮。
现在,听亲戚这么一说,陈寿也不禁彷徨起来。他想,诸葛亮一生励精
图治,公而忘私;而且南征北战,百战百胜,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按理
说,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写出来,可是,自己一家的遭遇,又使他在感情
上对诸葛亮有些别扭,而且,如果照实写,亲戚们也不会原谅他。到底该怎
样写呢?陈寿心里很乱,于是,他干脆停下笔来,想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
这天,一位朋友来看他,陈寿憋不住,就把心里的苦恼告诉给了朋友。
那位朋友听后说:“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史记》,说它正直公允,准确无
误,不假意赞美,不隐瞒丑恶。你这部《三国志》是否也能如此呢?”听了
朋友的话,陈寿一下子醒悟过来:是啊,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第一要做到的
就是诚实无私。当年司马迁宁肯得罪皇上,也要尊重事实,秉笔直书。现在,
我难道能为自己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那我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了吗?
陈寿又飞快地写了起来,很快“诸葛亮传”就写成了。陈寿还特地把这
一篇文章拿去给朋友们看,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生怕自己有什么写得不公
正的地方。
后来“诸葛亮传”成了《三国志》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那不是我写的”

门德尔松 20 岁那年,到世界各地进行旅行演奏。他精湛的表演,获得了
巨大成功,所到之处总要引起轰动。
当英国女王得知门德尔松到达英国的消息后,专门在富丽堂皇的白金汉
宫为门德尔松举行隆重的招待会。英国的社会名流都来到白金汉宫,他们都
想亲自欣赏一下这位年轻的外国音乐家的演奏。

演奏开始了。绝妙的音乐从门德尔松手下流泻出来,博得了热烈的赞赏。
女王更是听得入了迷,不时微笑点头。
当门德尔松弹奏完《尹塔尔兹》这支曲子后,女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
感情,高声赞叹道:“单凭这一支曲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