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故事会-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大家都来开开眼吧。御窑厂停烧以后,有一部分粉彩和瓷版画画师流落到民间,珠山八友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东西在当时就颇受追捧,这会儿的身价更是不可估量!”
  见是懂行的,陈达安忙上前把有人问价的事说了一遍。那白发老先生姓姜,听陈达安说完,姜老态度非常坚决:“就算是三十万也不能卖!”
  见陈达安一脸的不相信,姜老拿过纸和笔,唰唰唰写了几句,递给陈达安,说:“你拿着这张字条,带着掸瓶去万丰拍卖行找他们总经理。”
  堂堂拍卖行总经理能亲自见自己?陈达安将信将疑,奶奶却在一旁帮腔,道:“去吧,姜老是我们养老院的知名人物,他是不会信口开河的。”
  陈达安便抱着掸瓶去了拍卖行,把字条递给秘书,总经理很快就出来了。他仔细地看过掸瓶后,不住点头:“果然是件好东西。”总经理说,马上要举办春季拍卖会了,瓷器类正好缺一件挂牌的好物件,如果陈达安同意拍卖这对掸瓶,他这就叫人去做宣传册。
  陈达安已经吃过亏了,不同意先出钱报名参拍,说必须得等东西卖出去了,再给钱。总经理有些为难,说:“拍卖行可没这个先例,不过……”他看了看手里那张字条,叹口气说,“既然是姜老的面子,那我就给你破个例吧。”
  就这样,陈达安的掸瓶上了拍卖行春季拍卖会的名单,还成了瓷器类的招牌拍品。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次次的叫价声中,这对掸瓶最终竟拍出了一百五十万的高价。
  陈达安喜出望外,不过也很纳闷:根据自己最近的调查,珠山八友的作品虽然珍贵,但基本都在三五十万左右,为何自己这对掸瓶能拍出这么高的价?
  
5。高价之谜

  陈达安再次来到养老院。此刻,姜老正在给老头老太们上书法课,他提笔写了四个字:“栖碧山馆”。陈达安认得,这是掸瓶上面的留款,原先他一直以为那是一处瓷器作坊的名字。
  姜老说:“这不是作坊名,而是珠山八友中徐仲南的斋号。”
  陈达安在旁听了,忍不住插嘴道:“不对啊,珠山八友分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这徐仲南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姜老笑了:“哎呦,看来你是做了点功课嘛。可是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珠山八友是指一个画家群体,不是说只有八个人,真正的珠山八友还包括徐仲南与田鹤仙,共有十个人。这十人中,又数徐仲南的作品最为罕见。徐仲南还有个艺名叫‘竹里老人’,他所画松竹清秀挺拔、神韵清逸,正因如此,他存世的作品大多是松竹图案。你这对掸瓶是龙凤呈祥,可以说是他除松竹外唯一的存世作品了,所以当初被人忽视了。”
  陈达安听完,对姜老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也好奇,老先生究竟是干哪行的,怎么对古玩这么了解。
  这时奶奶过来了,说:“你还不知道吧,姜老以前是博物馆的研究员,跟古董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好多人请他去作文物鉴定,可姜老嫌如今的鉴定圈水太混,宁愿来养老院,跟我们这些老头老太谈古说今。”
  陈达安连连点头,他不由想起了吃官司的裘专家,忍不住道:“姜老,您不屑于与那些伪专家同流合污,当然很难得,但这其实算是一种消极抵抗。您还不如挺身站出来,让鉴定圈更阳光一点呢!”
  听了这话,姜老执笔的手停在了半空中,若有所思……


置换手术

作者:曾拥军 字数:8362

1。要动手术

  周平安是个农村娃,他爹去世早,是他娘含辛茹苦地将他拉扯成人,让他念完了大学。如今,平安已在城里娶妻生子,安家立业,儿子也快上大学了。
  这天,平安回老家探望老娘,娘一见儿子,乐得连忙架起梯子,去阁楼上取腌制的腊肉,想好好款待儿子。不料她一不留神,竟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整个人痛苦地蜷缩成了一团。平安哭喊着把娘送进了市医院,挂号、验血、拍片……一通忙乱之后,平安被叫进了医生办公室。
  主治医生姓孙,四十多岁。他将一张X光片递到平安面前,眉头微皱着说:“患者摔断的是大腿和骨盆连接处的重要关节。她年纪这么大,关节自我愈合和再生的几率几乎为零,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置换手术’,也就是用人造关节替换下体内已摔坏的关节。这人造关节用的都是进口材料,十万块,赶紧去准备钱吧。”
  十万!平安不由惊叫了一声,随即心里擂起了鼓:自打结婚,平安的工资奖金都按月上缴给了妻子张梅,她平时一分钱都看得很紧,现在突然要拿出这么一笔巨款来给娘动手术,她能愿意吗?
  平安回到病房,见妻子已闻讯赶来,连忙把她拉到走廊,将孙医生的一番话说了。不出所料,张梅一听手术费要十万块,立马就炸了:“儿子下半年就要上大学了,没个十万、八万的,四年大学根本就读不下来,你现在又跟我要十万手术费,当我是开银行的啊!”
  见妻子这般态度,平安急道:“咱总不能对娘见死不救吧!”
  张梅眼珠一转,说:“要不,咱换家便宜点的医院吧?这些年我省吃俭用,也就攒下五万块。”
  平安当即道:“上回你还跟儿子说了,让他用功读书,你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上大学的十万块钱。眼下,娘等着动手术,先把这钱拿出来救急!”
  张梅没想到谎言被戳穿,便来了个耍赖不认账,脸一板、脖子一梗,说:“我啥时说过这话了?你拿录音机录上了?”
  平安见妻子如此不通情达理,气得扔下一句话:“好,张梅,算你狠!我现在就去把娘的老房子卖了,凑钱给娘动手术!等手术做好,我就和娘租房子一块儿过,我和你的夫妻情分到此为止!”说完,掉头就走。
  这下张梅慌了,她连忙追过去,一把抱住了平安,哽咽道:“平安,我这就去拿钱,先给娘动了手术再说。儿子上大学的钱,我到时候再想办法!”
  不久,张梅就把十万块钱取来了。平安拿信封把钱装好,赶忙去找孙医生。

2。拒收红包

  孙医生正收拾东西准备下班,平安推门进来了。孙医生以为平安有事要咨询,微笑着问道:“你有什么事要问吗?”
  平安却没吭声,一把从怀里掏出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一边往孙医生手上塞,一边说:“孙医生,您是权威,我娘七十岁的人了,她的手术一定得由您亲自主刀!拜托了!”
  孙医生一听这,连连摆手,将红包推回去,说:“别这样,只要时间上安排得过来,我会亲自为你母亲主刀的。”
  平安还是执意将红包往孙医生手上塞,孙医生终于面色一凛,说道:“你不妨先去病区打听打听,只要你问到一例我收过红包的情况,明天你就直接把钱送来,我会大大方方地收下!”说完,就转身走了。
  平安愣在原地,心说:如今上医院看病,哪有医生不收红包的?
  开始,平安以为孙医生是在故作姿态,可是当他回到骨外科病区,逐个打听下来,竟然真的没打听到一例给孙医生送过红包的!和他娘同一病房的病人家属还告诉平安,他姑父也七十多岁了,三年前曾因摔伤瘫痪在床,后经孙医生之手,动了“置换手术”,三年来不仅行走自如,就连挑上个几十斤的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三天后,平安娘的手术如期进行,果然是孙医生亲自主刀。手术很成功,卧床一个星期后,他娘就能下地行走了。出院那天,孙医生亲自将平安娘俩送至医院大门外,又特意叮嘱平安娘:“老年人动一次手术,多多少少会损伤一些元气,今后要特别注意,不攀高、不负重,凡事悠着点儿。”平安娘含着热泪点头,直称孙医生是活菩萨。
  娘出院后,平安本想让娘住到自己家里,好有个照应,但娘坚持要回老家,平安只好让她住回了乡下。他每个周末都会回乡下,帮娘做些挑水、垫猪圈之类的体力活。
  三个月后,平安娘已经完全恢复了正常,能上山搂柴、下地种菜了。平安打心眼里感激孙医生。这天,他特意去定制了一面锦旗,准备去医院送给孙医生。去的路上,他的手机响了起来。
  电话是老家的邻居打来的,说他娘在医院里,让他赶快过来。平安火速赶到医院,邻居们告诉他,他们听到他娘的叫唤声后,发现她倒在猪圈旁,一边还有个打翻的猪食盆。
  平安一边说着感谢邻居的话,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