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日本海军本部认为中国海军肯定会攻打硫黄岛。

原因有二:一是联合舰队的主力战队几乎全军覆没,战斗力跌到谷底,中国海军并没有明显的劣势;二是中国海军已经由守转攻,而且宣称要对日本实施战略封锁,也就得在西太平洋上获取一处前进基地,供舰队与潜艇停靠,而硫黄岛不但是最佳选择,也可以说是唯一选择。

有了这些理由,中国海军自然会攻打硫黄岛。

只是,山本五十六却有不同的见解。

在山本五十六看来,中国海军的当务之急不是攻占硫黄岛,而是夺取西太平洋的绝对制海权,也就是歼灭联合舰队。

道理也很简单,在歼灭联合舰队之前,就算中国海军攻占了硫黄岛,也守不住。

显然,山本五十六对“海权”有着更加直接的理解。决定海权的,绝对不是某座岛屿或者是某座海军基地,而是舰队。

由此,山本五十六相信,中国舰队出海是为了寻求决战,而晚一步出发的登陆舰队不过是在虚张声势。

可以说,山本五十六的判断非常准确。

让登陆舰队出海,正是冯承乾虚张声势的安排,当时别说中国海军,连陆战队都没有能力攻打硫黄岛。

虽然在大战爆发后,陆战队就进行动员,而且在和平时期,做为紧急反应部队的陆战队的战备级别就高于陆军,但是登陆作战不仅仅是让登陆舰队把陆战队送往战场,还涉及到后勤保障等各方面的因素。事实上,在和平时期,陆战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像台湾这样的离土岛屿、以及琉球王国与朝鲜这样的附属国家。也就是说,和平时期,陆战队是一支海外防御性质的军队。问题是,在战争时期,陆战队却是一支典型的进攻型军队,其主要职责就是做为海军的地面部队攻城拔寨。

显然,这种角色的转变,需要足够多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需要后勤保障方面的全力支持。

比如,动用一个师与一个加强旅攻打硫黄岛,除了需要一支足够庞大的登陆舰队,还得为运送作战物资准备足够多的运输船只,而这些物资在和平时期是不会囤积在军港里的,需要在战时调集,也就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把上海选为陆战队的集结地,正是上海有航运的便利条件,还是华东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中心。此外,中国有一半的军事工业,特别是弹药工厂就分布在长江两岸,以重庆与武汉最为集中。也就是说,通过长江航道,能够较为便利的把物资送到上海,再在黄埔港装上远航货轮。当时,一些五千吨级的货轮甚至能够直接前往武汉,不需要在上海转运。

问题是,大战才爆发三个月,中国的动员工作才刚刚开始呢。

在这种情况下,冯承乾自然不会指望攻占硫黄岛。

以中国的备战速度,最快要到一九四一年中期,才有能力发动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而到时候需要攻打的肯定不是硫黄岛了。

从黄浦江出发的登陆舰队正是开往琉球岛的那霸港。

只是,登陆舰队装载的不是陆战队,准确的说不是陆战队的作战部队,而是陆战队的工程部队。

为了迷惑日军,冯承乾让陆战队作战部队的官兵全部换上便服,依然留在上海。

冯承乾这么做,就是希望让日本当局相信,中国海军将攻打硫黄岛,从而让山本五十六率领联合舰队赶往硫黄岛。

当时,冯承乾相信,山本五十六肯定会去硫黄岛。

为此,他已经让所有在西太平洋上活动的潜艇,只要还有足够的燃油就前往硫黄岛,负责搜寻与监视联合舰队。

问题是,山本五十六根本就没有去硫黄岛。

在收到海军本部的电报后,山本五十六没有率领联合舰队南下,而是向西航行。

按照他的判断,中国舰队肯定会去硫黄岛,而且肯定会轰炸硫黄岛,才能让日本海军本部确信中国海军会攻打硫黄岛。山本五十六的计划也很简单:在中国舰队轰炸硫黄岛的时候发动突袭。

这也是他率领联合舰队向西航行的原因。

到时候,联合舰队不在硫黄岛附近,而是在硫黄岛的西北方向上。因为中国舰队是从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的,而且忌惮日本本土的岸基航空兵,所以不会贸然北上,会从西南方向上逼近硫黄岛。如此一来,在中国舰队出动飞机轰炸硫黄岛的时候,联合舰队就在中国舰队北面。

山本五十六确实是一位非常有才干的海军将领,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极为准确。

只是,山本五十六忽视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这就是,联合舰队的行踪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九月七日夜间,在小莅原群岛附近活动了五天的“长尾鲨”号潜艇就发现了联合舰队。

只是,这艘潜艇没有能够及时发出电报。主要是,它离联合舰队太近了,几乎就在联合舰队的肚皮底下。更要命的是,联合舰队在七日夜间还没有收到海军本部的电报,也就在小莅原群岛海域待命。此外,“长尾鲨”号是在完成破交任务的返航途中遇到联合舰队的,而潜艇上的鱼雷早就用光了。

有趣的是,当时“长尾鲨”号去小莅原群岛,不是收到了命令,而是想过去碰碰运气。

按照规定,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的出海周期为两个月,即要在海上活动两个月才能返回基地。“长尾鲨”号是在七月二十一日出海的,因此返航时间是九月二十一日。当时,“长尾鲨”号上还有大约一半的燃油,能够航行近四千海里,根本不用急着返航。更重要的是,小莅原群岛这边经常有小型船只出没,而且这些船只都没有战舰掩护,“长尾鲨”号的甲板炮正好派上用场。

结果就是,这艘潜艇在联合舰队的肚皮底下呆了将近十个小时。

直到九日清晨,联合舰队向西航行了四个小时之后,“长尾鲨”号才浮上海面,发出了至关重要的电报。

可以说,这是一封决定性的电报。

电报中,不但提到了遭遇联合舰队的海域,还提到了联合舰队的航向与航速。

冯承乾所在的“秦始皇”号航母收到了这封电报,中国海军潜艇司令部也收到了这封电报,连那霸港都截获了这封电报。

可惜的是,联合舰队却没能截获这封电报,或者说没能判明其准确来源。

第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

第七十九章

将计就计

联合舰队中,只有旗舰“雾岛”号有无线电监听与测向装置,而且是开战后加装的。按。hahawx。

Ct

l



D

快速收藏

""

全文字TXT下载

在小莅原群岛待命的时候,“雾岛”号上的无线电监听测向装置一直在工作,而且截获了不少电报。虽然日本海军没有破译中国海军的密码,但是至少知道,那些电报是在西太平洋上活动的潜艇发出的。

联合舰队离开小莅原群岛后不久,“雾岛”号上的无线电监听与测向装置就罢工了。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大战爆发前,日本的电子工业并不发达。比如,中国、英国与美国都在战前研制出了雷达,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在战前从中国引进了雷达,并且成功仿制出了国产雷达,而日本直到一九四一年才从英国获得了第一部雷达,而第一部国产雷达直到战败都没生产出来。

结果就是,“长尾鲨”号在第一次发报的时候,并没被联合舰队发现。

问题是,潜艇不可能只发一次电报。在有了重大发现之后,只要潜艇在海面上航行,就会不断的拍发电报,直到收到潜艇司令部发来的回电。一般情况下,潜艇要在拍发三到五次之后,才能收到回电。

显然,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长尾鲨”在第四次发报,也就是最后一次发报的时候,“雾岛”号上的无线电监听与测向装置已经修复了。

可惜的是,修复的只是无线电接受设备,测向设备还没有修复。

在截获了“长尾鲨”发出的电报后,“雾岛”号上的无线电军官并没产生警觉,只是认为那是一艘在西太平洋上活动的潜艇发出的电报。要知道,大战爆发后,中国海军的远洋潜艇一直在西太平洋上活动,几乎每天都有好几艘潜艇发出电报,向潜艇司令部汇报破交作战的收获。

事实上,如果“雾岛”号的无线电军官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艘发报的潜艇离联合舰队非常近。道理很简单,“长尾鲨”号离联合舰队本来就非常近,因此“雾岛”号截获“长尾鲨”号发出的电报时,信号是比较强的,而那些主要在美日航线上活动的潜艇离联合舰队都非常远,无线电信号非常弱。百度搜进入索快速进入本站

全文字TXT下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