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5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战后所做的考察,“关岛”号在爆炸沉没之前,至少挨了四十二枚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与十三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因为三艘大型巡洋舰是在打残了“阿拉斯加”号之后才向“关岛”号开火,所以在此之前,“关岛”号就遭受了重创。只是,最致命的打击并不是来自四艘防空巡洋舰。

原因很简单,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无法打穿“关岛”号关键部位的装甲。

比如,“关岛”号的A炮塔就至少三次被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击中,但是都没有贯穿顶部装甲。

致命打击,来自三艘大型巡洋舰。

导致“关岛”号爆炸沉没的主因,就是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打穿了其尾部主炮塔的顶部装甲,而且弹着点恰好就在提弹通道上,随后又贯穿了三道防火防爆门,最后在尾部主炮弹药库内爆炸。

显然,别说“关岛”号,就算是战列舰,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打击。

要知道,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重量接近九百公斤,装药量为三十五公斤,是二百四十毫米穿甲弹的两倍。更重要的是,所有钨合金穿甲弹装填的都是混合炸药,不但威力更大,而且后继效应更好。

当然,关键还是正好在弹药库里爆炸。

在数十吨发射药殉爆之后,“关岛”号的舰体直接被炸断,约占舰体四分之一的舰尾部分迅速沉没。虽然“阿拉斯加”级的富裕排水量并不小,干舷高度也不算低,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战舰能在舰尾断裂后继续浮在海面上。在四点十四分,也就是大爆炸后十七分钟,“关岛”号就沉没了。

此时,“阿拉斯加”号已经转向撤退。

在十五分钟的猛烈炮击中,“阿拉斯加”号首先成为头号目标,在十分钟内遭到了三艘大型巡洋舰的集中炮击。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阿拉斯加”号挨了三十八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其中十四枚在舰体内爆炸、十二枚在舰体表面爆炸,一枚哑弹在损管抢修的时候被抛入大海,另外一枚贯穿了装甲的哑弹卡在了舰体里面,因为无法抛弃,所以损管人员只能冒险拆除炮弹上的引信。

在三点四十七分左右,“阿拉斯加”号就丧失了战斗力,三座炮塔全部被摧毁。

所幸的是,击中三座炮塔的十一枚二百八十毫米穿甲弹中,没有一枚打穿了炮塔的基座装甲,也就没有威胁到主炮弹药库。要不然,“阿拉斯加”号肯定会在“关岛”号之前沉到海底。

也正是如此,“阿拉斯加”号获得了生存机会。

中国海军的三艘大型巡洋舰把炮口转向还在用主炮开火的“关岛”号的时候,“阿拉斯加”号上就升起了撤离战场的旗帜。也正是因为没有引起中国战舰的注意,“阿拉斯加”号才在接下来的十多分钟内航行了数公里,把与中国战舰的距离拉到了三十公里以上,离开了中国战舰的炮击范围。

当然,“阿拉斯加”号的损伤也极为严重。

在离开战场后,“阿拉斯加”号首先与两艘驱逐舰会合,随后由得到了一艘轻巡洋舰的支援。主要是,驱逐舰上的发电机无法为“阿拉斯加”号提供主够的电力,无法驱动所有抽水机全速运转。

五天后,“阿拉斯加”号回到珍珠港的时候,舰体已经完全浸在海面以下了。

此后,美国海军花了足足十个月,才修复“阿拉斯加”号。主要是,维修工作首先在珍珠港的海军造船厂进行。在瓦胡岛受到威胁之后,美国海军不得不把“阿拉斯加”号转移到西海岸的圣迭戈,即北岛海军基地进行维修,仅仅是转移工作就花掉了一个月。随后又因为北岛海军基地没有足够的维修设备与零备件,导致维修工作中断了两个半月,不然“阿拉斯加”号能在六个月内修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最后的机会

虽然第二战列只用了十五分钟就解决掉了美军的两艘大型巡洋舰,算得上神速了,但是战场局势却在这十五分钟内发生了非常关键的变化,即在这十五分钟内,双方主力战列的交战距离由二十四公里缩短到了十八公里。

显然,在努力缩短交战距离的不仅仅是美军舰队。

当时,罗成刚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即美军舰队在缩短交战距离之后,会不会首先对付第二战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罗成刚就得设法消除第二战列受到的威胁。

要知道,再好的巡洋舰,都挡不住战列舰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而且只需要一枚十六英寸穿甲弹击中要害部位,就能重创、甚至是击沉一艘大型巡洋舰,至少能够迫使其撤离,而对接下来的战斗来说,撤离与被击沉没有差别。

显然,罗成刚能够做的,就是让主力战列去掩护第二战列。

所能采取的办法,就只有主动迎上去,对美军的六艘战列舰构成更大的威胁,让美军无法去对付第二战列。

也正是如此,交战距离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缩短了六公里。

要知道,美军舰队不可能直接冲向中国舰队,双方在逼近的时候,对舰队的偏航角度有一个最大限制,即战列舰的尾部炮塔必须能够指向敌舰。美军战列舰尾部炮塔的转动角度在二百四十度左右,而中国战列舰尾部炮塔的转动角度也相差不大。因此两支舰队的航向夹角不会超过六十度。实际上不可能达到六十度,为了保证战舰的平衡,以及降低开火时对航向产生的影响,主炮的水平射界受到了严格限制。因此两支舰队的航向夹角大多都得控制在三十度以内。

显然,在此情况下,仅用十五分钟就把交战距离缩短六公里,绝对是很快的了。

在通常情况下,把交战距离缩短六公里,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如果某一方刻意保持交战距离的话,甚至需要一个小时以上。

当然。关键不是花了多少时间缩短交战距离,而是缩短交战距离产生的影响。

虽然在交战距离缩短到十八公里之后,中国海军五艘战列舰的主炮能够更加轻松的打穿美军战列舰的装甲,但是获益更多的不是中国战舰。而是美国战舰。首先,在缩短交战距离之后,中国战舰的炮击准确性并没有显著提高,主要是新式雷达火控系统对交战距离并不是很敏感。其次,缩短交战距离之后。美军战舰的威胁大幅度增强,不但炮击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对中国海军五艘战列舰水平装甲的贯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显然。从这个时候开始,这就不再是一场单方面挨打的战斗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军的还击根本没有对中国舰队构成严重威胁。不但没有直接击中中国战舰,甚至连近失弹都不多。

打到这个时候,战舰的数量、以及主炮的数量成了决定性因素。

当时,罗成刚手里只有一个有利条件,即新式火控系统所赋予的更高射速,即用主炮的射速来弥补主炮数量的不足。

问题是,要想达到火控系统所赋予的最高射速,就只能向一个目标开火。

准确的说,火控权在枪炮长手里,由枪炮长统一指挥四座炮塔,而不是由各个炮塔单独向目标开火。

这样一来,战舰上的数量差距,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与罗成刚预料的一样,美军首先集中力量打击主力战列最后面的“直隶”号。

这也可以理解,在美军主力战列中,最弱的两艘战列舰在最后面,而且这两艘“北卡罗来纳”级的战斗力都不如中国战舰,因此各自对付一艘中国战舰根本占不到便宜,而前面四艘美军战舰的战斗力都要强得多,即便两艘“南达科他”级对中国战舰没有优势,也没有太大的劣势。

显然,让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一起对付“直隶”号,才能保存战斗力。

当然,莱特的这个安排,还有一个重要目的,这就是打断中国舰队的主力战列,让第二战列得首先支援“直隶”号,也就得首先对付两艘“北卡罗来纳”级,从而无法对付前面的四艘美舰。

这样一来,莱特就有机会反败为胜。

要知道,与中国海军的战列舰相比,两艘“依阿华”级不但更加庞大,综合战斗力也要强得多。关键就是,“依阿华”级不但有更好的防护性能,而且配备的是MK7型五十倍径十六英寸舰炮。在使用重型穿甲弹的时候,MK7型舰炮几乎能够百分之百的打穿十八公里外中国战列舰的装甲。

也就是说,莱特把希望放在了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上。

如果这两艘战列舰能迅速击败对手,也就是中国舰队里的“河北”号与“河南”号,即便不考虑“河北”号是舰队旗舰,美军也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