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承乾勉强笑了笑,他也不相信祈祷能带来奇迹。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希望除掉斐迪南大公的不仅仅是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份子,还有把大公视为威胁的奥国贵族。可以说,如果没有某股强大实力的默认与支持,那些不成气候的刺客根本不可能对大公构成威胁。

关键就是,谁才是幕后主使?

虽然在提尔皮茨面前,冯承乾着重提到了奥匈帝国的内部因素,但是冯承乾更加愿意相信,整个行刺事件的幕后主使是渴望战争的英法俄,特别是在海军军备竞赛中被搞得精疲力尽、面临财政破产的英国。

如果萨拉热窝的事情与英国有关,战争就无法避免。

当然,急切期盼着战争的不仅仅是英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帝国内部也有很多人希望战火早点烧起来。最为积极的,自然是那些依靠战争发财的资本家,特别是在帝国拥有垄断地位的军火商与金融家。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意识到,不管他做什么,都只是延迟战争,而不是阻止战争。

拖下去,对帝国有好处吗?

如果仅看海军,肯定有好处。虽然在冯承乾离职之后,帝国的造舰行动有所放缓,但是最多还需要两年,也就是到一九一六年左右,帝国海军的总体规模就将达到英国皇家海军的七成左右。提尔皮茨在担任海军司令之后,依据冯承乾提到的海军战略理论,正式提出“风险舰队”概念,得到了皇储与德皇的全力支持。该概念的核心内容只有一点:在帝国海军强大到足够程度的时候,英国会因为担心在战争中遭受重创,被其他海上列强取代而不敢与帝国为敌,承认帝国在海洋上的地位,并且与帝国分享海洋利益,而不是通过一场大规模战争来打垮帝国。

说得简单一些,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就能使英国呆在战场之外。

暂且不说这套理论是否正确,至少到一九一六年,帝国海军将获得直接挑战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

到时候,英国就得在参战问题上三思而后行了。

再退一步,即便英国参战,帝国海军也能凭借在战舰性能、官兵素质、战术素养等方面的优势与英国皇家海军平分秋色。

问题是,在陆军这边,继续拖下去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可言。

俄国还没有从日俄战争中缓过气来,法国的军事革命也还没有完成,帝国却早已建立起了高效的军事体系,完成了国内铁路网的扩建工作,还建立起了完备的战略储备体系,施利芬元帅为大战制订的所有前提条件要么已经达到,要么即将实现,帝国对法俄的军事优势处于最大状态。

拖上两年,情况肯定会发生变化。

要是俄国在这两年内解决了国内问题,法国完成了军事改革,那么就算帝国海军能在海洋上击败英国皇家海军,帝国陆军也不见得能够在欧洲战场上取胜。对帝国来说,陆军战败就意味着亡国。

想明白这一点,冯承乾不得不承认,德皇恐怕早就打算大干一场了。

那么,在这个时候去劝谏德皇,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想明白这些,冯承乾不得不暗自感叹,不管他怎么努力,战争还是会爆发,历史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冯承乾也就没再多想。

反正都得打起来,而且他已经尽力为帝国打造了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能不能打胜就得看造化了。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在冯承乾看来,就算帝国战败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因为他已经做到了所能做的事情。

离开餐厅,冯承乾去了海军司令部。

晚上,冯承乾没有睡觉,让秘书把帝国海军的战舰资料全部找了出来。现在,他得为即将爆发的大战做准备。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帝国海军的整体实力有一个全面了解,特别是最近两年里建造的那些战舰。

帝国海军能不能打,能打成什么样子,关键就得看这些战舰。

必须承认,冯承乾的努力没有白费。

现在的帝国海军,与冯承乾熟知的帝国海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除了拥有更多的主力战舰,还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包括那些在早期建造的主力舰,都有相当大的改进潜力,也就在无形中缩小了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差距。

可以说,冯承乾做为“帝国海军之父”,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除了为帝国海军订下了一条合理的发展路线之外,冯承乾还做了很多贡献,比如在回到帝国海军之后,冯承乾就着手对“皇太子”号等在早期建造的主力舰进行改造,使这些有十年、甚至二十年舰龄的战舰能够继续服役,并且有能力在海洋上挑战那些新式战舰,继续为帝国效力。

有了全面了解之后,冯承乾的信心也更加充足了。

如果战争在年内爆发,帝国海军不见得会吃亏,说不定还能在北海上打几场漂亮仗,杀杀英国皇家海军的威风。

关键就是,战争会在年内爆发吗?

德皇的内侍赶来的时候,冯承乾才发现天色已经放亮了。德皇在这个时候叫他过去,显然与萨拉热窝的事情有关。

第六十五章 帝国的立场

虽然历史进程发生了偏移,但是结果并没改变。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军事医院探视受伤军人时,遭到塞尔维亚民族极端组织“黑手社”成员刺杀,预先埋设的炸弹不但炸死了随行的公爵夫人,还炸伤了斐迪南大公。次日凌晨四点,斐迪南大公因伤逝世。数小时后,消息传遍了全世界。

二十九日凌晨,最忙碌的不仅有忙着改版的报社工作人员,还有欧陆各国的领导人。

冯承乾与提尔皮茨赶到波茨坦皇宫时,其他重臣已经到达,德皇正在与小毛奇商讨陆军作战的事情。

两人没有呆在一起,立即分头行动。提尔皮茨去找到了首相贝特曼,冯承乾则去找到了外交大臣伯恩斯托夫。没花多少功夫,两人就了解到,沙皇与奥皇已经发来照会,要求德皇表明立场。

显然,沙皇与奥皇都已做好了打一仗的准备。

只是,两位皇帝对待这场战争的观点却不大一样。

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只想打一场规模有限的战争,即针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根本目的是借斐迪南大公之死吞并塞尔维亚,至少得让塞尔维亚割让部分领土,以扩大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基于这个目的,奥皇要求德皇向沙皇施加压力、牵制住俄国,阻止俄国出面干预。

在奥皇看来,只要德皇出面,沙皇就会置身事外。

显然,奥皇把局势看得太简单了。

几乎同时,沙皇也给德皇发了电报,明确表示俄国无法容忍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行动,即便塞尔维亚的民族极端组织要为斐迪南大公之死负责,也应该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解决,而不是发动战争。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位德皇的外甥明确表示,俄国不会袖手旁观。

很明显,如果奥匈帝国借机出兵攻打塞尔维亚,俄国将以塞尔维亚保护国的身份立即向奥匈帝国宣战。

真要做到这一步,欧战将不可避免。

此时,夹在两位皇帝之间的德皇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将直接决定欧洲战争会不会在这个时候爆发。

“你怎么看?”

“恐怕在所难免了。”

提尔皮茨皱起眉头,拉了冯承乾一下,朝墙边走了几步,避开了聚集在大厅里的文武大臣。

“你要是陛下,你会怎么办?”

“我可不是。”

“假设吧,或者说你站在陛下的立场上考虑一下。”

“这……”

“很为难,是不是?”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这就是陛下现在的处境,如果对奥皇的要求置之不理,那么德奥同盟就将受到影响,我们也将失去唯一还靠得住的盟友。如果对奥皇的要求做出正面回答,将不可避免的促使奥匈帝国出兵塞尔维亚,俄国则很有可能为此向奥匈帝国开战。”

“那我们就得向俄国开战。”

“接下来就是法国向我们开战。”

提尔皮茨长出口气,说道:“按照小毛奇制订的战争计划,只要法国参战,我们将首先出兵攻打法国……”

“这就是最关键的地方。”

“为什么?”

“虽然在施利芬元帅制订的计划中,也以西线为重,只有在击败法国之后,才能把重点转向东线,但是元帅非常清楚英国的立场,他在计划中明确提到,我们只能借道荷兰,再向南转向进入比利时。”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小毛奇舍弃了该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你是说……”

“直接进入比利时,会有什么后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