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1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殷勇坐在电战机上,空间相比于直升机宽敞了许多。作为电战机,先进的雷达设备就已经是他规避危险的最有利武器,可即便如此,张曙光却仍然执着的派了两架陆航的J10战机护航左右。

与加油机组成的空中机群雁阵原俄罗斯的航线向西飞行着,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土耳其——一个殷勇一直想要回去,却始终无法面对的地方。那里还有自己第一军士兵,而这一次,他将要再次面对这群忠于自己,却被自己所出卖的部下。

在雷达的指引下,机群越过中巴边境向哈萨克斯坦境内飞去,身下,原本苍茫的黄色,开始被暗淡的黑色取代,而随着黑色的消失,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深绿色。这应该已经到了前俄罗斯境内了吧、殷勇有一搭没一搭的想着,作为这个超级帝国分裂的见证者之一,他比谁都清楚,一个国家的灭亡是如何凄惨和不堪。也正是因此,殷勇才明白,保卫自己的国家,是远高于一切的情绪和信仰,为了这一目的,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牺牲。

天空,因为向西的飞行,日头始终挂在半空中,机舱里被明媚的阳光照耀的金碧辉煌,金属的器物反射着耀眼的光芒,而在光芒中,殷勇却独躲在角落,为自己接下来的一切思考着。

美国人的登陆并不在意料之外,虽然殷勇对张伟并不了解,但他的作战风格,殷勇却很熟悉,对于张伟来说,他的作战目的一直都埋藏的很深,但却很明确,人们只是因为张伟惯于牺牲的缘故,而忽略了他一贯明确的目的性。

显然,这一次从封锁海峡开始,张伟就显露出自己的目的——美军舰队。虽然他没有歼灭敌人的可能,但他却可以选择围而不打,而这种选择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此刻敌人因为补给和后勤的缘故而被迫上岸,一旦上岸,也意味着舰队将彻底失去他们所具备的机动性,他们将被牢牢的牵制在陆地边缘无法离开,一支没有机动性的舰队,也意味着他们没有任何威慑力,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消灭对方相差不大,而这才是张伟真正的目的。

而上岸之后呢?或许这个家伙就认为,这就是陆军的任务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敌人上岸虽然仓促,但仍有所准备,如果需要,部署在印度的海军陆战队,与伊朗的登陆部队可以随时将他们夹击之中的敌人扯成碎片,而此刻,被夹击在中间的,却是巴基斯坦。

虽然之前殷勇并不赞同收复巴基斯坦,但是,他却很清楚巴基斯坦在被收回后将不能再次被染指,因为敌人一旦扯开巴基斯坦,部署在哈萨克斯坦周边的张曙光部的侧翼将彻底暴露在敌人面前。

所以,为了让敌人无法得到他们的战略目的,必然要有一支部队能牵制住在伊朗的敌人,而殷勇,就想到了自己那半支撤退到土耳其的第一军。

作为曾经的北约一员,土耳其实际上早已经与中国暗通曲款,对于土耳其来说,他们即便保持着极大的民族性,即便恢复所谓的奥斯曼帝国的伟大荣誉而奋斗,却仍然不能拒绝中国人强大的经济诱惑,这就如同上个世纪美国人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一样,在金钱面前,那些所谓的教义与宗教,都不过是欲望的遮羞布。

所以,在这点上,殷勇很放心,他完全可以借助土耳其的平台,对伊朗境内的美国人进行骚扰和牵制。但,问题是,也仅此而已。

自己的陆军终究无法面对敌人庞大的海军舰队,要想赢得胜利,必须要面对的,始终是波斯湾上那漂浮的六艘航母!

※※※

欧盟,日内瓦总部

连日来,不断传来的消息仿佛一把把柴火,不断让欧盟总部沸腾着,先是中国人发动的货币战,而后是美国人通过舆论而攫取的大捷,再然后是,中国人坚韧到极点的锁喉,最后是美国人为了坚持而采取的登陆行动。

连续不断的,充满戏剧性的转折,让欧盟的心情仿佛坐着过山车一样,不断地上升下冲,始终没有平静的时候。而对于到底要帮助美国还是中国,又或者是继续保持并不坚定的中立,欧盟议会的议员们也争论得面红耳赤。

很多人都清楚,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一步,分出胜负只是早晚的事,而欧盟的决定,却可以左右胜负的归属。

但问题是,到底要帮助谁?

“美国人还没发出协助通报吗?”主持会议的议长不耐烦地询问道,得到的却依旧是否定的答案,听到答案,议长立刻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

“议长阁下,或许我们可以采取其他的办法。”见此情景,身边,一名资深议员偷偷的凑过来,低声向议长耳语道,听到他的话,议长先是一愣随后一惊,最后露出略带喜色的表情。

“这或许是才是我们最该做出的选择。”议长沉吟了片刻之后,点头说道。

第四十五章 来自印度的反击

国境线上,印度士兵仍然在不断集结着,数量庞大的部队似乎昭示着他们的决心,而在国境线对面,巴基斯坦也做着相同的事情。双方都很清楚,这场战争本就不可避免,就一如,当初巴基斯坦从印度分离时的理由一样,确定而不容更改。

对于印度人来说,这次作战,是一次选择之后的结果,面对中国人在亚洲的咄咄野心,印度人需要作出一个选择,或者是成为中国人在亚洲的附庸,或者是成为另外一个庞大力量对抗中国人的桥头堡。其实两者的区别并不大,所不同的是,在选择中,会有印度人期望的利益出现。

印度选择了美国,原因很简答,美国人的态度平和而充满诱惑。多年与中国的对抗中,印度很清楚,中国人给予的多是温和浸润的暗示,而美国人的表态却直接而确定。就在刚刚,印度士兵集结的时候,他们刚刚获得了华盛顿的明确表态,免除了印度的美元债务,同时还会增加数量庞大的美元贷款和装备支援。

赤裸裸的利益足够让印度人去再当一次雇佣兵了,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来说,印度人的选择是参与与否,而不是胜利与否。

而作为幕后老板的美国人,其实对于这次行动的胜利与失败,也并不在意,对于美国人来说,牵制住中国是目前的首要问题,至于美元,哈,一堆印刷着绿色图案的纸张,并无太大意义。

于是战争就在双方的不同目的下展开了,而在他们对面,巴基斯坦人则抱着完全相反的想法。

对于印度这个与自己有着相同血统的民族,双方的区别更多的是意识形态上的,没人知道,到底穆罕默德在教义里使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能让同宗同源的人种之间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当然,意识形态问题,似乎很难说清楚,如果说,在宗教诞生之前,人类之间的排他,或许还有迹可循的话,那么当宗教出现之后,你很难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到底从何而来,染色体、还是某种不知名的记忆。

不管怎样,巴基斯坦人对于印度这个宿敌的态度很简单,借助中国人的帮助,将印度的麻烦一次性搞定。

边境线上的作战,相比于远距离的投送,无论是在补给还是后勤支援上,都要方便许多,这也让双方都在尽可能的集中所有的部队,准备在这一时刻来一场一决胜负的生死较量。

相比于印度人热火朝天的准备,美军却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在进入印度境内之后,如泥牛入海,忽然间消失不见,无论是在卫星上,还是其他什么地方,都无法发现美国人的踪迹。

对于这点,丁文彦很清楚,美军的指挥官,很高明了的玩了一招制衡游戏,美军不确定,同时也意味着他可以在任何位置,这无形之中是在告诉中国人,你们在尽全力进攻印度的时候,都要考虑,这消失的美军是否会在某个时候忽然从一个出人意料的角落发起致命一击。

对于这点,丁文彦并不在意,实际上,失去了后勤补给的美军,某种意义上,和失去了牙齿的老虎没什么不同,没人还会相信那些战争大片中,勤劳,善良,正义,朴实,充满博爱并且军衔不高的美军士兵可以拯救全世界,现代战争拼的是战争思想和后勤消耗,两者任何一点,都很难被个体撼动,当然,即便有人可以改变这一切,这个人也不在美国。

印巴之间的战争,丁文彦并不很在意,毕竟靠近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补给方面足够充足,他担心的是远离边境的中东地区。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支持中东地区的战争,要想达到及时补给,全天志愿的情况下,中国能维持的战力相比于欧洲和美国要少的多的多,虽然相比于其他两者,中国士兵的单兵补给需求量是最低的,但是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