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略谈佛法悟证心要-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位弟子回答:佛是妙观察智、大圆镜智,众生是起一念无明了。
     师曰:刚才大家回答得不尽一致。
     第二点,凡夫的自体分因一念无明故而产生相分,即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那么成佛的人,这个自体分还会不会产生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如果产生这五相,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产生五相,又是什么样子的?
     弟子答:佛不会产生这五相。
     师曰:请坐下。
     另一弟子答:佛也会产生五相,差别是佛产生的是无我相。
     师问:众生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佛会不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
     弟子答:佛也会产生。佛也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啊。只是他已经没有分别和无我了,所以不一样。
     师问:佛既然产生了相,为什么《金刚经》上讲,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自己都生相呢,怎么还说无相呢?
     弟子无言以答。
     师曰:?那你坐下。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跟你们讲,这个问题搞不清楚,怎么悟,怎么开悟?开者,打开本来面目;悟者,悟明心地啊。打开来,不悟也没有用。就此问题有谁已悟清楚、明了的,请举手!没人举手。
     我给你们再讲一讲:众生和佛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这个问题实际牵扯到真心和妄心的问题。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凡夫是妄心,佛是真心、妙明真心。大家都有心,区别在于真心、妄心也!
     自体分,佛与众生都一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切众生都有自体分。自体分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体分就是自性法身,心、佛、众生与有情、无情同一个法身。你如果证见自体分,就知道自体分是尽虚空遍法界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自体分不需要你再去观照才光明无量,本身就是光明无量,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妙就是变化的意思,明就是光明空间无量。所以,大众努力啊!光明无量的圣景在前途等着你们呢!
     证自体分,佛与众生不一样。佛没有无明,所以没有证自体分。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故,所以转第九识为法界体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佛对一切事情的看法都是透过现象见到本质,性、相、用一如。佛每个念头起来都是事物的真理实相,所以叫妙明真心。
     凡夫因为不明白实相道理故,认为这个本觉不是空明的,要观照它才空明,头上安头无明本。这就是一念无明,亦称证自体分。众生对本觉不了解,对法身不了解,对自体分不了解。“啪”一起念就是一念无明,这一念无明接下去就是一个一个的枝末无明产生。因为有一念无明之故,下面产生无量的枝末无明。
     见分,佛与众生都有见分,但知见作用不相同。佛是正知正见起念用。凡夫众生因无明故,非正知正见起念用。
     什么是见分?自体起念用叫见分,自体不起念用就没有见分。佛也起念用,起念用就有见分。而佛起念用,因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故,每个心念起用都是妙明真心的正知正见。凡夫众生因有无明故,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妄念妄心的不正知见。
     什么是心?起念就是心。当你起念的时候就形成了心念,不起念的时候,一念不生的时候,就是自体。自体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而动念的时候就产生心念,所以我们众生动第一念就产生一念无明,叫做证自体分。
     什么是无明妄念?因为有无明之故起妄念。如果没有无明,就不起妄念。没有无明则没有迷惑,就是真心自然显露,叫妙明真心。
     佛也起念。佛的自体如果不起念,那就是不动不摇,没法说话,没法做事情。佛如果不起念怎么讲法,三藏十二部经典怎么能讲出来呢?佛起的第一念叫妙明真心,佛起的每个心念都是妙明真心,所以叫作本觉妙明、觉性明妙、妙明真心。
     为什么佛的心就不起无明了呢?同样是起心,为何凡夫起心“啪一念起来”就是一念无明,而佛的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妙明真心呢?那是因为佛已破除无明之故。
     什么是无明?对自体不明了,对这个世界不明了,对人、我、众生不明了,对整个宇宙和人生的真理不明了,对心性道理不明了,这叫做无明。凡夫众生因无明故,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妄念妄心。
     证悟心性道理者,了解、掌握、运用宇宙和人生的真理,每个心念起来都是妙明真心。佛起的是真念,佛知道心念起来,是本体自然起念,每个心念起来都是本体的起用,是故体用一如。
     相分,佛与众生都有相分,但显相有真实、虚妄之不同。佛自体显现真实相,凡夫众生因无明故执取虚妄相。
     佛起念妙用,就会发生微妙变化念用,就会产生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等妙相。佛有三十二光明庄严相、八十种随形好,是无量光明威德庄严所组成。佛的寿者相和自性实相相一致,叫做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佛的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都和自体真实相相一致。所以,佛的自体、实相、妙用是一如的。体、相、用三即是一,一即是三,三一不二。
     凡夫众生同样具足与佛相同的无量光、无量寿的自体真实相。但是凡夫众生因无明妄念故不能认知自体真实相,反而执取虚幻色相为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所以,凡夫执取的虚幻假相不真实,就不能与自体真实相用一如不二。
     凡夫众生因无明妄念执取的寿者相就不是无量寿了,就有色身寿命,就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凡夫众生因无明妄念所执取的人相、我相、众生相、世界相等诸法相,皆是虚幻不真实的假相。是故佛言:见相非相,是真实相。
     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师父再用刚才念的偈语来给你们解释:妙湛总持不动尊。是指妙明湛然的本觉性体,能总一切诸法,持无量妙义,圆明不动,真常独露,唯我独尊。本觉性体就是法界身自体分,尽虚空遍法界真常绝待,故称妙湛总持不动尊。
     自体分尽虚空遍法界,妙湛总持不动尊。妙者,不动而动,动而不动。为什么?因为怎么动都在法界身自体分里。从东间房到西间房,是在自体分里;从北方到南方,是在自体分里;从东方琉璃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自体分里。不管到哪里,都在法界身自体分里面,虽然动还是在自体分里面,就等于没动一样,所以就不存在动与不动。
     我们说的动,从此处到彼处叫动,是吧?从西方到东方叫动,凡夫是把东方和西方分隔开了。
     佛是东方、西方都在法界身自体分里面,不存在动与不动,动就是不动,不动这里面照样动,所以叫做妙湛总持不动尊。
     若还不明白,师父以水再作比喻说明:
     以湿性比喻体性〔自体分〕;湿性看不见、摸不着,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湿性;以水比喻念心〔见分〕,心是自体分所起的妙用;以水中月影比喻实相〔相分〕,水中月影却非真实有月;以酸性色素比喻无明〔证自体分〕,酸性色素会使清澈透明的水变成混浊色水,正如无明会让你的清净心变成混浊烦恼心一样。
     自体分就是妙明觉性。现在以湿性比喻觉性,湿性会变现成水,正如自体所起心念妙用。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你的法身,都是你的自体。但是没有动念的时候,没有形成妙明心念的时候,性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起心念,你的心就看到了。犹如你看不到湿性,但是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湿性,空气当中有湿性呀!水从哪里来,从湿性来。没有湿性,哪有水啊?!水蒸发了,又变成湿性。所以我们起心动念的这个心,息心回归自性。这个比喻能听懂哦。
     相分就是你起心动念所变现的诸法相,佛的妙明真心起妙用也能变现诸法相用。这一切的诸法相犹如水中的影子,水中的月亮影、水中的山影,是虚幻不真实的。你看湖中倒影,你往东边走、月亮也跟着往东边走,你往西边走、月亮也跟着往西边走。你坐在船上往东边行,水中的那个山影也往东边行,是吧?所以有句话叫“东山水上行,南极日不落”。“东山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