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着当今的美国。你有盖茨那样的技能,当然能够出人头地,甚至用不着上完大学。但是,这样的技能还是需要训练的,是超常的知识的结果。你如果想从摆摊起步,最后造就一个沃尔玛式的销售帝国,已经
  完全是白日做梦。我相信卡耐基如果活在今天,还从当童工起家,他绝对不会获得当年那样的成功。因为教育关过不了,他根本进不了高层次的竞争。人家一看履历就不要他。
  劳动阶层面前的这一教育坎怎么过?还没有人想出什么办法。目前的贫富分化,不完全是制度不公平,而是劳动阶层缺乏一种教育的文化。而中高产阶级恰恰发展出了这种文化。可以说,美国的上流社会,实际上非常开放。只要你认同其文化,懂得游戏规则,只要从小悉心培养,你的孩子就可能一下子跳上这个世界的顶峰。这让我想起美国的建国之父亚当斯和杰弗逊关于社会理想的讨论。继承了大庄园和大批奴隶的杰弗逊,过着贵族般的生活,却把人人平等奉为社会理想。鞋匠之子亚当斯,当了总统后一辈子还是紧巴巴,却相信任何社会都有一种天然的等级秩序,因为人的能力和德行是不同的。只是欧洲的等级秩序是世袭的产物,美国的等级秩序则将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以后美国的历史,似乎是沿着杰弗逊的思想走。但最近的趋势,则显示了亚当斯的预见。说不定美国社会今后会从杰弗逊主义转向亚当斯主义。看眼下的趋势,说美国将成为发达国家中社会等级最为分明的社会,已经不是天方夜谭了,虽然,这是一个开放的等级社会。
序(4)
  如果让我预测未来的话,我会用精英社会而非贵族社会来描绘美国。道理和亚当斯的论述相类,精英是开放社会竞争产生的,贵族是世袭的。看看美国的教育热就知道,美国的精英,将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精英。这一精英集团的兴起,像是一场文艺复兴,以塑造完整的个人为宗旨,并不仅仅是传授手艺。所以,家长会不惜工本送孩子学钢琴,不是去学电脑。美国大学的专业选择更说明问题。越是精英的大学,越务虚不务实。全美大学生,有20%以上选择商学为自己的本科专业,学历史文学的寥寥无几,凑不出个百分点来(学表演的为5%左右,其他的文科,除了教育和心理学外,全在此之下,图表上因比例太低显示不出具体数据)。但是耶鲁的学生,选历史专业的竟达15%左右,高居第一。政治学和经济学(这是纯理论性的经济学,并非教你怎么做生意)紧随其后。接下来的热门专业则是英语。商学这个专业在本科教育中根本不存在。明摆着,这些精英将来是要统治世界的。教育给他们的是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对未来的远见、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不是怎么在那里数钱。
  这一套教育的价值,劳动阶层很难理解。我教书的大学就充满了这样的子弟。一上课就说:“我就对钱感兴趣。请告诉我怎么赚钱。为什么要学历史这些没用的东西?”他们还是在工厂里干活、在麦当劳收银台点钱的那种心态,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还想凭自己的美国国籍在世界上当劳动贵族。但是,全球化将会逐渐消除“国籍贵族”:你在美国缝袜子,不再可能靠自己的美国国籍来拒绝第三世界国家缝袜子的人的挑战。谁做的袜子好,价钱便宜,谁就赢得了竞争。美国的工人不可能再当国内的平民、世界的贵族了。所以,全球化在美国是个塑造精英的时代,在世界又是个去贵族化的时代。去贵族化的结果,是美国的平民也成了世界的平民。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美国的精英越来越远,和世界的平民越来越近。这就会在美国造成巨大的贫富分化。这一格局,和美国的草根民主会产生激烈的冲突。一旦美国的平民把自己看成是这场社会变革的输家,他们的政治能量就会释放出来。近期的表现,就是贸易保护的民粹主义运动。中国的崛起,可能会使中国的老百姓和刚刚沦落为世界平民的美国老百姓成为对头。因为人家觉得你抢了他们的饭碗。但另一方面,人家的精英要赢,也会赢到我们头上来。从这个角度讲,我相信本书对中国读者多少有些意义。
  读者在读本书时,可能会有杂乱之感。我为此向读者致歉。如今讲美国的书很多。最风行的品种大概就是启蒙式的:教中国人怎么学习美国。本书不属于这类读物。我相信,读者的理解力不会比我差,不需要我的启蒙。大家看法不同,大概是生活经验和环境所塑造的。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宁愿通过一个真正在这个社会生活的人的眼睛,把所看到的矛盾写出来。所以,我对这个社会的不解、困惑,也都会流诸笔端,带来“混乱”。最后还是请读者自己形成结论。
野心勃勃的青春期(1)
  科恩(KatherineCohen),耶鲁大学的博士,一个大学前录取办公室的官员。她开了一个名字响当当的公司:常青藤智慧(Ivywise)。该公司的业务,是给学生提供申请大学的咨询。虽然一个学生的咨询费就达29000美元之巨,该公司却照样生意兴隆。
  美国的大学录取,相当于中国的高考。不同的地方是,人家的程序复杂得多。如果光看分数,光参加SAT补习班就够了。但是,SAT的分数只是录取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你还要提交带有自传性的短篇作文、个人简历、高中成绩、课外活动记录以及各种成就证明,许多人还要经过面试。因此,如何包装自己,就成了一个复杂的学问。对学生的专长就在于此。她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业余爱好变成简历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特长,对学生进行模拟面试、对之进行全程录像并作细节分析,向学生介绍每一所大学的特征、课程,甚至推荐学生读“目标大学”的教授的著作。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她再根据学生的实力,确定申请战略。
  这一耗资甚巨的申请咨询,反映了美国式“高考”的激烈程度。这种“高考”竞争,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白热化。其中的原因,当然有人口的因素。“二战”结束后美军回国,夫妻团聚,拼命生孩子,生产了所谓“婴儿潮”一代。克林顿、布什、戈尔,都属于这代人。这代人在1960年代进大学,刺激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急剧扩张。自1990年代起,他们的孩子(即第二代“婴儿潮”)也渐渐到了上大学的年龄。这代人不仅人口多,而且要上大学的意愿远比父辈强,特别是女性进大学的比率远远超出第一代“婴儿潮”,使得大学一下子应付不及,竞争加剧。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美国这几十年的社会、经济转型,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青春期”。现在美国的高中生,是美国历史上最有野心的一代。他们的野心,提高了大学竞争的砝码。
  先看几个数据就可以明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只有55%的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希望上大学,42%希望成为专业人员。到了1990年代,高中毕业班的学生90%想上大学,70%想成为专业人员。有学者还研究了这些学生的野心与其教育计划的吻合度。方法是先问学生长大想干什么,准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读多少年书。被访问的学生说出了470种预期的职业。于是研究者再去根据人口统计,调查每种职业现有的从业人员实际受了多少年教育,以此比较现在的高中生的就业理想和教育计划。那些计划接受教育的年限正好符合所追求的专业要求的学生,属于“野心与教育计划吻合”的群体。那些明显高估了自己理想的专业所需的教育时间的,属于“高估教育”的群体。那些准备接受教育的年限,达不到自己理想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时间的,属于“低估教育”的群体。调查结果显示,有43。7%的高中生属于“野心与教育计划吻合”型。有40。1%的高中生高估了教育的价值。只有16。1%的高中生低估教育。
  这样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在高中生中,普遍的潮流不仅仅是重视教育,而且是“高估”教育。不过,这种调查的方法本身,恰恰说明孩子们对自己的前途设计比学者更有前瞻性。学者们自作聪明,觉得调查一下现在一个护士平均受了几年教育,就能判定未来一代的护士所需要的教育年限。孩子们则不同意。现在的警察大多没有上大学,以后的警察大学生越来越多。美国经济不断向高端的科技产业发展,对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多,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即使是同一行业,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