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剑-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于是魏忠贤就去瞧着办了,越来越无法无天。
朝里自有一批谄谀无耻之徒去奉承他,到后来,魏忠贤
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熹宗是“万岁”,有些官员见了魏忠贤叫
“九千岁”,表示他只比皇帝差了一点儿。到后来,个人崇拜
更是大张旗鼓,搞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为魏忠贤建生祠。本
来,人死了才入祠堂,可是他“九千岁”老人家活着的时候
就起祠堂,祠中的神像用真金装身,派武官守祠,百官进祠
要对他神像跪拜,那是货真价实的个人崇拜。
魏忠贤本来是个无赖流氓,年轻时和人赌钱,大输特输,
欠了赌帐还不出,给人侮辱追讨,实在吃不消了,愤而自己
阉割,进宫做了太监。他不识字,但记性很好,是个完全没
有受过教育的赌棍。当世第一大国的军政大权却落在这样的
人手里。
熊廷弼在辽东练兵守城,招抚难民,整肃军纪,修治器
械,把局面稳定下来。他所接手的那个烂摊子,给他整顿得
有些像样了。满清见对方有了准备,就不敢贸然来攻。但朝
里敌对一派的大臣却来跟他过不去,不断上奏章攻击,说他
胆小,不敢出战;说他无能,不能尽复失地。于是朝廷革了
熊廷弼的职,听候查办,改用袁应泰做统帅。
袁应泰是第一流的水利工程人才,一生修堤治水,救济
灾民,大有功劳。他性格宽仁,办事勤勉,打仗却完全不会。
满清努尔哈赤得知熊廷弼去职,大喜过望,便领兵来攻。袁
应泰率军应战,七万兵大溃。清兵占领沈阳,又击破了明军
的两路援军,再攻辽阳。明兵又大败,满兵取得军事要塞辽






阳。
军事局势糟糕之极,朝廷束手无策,只好再去请熊廷弼
出来,惩罚了一批上次攻击他的官员,算是给他平气。可是
兵部尚书张鹤鸣和熊廷弼意见不合,只喜欢马屁大王巡抚王
化贞,嘱咐王化贞不必服从熊廷弼指挥。
王化贞向朝廷吹牛,只须六万兵就可将满清一举荡平。朝
廷居然信了他的。熊廷弼极力认为准备不足,不可进攻。兵
部尚书却一味袒护王化贞。于是王化贞领兵十四万出战,一
交锋全军溃没。清兵攻占坚城广宁。总算熊廷弼领了五千兵
殿后,保护难民和败兵数十万退入山海关。朝廷不分青红皂
白,将王化贞和熊廷弼一起逮捕。张鹤鸣免职。
到这时为止,明清交锋,已打了三场大仗。每一仗明军
都是大败。
明兵的战斗力固然不及清兵,但也不是不能打,不肯打。
每一个大战役,总兵官都阵亡,副将、参将也大都阵亡。明
兵人数都超过清兵数倍,武器更先进得多,有火器。三个大
战役的失败,主因都是在于军队没有准备、缺乏训练,以及
主帅战略不当,指挥错误。军务废弛,士气低落,当然也是
由于统帅失责。
以中国之大,为甚么经常缺乏有才能的统帅?根本症结
是在明朝一个绝对荒谬的制度:由文官指挥战役。
这个制度的根源,在于皇帝不信任武官。明朝皇帝不信
任武将,怕他们手里有了武力,就会抢夺皇帝的宝座,先是
派文官去军中监视,后来索性叫文官做总指挥,到后来连文
官也不信任了,于是再加派太监作监军。太监既是皇帝的心






腹亲信,另有一样好处,太监没有儿子,篡位的可能性就很
小。做了皇帝而不能传于子孙,做皇帝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
明朝御史的权力很大,有权监察各行政部门。大学士代
皇帝拟的圣旨、六部尚书所下的决定,御史都可放言批评,而
且批评经常发生效力。皇帝派去监察武将的“总督”、“巡
抚”,后来就变成了总司令、总指挥。
但要做到御史,通常非中进士不可。要中进士,必须读
熟四书五经,书法漂亮,会做起承转合的八股文。明朝读书
人如何废寝忘食的学八股文、考进士,读一下《儒林外史》就
很清楚了。明朝派去带兵、指挥大军,和清军猛将锐卒对抗
的,却都是这批熟读诗云子曰、八股文做得很好的进士。
明末抗清有三个名将,功勋卓著:熊廷弼是万历二十五
年的解元(唐伯虎一类身分),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孙承宗
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第二名(榜眼)。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
年进士。他们三个是文官,幸亏碰巧有用兵的才能。本来明
末皇帝的运气不坏,做八股文考中进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现
了三个军事专家。然而文官会带兵,那就是危险人物。明朝
皇帝罢斥了其中一个,杀死了另外两个。
别的奉命统兵抗清的八股文专家们可就没有军事才能
了。杨镐,万历八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袁应泰,万
历二十三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王化贞,万历四十
一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
袁崇焕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之下,去应付
辽东艰巨的局面。当然,更艰巨的,是应付北京朝廷中的局
面。






背后是昏愦胡涂的皇帝、屈杀忠良的权奸、嫉功妒能的
言官;手下是一批饥饿羸弱的兵卒和马匹,将官不全,兵器
残缺,领不到粮,领不到饷,所面对的敌人,却是自成吉思
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
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
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铁骑奔
驰于北埵大漠、南疆高原、扩土万里,的的确确是威行绝域,
震慑四邻。
努尔哈赤以祖宗遗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带领了数百名
族人东征西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大帝国(元朝
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不能说中华帝国的领土竟有这么大。蒙
古大帝国的中国部分,远比清朝的疆域为小)。清朝的疆域比
汉朝、唐朝全盛时代都大得多,宋明两朝更不能与之相比。当
时外蒙古、朝鲜、越南、琉球、今日苏联东部的大片土地都
是中国的领土或属地。清朝全盛时期的领土,比现在的中国
大得多了。
满洲战士后来打败了俄罗斯帝国的骑兵,打败了尼泊尔
的埵喀兵,打败了蒙古兵,打败了朝鲜兵,打败了越南兵,间
接打败荷兰兵(郑成功先打败荷兰兵,攻占台湾,满洲兵再
打败郑成功的孙子),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两百年中,无
敌于天下。
至于当时和明帝国交战,已接连三次杀得明军全军覆没,
每一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努尔哈赤兴兵以来,迄此时为止,
百战百胜,从未吃过一个败仗。
努尔哈赤幼时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中为奴,识得汉语汉






文,喜读《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他的智略一部分是天生,
一部分当是从这两部小说中得来的。
努尔哈赤自己固然智勇双全,他还有一大批精明骁勇的

子侄,剽悍凶猛的将领,部勒严整的战士。
当时有一句谚语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因为
女真人熟习弓马,强悍善战,汉人向来不是他们的敌手。这
时女真精兵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已有六万之众了。
袁崇焕所面对的是这样了不起的大敌,而他却是个书生。

他会做诗,字写得很好,文章有气势,既然中了进士,八股
文当然也做得不错,诗云子曰背得很熟。相信他不会射箭,宁

远第二次大战时,他自称只是在城头大声呐喊。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正面交锋之时,满清的兵势正处于巅
峰状态,而明朝的政治与军事也正处于腐败绝顶的状态。
以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而去和
一个纵横无敌的大英雄对抗,居然把努尔哈赤打死了,打三
场大战,胜了三场,袁崇焕的英雄气概,在整个人类历史中
都是十分罕有的。
①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个个是有名的勇将。两个
侄儿阿敏与济尔哈朗也十分厉害。
②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盛称其文字雄奇:“夫袁督
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其遗文虽寥
落,而奋扬蹈厉,鹤立虹布,犹想见鲁阳挥戈、崆
峒倚剑之神采焉。”
③《明史》说熊廷弼左右手都会射箭,但没有提到袁崇






焕会武。

袁崇焕,广东东莞人,祖上原籍广西梧州藤县。生于哪
一年无法查考。
他为人慷慨,富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
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请问边疆上的军事情况,在年

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

他少年时便以“豪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