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血剑-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人来么?”青青揭开盒盖,满脸笑容,如花盛开。
只见盒中一张大红帖子,写着“愚教弟闵子华拜”几个
大字。青青象起帖子,下面是一张房契,一张屋里家具器物
的清单。袁承志见闵子华遵守诺言,将宅子送了过来,很是






过意不去,忙换了袍褂过去道谢。哪知闵宅中人已走得干干
净净,只留下两个下人在四处打扫。袁承志一问,说是闵二
爷一早就带同家人朋友走了,去甚么地方却不知道。
袁承志和青青取出金蛇郎君遗图与房子对看,见屋中通
道房舍虽有不少更动,但大局间架,若合符节。两人大喜,知
道这座“魏国公赐第”果然便是图中所指,按着图上藏宝记
号寻索,原来是在后花园的一间柴房之中。
这天下午,焦宛儿派了人来帮同打扫布置,还拨了两名
婢女服侍青青,其他厨子、门公、花匠、侍仆、更夫、马夫
一应俱全,洪胜海便做了总管。袁承志道:“这位焦姑娘年纪
轻轻,想得倒真周到。”青青抿嘴笑道:“若能请得到她来这
大宅子亲主家务,那就一定周到之极啦!我可……我可
……”脸上一红,下面的话可不便说了。袁承志一怔,随即
明白,心想她甚么都好,就是小心眼儿,一笑之下,不再接
口。
当晚二更过后,袁承志叫了哑巴,二人搬出柴房中柴草,
拿了铁锹,挖掘下去。青青仗剑在柴房外把风。挖了半个时
辰,只听得铮的一声,铁锹碰到了一块大石,铲去石上泥土,
露出一块大石板来。两人合力将石板抬起,下面是个大洞。
青青听得袁承志喜叫,奔进来看。袁承志道:“在这里啦。”
取了两捆柴草,点燃了丢在洞里,待秽气驱尽,打手势叫哑
巴守外面,与青青循石级走下去,火把光下只见十只大铁箱
排成一列。铁箱都用巨锁锁住,钥匙却遍寻不见。
袁承志再取图细看,见藏宝之处左角边画着一条小小金
龙,灵机一动,拿起铁锹依着方位挖下去,挖不了几下,便






找到一只铁盒,盒子却没上锁。他记起金蛇郎君的盒中毒箭,
用绳缚住盒盖上的铁环,将铁盒放得远远的,用绳拉起盒盖,
过了一会,见无异状,移进火把看盒中时,见盒里放着一串
钥匙,还有两张纸。
取起上面一纸,见纸上写道:“吾叔之叛,武臣无不降者。
魏国公徐辉祖以功臣世勋,忠于社稷,殊可嘉也。内府重宝,
仓皇不及携,魏公为朕守之。他日重光宗庙社稷,以此为资。
建文四年六月庚申御笔。”
袁承志看了不禁凛然,心想这果然是燕王篡位之时建文
帝所遗下的重宝。
原来明朝开国,大将军徐达功居第一。他和明太祖朱元
璋是布衣之交。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还是称他为“徐兄”。徐
达自然不敢再和皇帝称兄道弟,始终恭敬谨慎。
有一天,明太祖和他一起喝酒,饮酒中间,说道:“徐兄
功劳很大,还没安居的地方,我的旧邸赐了给你吧。”(《明
史·徐达传》原文是:“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所谓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所居的府第,他登极为帝之后,自
然另建宫殿了。徐达心想:太祖自吴王而登极,自己若是住
到吴王旧邸之中,这个嫌疑可犯得大了。他深知太祖猜忌心
极重,当下只是道谢,却说甚么也不肯接受。
太祖决定再试他一试,过了几天,邀了徐达同去旧邸喝
酒,不住劝酒,把他灌醉了,命侍从将他抬到卧室之中,放
在太祖从前所睡的床上,盖上了被。徐达酒醒之后,一见情
形,大为吃惊,急忙下阶,俯伏下拜,连称:“死罪!”侍从






将情形回奏,太祖一听大喜,心想此人忠字当头,全无反意,
当即下旨,在旧邸之前另起一座大宅赐他,亲题“大功”两
字,作为这宅第所在的坊名。那便是南京“大功坊”和“魏
国公赐第”的由来。
据笔记中载称,徐达虽然对皇帝恭顺,太祖还是怕他造
反。洪武十八年,徐达背上生疽。据说生背疽之人,吃蒸鹅
立死。太祖派人慰问,附赐蒸鹅一只。徐达泪流满面,当着
使者把一只蒸鹅吃个干净,当夜就毒发而死。生背疽而吃了
蒸鹅,未必便死,但朱元璋赐这蒸鹅,便是赐死,徐达纵然
吃了蒸鹅无事,也只好服毒自尽。此事正史不载,不知是否
属实。
徐达有四子三女,三个女儿都作太祖儿子的王妃,长女
是燕王王妃,后来便是成祖的皇后,次女是代王王妃,三女
是安王王妃。燕王起兵造反,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忠于建文帝,
带兵力抗燕军。徐达的幼子徐增寿却和姊夫燕王暗中勾结。燕
王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召徐增寿来质问。徐增寿不答,建
文帝亲手挥剑斩了他。
成祖篡位后,徐辉祖搬入了父亲的祠堂居住,不肯朝见。
成祖派官吏审问,徐辉祖写了“我父开国功臣,子孙免死”十
个大字回报。成祖见了大怒,但他初即帝位,要收拾人心,饶
了他不杀。徐辉祖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始终在图谋复辟。他
后人世袭魏国公,一直统带守卫南京的部队,直至明亡。明
朝南京守备府位尊权重,南京百姓只知“守备府徐公爷”,却
不知魏国公,是以袁承志和青青打听不着。
成祖感念徐增寿为己而死,追封他为定国公。因此徐达






的子孙共有魏国公和定国公两个公爵。两位公爵的后裔一居
南京,一居北京。徐辉祖得罪了成祖,他子孙不敢再在大功
坊的赐第居住,另行迁居。大功坊赐第数度易手,经过二百
四十多年,后人再也不明这座旧宅的来历。这中间的经过,袁
承志和青青自然不知。
袁承志看第二张纸时,见写的是一首律诗,诗云: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笔迹与另一信一模一样,只是更见苍劲挺拔。原来此诗
是建文帝在闽粤川滇各地漫游四十年后,重还金陵所作。他
经历永乐(成祖)、洪熙(仁宗)、宣德(宣宗)、正统(英
宗)各朝之后,已是六十余岁,复位之想早已消尽,回来抚
视故物,不禁感慨无已,从此飘然出世,不知所终。此中过
节,袁承志和青青自然猜想不到。袁承志不懂诗中说些甚么,
青青更急欲察看箱中物事,对诗笺随意一瞥,便放在一旁。
袁承志取出钥匙,将铁箱打开,一揭箱盖,只觉耀眼生
花,一大箱满满的都是宝玉、珍珠,又开一箱,却是玛瑙、翡
翠之属,没一件不是价值巨万的珍物。青青低声惊呼,不由
得脸上变色,又惊又喜。抄到底下,却见下半箱叠满了金砖,
十箱皆是如此。
袁承志道:“这些宝物是明太祖当年在天下百姓身上搜刮
而来,咱们用来干甚么?”青青和他相处日久,明白他心意,






知道只要稍生贪念,不免遭他轻视,便道:“咱们说过,寻到
财物,要助闯王谋干大事,自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袁
承志大喜,握住她手,说道:“青弟,你真是我的知己。”
袁承志自幼即知父亲尽瘁国事,废寝忘食,非但不贪钱
财,连家庭中的天伦之乐、朋友间的交游之娱,也难以得享。
当年应松教他读书,曾教过袁崇焕自叙心境的一篇文章,其
中说道:“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孥不得
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
直谓之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可也。”当时年幼,还不能
完全体会父亲尽心竭力、守土御敌的精忠果毅,成长后每想
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那句话,不由得热血沸腾,早就
立志以父为榜样。袁崇焕为人题字,爱写“心术不可得罪于
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两句,袁承志所存父亲遗物,也
只有这一幅字而已。这时他见到无数金银财宝,所想到的自
然是如何学父亲的言行好样,如何将珍宝用于保国卫民。
青青却出身于大盗之家,向来见人逢财便取,管他有主
无主,义与不义。何况这许多价值连城的珠宝,都是凭她父
亲遗图而得,若不是她对袁承志钟情已深,岂肯不据为己有?
听袁承志称自己为“知己”,不由得感到一阵甜意,霎时间心
头浮起了两句古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袁承志道:“有了这许多资财,咱们就可到北京去大干一
番事业。明朝皇帝搜刮而来,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