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德华传-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些题材,电影公司摸不准是否能卖座,不肯贸然投资。
于是我便决定投资搞电影公司,以满足自己拍电影的欲望。”
在香港,刘德华的片酬是当地最高的男明星之一,假如仅仅为了赚钱,多接拍电影就能多赚钱,不必为此劳神费力;现在投资办公司,是赔是赚说不定,风险可就大了,这种生意似乎太不划算。
但,刘德华投资拍电影并不仅仅为了赚钱,他认为:如果我拍戏只是为了赚钱,哪只赚现在这么多?
但投资拍片,是为了拍些有新意,自己真正想拍的东西。
这种创作自由却远不是金钱所能够买到的。
天幕公司成立后,拍摄的首部电影是《九一神雕侠侣》。
为了拍好《九一神雕侠侣》,刘德华与他的同事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
作为老板,刘德华心里十分清楚,这是自己组建公司所迈出的第一步,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在创作准备上,一切都要精益求精,不允许有半点马虎;而编导演的阵容,更是经过精心策划,无一不是上乘人选。
影片的编剧是曾以《阿飞正传》获奖的著名导演王家卫,并由元奎、刘振伟联导;刘德华自任男主角,和他配搭的女主角,是从演唱舞台上走下来的梅艳芳。
而刘德华的精明之处,在于他请来了当时尚是新星的郭富城出演第二男主角,他让郭富城扮演反面角色,来与自己配戏,一正一邪,忠奸分明,真可谓慧眼独具。
当时的郭富城,正在走红的上升期,已经打入偶像明星的行列,大有与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鼎足而立、分庭抗礼之势,而且,郭富城的后劲凌厉,不可小觑。
因此,刘德华将郭富城拉入《九一神雕侠侣》的阵容,并由他饰演反面角色,可以说是颇花了一番心思。
以郭富城的反面形象,烘衬刘德华本人的正面形象,无疑是聪明之举。
《九一神雕侠侣》完成后,刘德华清醒地预测到,虽然《九一神雕侠侣》是自己公司的创业之作,但未必能取得票房上的成功,而且,很有可能要亏本。
据他自己计算,拍摄《九一神雕侠侣》,成本在2400万以上,把此片在韩国和东南亚上映的收入估算在内,刘德华认为,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必须要在3500万上下,通过折算才能保本。
而这样的票房是很难达到的。
根据后来的票房统计,这部影片在香港票房总收入达到2000万港元,这个数字,虽然距刘德华公布的保本数字仍有距离,但无论如何还应该算是一部卖座影片。
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手册上,曾对《九一神雕侠侣》一片有以下的评价:“说不出年份的世纪末,其实就是“九七”前夕的香港。
一则尘封了的爱情神话,借助流行漫画还魂苏醒,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留下灿烂的标记。
人影绰绰,有叫逞哥的,有叫宠物夫人的,各个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操,勇往直前凭心寄意。
王家卫笔下,爱仍是一条不问收获的单程路,而奚仲文的美指和鲍起鸣的摄影,则是沿途令人目不暇接的风景。
影片的视觉效果固然在港产片中难得一见,更教人珍爱的却是它对世情的洞悉和了解。”
应该说,《九一神雕侠侣》作为天幕的创业之作,作为刘德华自己对电影追求的第一次独立实践,是成功的。
无论是观众还是评论界,都给予了较高评价,获得了一片叫好之声,在票房上也算不俗。
《九一神雕侠侣》的成功,对刚刚起步的天幕来说,可谓开市大吉。
但,接下来的几部影片便不像它这样幸运,无论是其后的《九二神雕侠侣》、《战神》,还是刻意唤回“热血男儿”影迷回忆的怀旧文艺片《天长地久》,都让刘德华在票房上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5。“天幕”后面的“天幕”(3)

界定一部电影的好坏,票房收入不是惟一的,对这些影片的不卖座,刘德华除了表示遗憾外,并不气馁。
天幕是他在影坛开辟的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要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追求的两难选择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他说:“我对‘天幕’从未灰心过,也不后悔,起码‘天幕’的每一部电影,都没有骗过观众,每部戏的费用都是花在制作上。”
华仔认为,“天幕”不是他的包袱,他在“天幕”可以安分地做一个演员,也可以借“天幕”的存在,使观众欣赏到他的另一面。
天幕公司成立以后,并没有特定的拍片方向,它不像杜琪峰那样,大家一听银河映像便知它摄制的是哪种类型的电影。
刘德华为自己的天幕公司设计的取向是,拍摄及发行不同类型的电影。
这大致上有三个取向∶一、跟外国人合作的电影;二、本地较新派的电影;三、一些用来稳定市场,“摄”档期的电影。
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每年拍摄大约四至六部电影。
“天幕是以商业为主的,Artistic的电影……
我想我还需要储备多些……
人家对你的信心。”
在天幕,刘德华不仅是一名演员、一位红星,还是一个老板,一个经营者。
当有人问他做生意最讲求什么的时候,他当即回答:诚信,是诚信。
天幕公司虽然不大,人也不多,但大家十分团结,都有一种为了事业竭尽全力的拼命精神。
这当然与刘德华的影响分不开。
刘德华为人随和,老板也当得颇有人缘,他属于那种个人魅力型的经营者。
工作时,他率先投入,以身作则;无事时,带领员工出去旅游,该花的就花,一点不吝啬。
他把员工视为伙伴,员工也把他视为事业上的领头人,冲着他的一身豪气,大家死心塌地、忠心耿耿,跟着他往前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偶尔,刘德华也有发脾气的时候,他承认自己是一个严格的老板:“他们觉得我像魔鬼,很烦呐!
哈哈……”
这种情况肯定是极个别的,当他恢复了演员身份时,又是一个随和率性的华仔。
在天幕员工的心里,刘德华就是天幕后面的“天幕”,他们愿意在刘德华这张“天幕”的遮挡下,抵挡暴风雪雨。
刘德华选择了“天幕”,“天幕”也考验了刘德华。
有评论说,刘德华是最为“香港”的明星,同时也是艺人楷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始终致力于自己投资拍摄电影,但是票房成绩却往往差强人意。
我们来看看刘德华的天幕公司投资所拍部分电影的香港票房:《九一神雕侠侣》2048万1990年拍摄导演:元奎、黎大炜(刘振伟托名)《九二神雕侠侣》937万1992年拍摄导演:元奎、黎大炜《天长地久》960万1993年拍摄导演:刘宇鸣(刘振伟托名)《战神传说》1241万1993年拍摄导演:洪金宝《赤裸狂奔》140万1994年拍摄导演:元奎、黎大炜《天与地》1012万1994年拍摄导演:黎大炜《香港制造》191万1997年拍摄导演:陈果《去年烟花特别多》218万1998年拍摄导演:陈果《阿虎》2200万2000年拍摄导演:李仁港《全职杀手》2568万2001年拍摄导演:杜琪峰、韦家辉《爱君如梦》 1779万2001年拍摄导演:刘伟强《给他们一个机会》200万2002年拍摄导演:邱礼涛《江湖》1291万2004年拍摄导演:黄精甫《再说一次我爱你》统计中 2005年拍摄导演:余国伟天幕电影公司成立以来,大都制作主流题材以外的文艺电影。
除《九一神雕侠侣》大获全胜外,几乎所有电影都是血本无归。
这让刘德华心理上有了压力。
在累积大约有3000多万亏损时,他被迫将天幕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蔡松林(学者机构的老板)并且得到中国星公司向华强夫妇的资金支持;所剩胶片则支持陈果拍摄《香港制造》。

5。“天幕”后面的“天幕”(4)

2000年,刘德华引入其他股东,再度投资拍片。
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淡之后,合伙人麦绍荣与刘德华矛盾公开激化,双方打起连环官司。
据香港媒体报道,刘德华与麦绍荣的官司纠纷没完没了。
当时,刘德华无惧中建公司正向法庭申请禁制令,仍然接拍电影《无间道》,中建则继续采取法律行动,全面封杀刘德华的演艺事业,几度入禀高等法院禁止刘德华演出该片,并要求刘德华就违反股东协议做出赔偿。
设想一下,假如刘德华拍不了电影,对他自己和他身边的一班靠他吃饭的人,无疑是一个噩梦,对于那么多追随他的Fans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切肤之痛?
虽然刘德华在圈中摔打了那么多年,什么风浪都见过,但当他与昔日拍档的是是非非引来“官司缠身”时,还是多少有点烦。
这场连环官司的流程是: 天幕股东麦绍荣通知四公司暂不请刘德华拍戏; 刘德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