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纽约时报书评100年精选-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J·D·亚当斯,1940年10月20日)  


 被信仰毁灭的人——《中午的黑暗》,阿瑟·凯斯特勒着
  在这篇精细微妙的小说中,作者有力地解释了莫斯科对叛国罪审判之谜。这本小说突破了常规局限,可以作为有关政治哲学的讲义来解读。但是这种评论不会吓着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它具有戏剧般的力量,充满温暖的感情,而且说理简单有力。它像一部传奇剧一样引人入胜。它完全不同于那些表面上作为小说,实质上是对某种话题作出评论的书。它并不着眼于审判的背景因素,也不以透露秘密取胜,也不避开对东方人心理的概括。审判在外表上具有那种特别的俗丽的俄罗斯特征,但实质上是讲述实用的专制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民主思想的碰撞。

  小说的中心人物鲁巴乔夫是被斯大林清洗掉的老布尔什维克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小说以1938年他被逮捕开始,而这逮捕是他一直就预感到要发生的。他并没有犯他后来承认的任何一种罪。照我们通常的标准,他是无辜的,但他在内心知道自己是有罪的。为什么 ?因为在过去40年中,他坚定不移地投身革命,使用不管多么可怕的方式,来为实现其抽象的目的而斗争。当怀疑开始潜入这种人的头脑,当他开始问自己:为了实现革命目的,是否应以人类如此之大的痛苦为代价时,他知道自己有罪过。而他明白,他有这种人文主义异端思想,就必须以被处死作为惩罚。作者以其聪颖,顺着鲁巴乔夫的思路,得出了最终的、感人的自白:“我不再相信我不可能犯错误,所以现在我不知往何处去。”

  虽然这是一本监狱小说,它并没有沉溺于对压迫环境的细致描述。鲁巴乔夫并未受到野蛮的对待。一旦他的罪过在苏维埃体系下被确定无疑,最重要的,也是最感动人心的戏剧环节在于他是在公开的审判中承认自己的罪过,还是在沉默中死去。

  这一问题掌握在两个从事调查的法官手中,他们是伊万乔夫和格雷金。

  他们想要鲁巴诺夫对公众承认自己的罪行,因为他是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如果不加解释就把他清洗掉,会对人民士气产生不利影响。伊万诺夫自己也是老布尔什维克,能抓住鲁巴乔夫的思想要害。

  伊万诺夫主持了前两次审讯,通过势不可挡的逻辑,他让鲁巴乔夫明白了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问题。他让鲁巴乔夫明白:自从后者被德国纳粹囚禁两年释放回来后,他就开始不满了,鲁巴乔夫本来有资格在国内得到一个重要职位,但他立即要求出国去执行一项新使命。“你大概是在这里感到不自在,对不对 ?在你不在国内的几年内,这里发生了一些变化,你显然不赞同。”

  一旦鲁巴乔夫承认他不喜欢对老同志的清洗,他立刻落入了陷阱。因为按照俄国人的思维方式,内心的不满肯定会导致公开的反抗。

  伊万诺夫和鲁巴乔夫玩弄着一种精心设计的游戏。他竭力让鲁巴乔夫回忆起自己以前接受了党的纪律,并试图劝说后者自己承认犯了错误。事实上他成功了。但党内认为他对待鲁巴乔夫太慈善,于是将他枪毙了。最后一次审讯——在鲁巴乔夫已同意承认错误之后——是由格雷金主持的。这次审讯是一次漫长的,微妙的折磨。它的任务是根据鲁巴乔夫的坦白给他安上具体的罪名。很难说清这两人斗智过程中激起的兴奋感;这么说就够了。“他俩已达成了一种默示的同意:如果格雷金能证明指控本质上是正确的——虽然这种指控是逻辑上的抽象的东西——那他就可以随意添加缺乏的犯罪细节。”

  但是在格雷金表面上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时,鲁巴乔夫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再次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在理智上他同意格雷金的观点,但在情感上他承认,人类很可能不应该顺着逻辑走到底——“只有理智很可能象一个有缺陷的罗盘,它引导你踏上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最终目标在迷雾中消失。”

  《中午的黑暗》的强大吸引力在于其强烈的悲剧性的讽刺。鲁巴乔夫虽然在作完深深打动人心的最后告白后被枪决,但真正的胜利者并不是压迫他的当局,而是他自己。

  (哈罗德·施特劳斯,1941年5月25日)  


 建筑大师——《源头》,爱恩·兰德着
  爱恩·兰德是一个极具实力的作家。她的思维巧妙细致,写出的东西卓越、优美而尖刻。《源头》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已有5载酝酿。作品篇幅不小,但引人入胜,讲的是人类与邪恶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的事情。

  故事以建筑业为背景,这个领域对小说家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它成功地塑造了“创造者”和“二流货色”的形象。霍华德·劳克属于创造者,他体魄强健,在别人还在争吵要不要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时,他已兴致勃勃地干了起来。所有成功的建筑师为了反对他而联合了起来,这些人中有的嘴上老挂着传统风格的华美崇高,有的则认为将各时期的风格杂合起来最为完美。反对劳克的有一个迷人的小子,跟他一块上的学,得过各种奖:这位彼特·济亭还在继续获奖,通过一副好长相,通过其人格的寡廉鲜耻来青云直上,欺世盗名。反对劳克的还有多米尼可·弗兰肯,因为她爱他,对这个堕落、贪婪的世界心存畏惧并恨之入骨。

  不过,所有人中,埃斯沃·图黑,一家有名报纸的专栏作家,才是劳克的真正对头。埃斯沃·图黑可以说完美地体现了当代的邪恶。他清楚为什么要教彼得·济亭学坏,在一段文字中他讲述自己如何毁掉了那个年轻人并将之抛弃,这时堪称最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种法西斯式的思想:即通过利他主义的观念来破坏个人的完整,通过打哈哈和忍受来混淆一切是非标准,通过牺牲来进行奴役。

  兰德小姐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反对集体主义,“二流货色的圭臬,古代的猛兽”,它们将人们的智力降至“下流的水平”。她为个性唱了一曲赞歌。

  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有光耀夺目的文学色彩,他们都以她的声调开口说话,分成两班展开论争。她使用了滑稽模仿、讽刺、还原等手法来刻划这些二流货色。她的人物都经过了浪漫化处理,以大于生活实态的方式来展示善与恶。可是她不得不道出的所有东西中没有一样是用二流的方式道出的。当你回味这部《源头》时,你不禁会想起《魔山》,想起《建筑大师》。

  (洛琳·普鲁埃特,1943年3月16日)  


 被火烧毁——《四个四重奏》,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着
  依我之见,有人曾在某处,根本没有动脑筋地说,在目前的战争年月里还没有产生可以永垂诗史的诗作,意思是说,不知怎么搞的,诗歌竟没有对得起它所处的伟大的历史境遇。有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先生的《四个四重奏》在我面前,我想纠正一下这种认为我们时代稍微像样一点的诗人都对世事“漠不关心”、都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段艰难岁月事态之严重的含混的指责。在过去20年里,英美卓越的诗人都已觉察到下一场世界大战的潜在危险,他们已提醒读者注意一些隐患,后来果然出事了。在这种意义上,目前这一代所写的一些佳作仍然可称作是“战争诗”。

  预料到(虽然并没有公然预言)过去20年里人们情感所发生的变化,对艾略特先生来说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洞察力使他发言时已不仅仅具有个人权威,在《四个四重奏》中他这样声明道:这就是我,路走了一半,已经是20年——20年大部分都虚度过,这两次大战间的年月。

  人们还记得艾略特先生在慕尼黑协定之前很早就写的那首《政治家的难题》,人们不会忘记其中警世的文字、反讽的段落和虔敬的精神,因为艾略特先生恪守了他在《灰星期三》中对读者允诺的东西。他继续在向前迈进,以其《岩石》中的合唱,《大教堂谋杀案》中的场景,更重要的是,从其最近由四首诗组成的集子来贯穿始终,这四首诗的标题中都含有一个地名,它们是《燃烧的诺顿》、《东库克》、《干赛尔维其斯》和《小吉丁》。

  我们认得出,“东库克”位于由伦敦去往艾克赛特的途中,附近有许多美丽的教堂和古代的作坊园子,干赛尔维其斯是北大西洋海岸的一小群礁石,更有意义的是,小吉丁是尼克拉斯·法拉尔的《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