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湖陵,苏茂奔广乐。延遂定沛﹑楚﹑临淮,修高祖庙,置啬夫﹑祝宰﹑乐人。'九' 
  注'一'酸枣﹑封丘,二县名,属陈留郡。酸枣故城在今滑州县也。封丘故城在今汴州县也。 
  注'二'续汉书曰:“时刘永别将许德据襄邑,延攻而拔之。” 
  注'三'麻乡,县名,故城在今宋州砀山县东北。 
  注'四'东观记云“走出鱼门”,然则东门名鱼门也。 
  注'五'薛,县名,属鲁国,故城在今徐州滕县东南。东观记曰“鲁郡太守梁丘寿”也。 
  注'六'扶阳,县名,属沛郡。杼秋,县名,属梁国,故城在今徐州萧县西北。 
  杼音食汝反。 
  注'七'东观记曰:“沛郡太守陈修。” 
  注'八'佼强,姓名也,周大夫原伯佼之后也。 
  注'九'楚即今彭城县也。临淮,郡名,今泗州下邳县。高祖庙在今徐州沛县东故泗水亭中,即高祖为亭长之所也。啬夫,主知庙事。东观记曰:“时盖延因斋戒祠高祖庙。” 
  三年,睢阳复反城迎刘永,'一'延复率诸将围之百日,收其野谷。永乏食,突走,延追击,尽得辎重。永为其将所杀,永弟防举城降。 
  注'一'反音翻。 
  四年春,延又击苏茂﹑周建于蕲,'一'进与董宪战留下,皆破之。'二'因率平*(敌)**'狄'*将军庞萌攻西防,拔之。'三'复追败周建﹑苏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宪,*'董宪'*将贲休举兰陵城降。'四'宪闻之,自郯围休,时延及庞萌在楚,请往救之,帝□曰:“可直往捣郯,则兰陵必自解。”'五'延等以贲休城危,遂先赴之。宪逆战而阳败,延等*(遂)*逐退,因拔围入城。明日,宪大出兵合围,延等惧,遽出突走,因往攻郯。帝让之曰: 
  “闲欲先赴郯者,以其不意故耳。今既奔走,贼计已立,围岂可解乎!”延等至郯,果不能克,而董宪遂拔兰陵,杀贲休。延等往来要击宪别将于彭城﹑郯﹑邳之闲,战或日数合,颇有克获。帝以延轻敌深入,数以书诫之。'六'及庞萌反,攻杀楚郡太守,引军袭败延,延走,北度泗水,破舟璙,坏津梁,仅而得免。'七'帝自将而东,征延与大司马吴汉﹑汉忠将军王常﹑前将军王梁﹑捕虏将军马武﹑讨虏将军王霸等会任城,讨庞萌于桃乡,又并从征董宪于昌虑,皆破平之。六年春,遣屯长安。 
  注'一'蕲,县名,属沛郡,有大泽乡。蕲音机。 
  注'二'留,县名,属楚国,故城在今徐州沛县东南。 
  注'三'西防,县名,春秋时宋之西防城,故城在今宋州单父县北。 
  注'四'前书有贲赫,音肥。今有此姓,*(贲)*音奔。 
  注'五'捣,击也。东观记作“击”字。 
  注'六'东观记载延上疏辞曰:“臣幸得受干戈,诛逆虏,奉职未称,久留天诛,常恐污辱名号,不及等伦。天下平定已后,曾无尺寸可数,不得预竹帛之编。 
  明诏深闵,儆戒备具,每事奉循诏命,必不敢为国之忧也。” 
  注'七'东观记﹑续汉书皆云萌攻延,延与战,破之。诏书劳延曰:“庞萌一夜反畔,相去不远,营壁不坚,殆令人齿欲相击,而将军有不可动之节,吾甚美之。” 
  此传言“仅而得免”,与彼不同。 
  九年,隗嚣死,延西击街泉﹑略阳﹑清水诸屯聚,皆定。'一' 
  注'一'街泉﹑略阳﹑清水三县,皆属天水郡。 
  十一年,与中郎将来歙攻河池,未克,以病引还,拜为左冯翊,将军如故。'一' 
  十三年,增封定食万户。十五年,薨于位。 
  注'一'续汉书曰:“视事四年,人敬其威信。” 
  子扶嗣。扶卒,子侧嗣。永平十三年,坐与舅王平谋反,伏诛,国除。永初七年,邓太后绍封延曾孙恢为芦亭侯。'一'恢卒,子遂嗣。 
  注'一'东观记作“庐亭”。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也。'一'少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刘嘉为太常将军,俊为长史。光武徇河北,嘉遣书荐俊,光武以为安集掾。'二' 
  注'一'江夏郡有鄂,故此加“西”也,故城在今邓州向城县南也。 
  注'二'东观记曰:“俊初调补曲阳长,上曰:‘欲与君为左右,小县何足贪乎?’俊即拜,解印绶,上以为安集掾。” 
  从击铜马于清阳,进至*(满)**'蒲'*阳,拜强弩将军。'一'与五校战于安次,俊下马,手接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斩其渠帅而还。光武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五校引退入渔阳,所过虏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轻骑出贼前,使百姓各自坚壁,以绝其食,可不战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将轻骑驰出贼前。视人保壁坚完者,□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贼至无所得,遂散败。及军还,光武谓俊曰:“困此虏者,将军策也。”及即位,封俊为列侯。 
  注'一'华峤书曰:“拜为强弩偏将军,赐绛衣九百领,以衣中坚同心士。” 
  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一'更封新处侯。'二'引击顿丘,降三城。'三' 
  其秋,大司马吴汉承制拜俊为强弩大将军,别击金门、白马贼于河内,皆破之。 
  '四'四年,转徇汝阳及项,又拔南武阳。'五'是时太山豪杰多拥觽与张步连兵,吴汉言于帝曰:“非陈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将军事。张步闻之,遣其将击俊,战于嬴下,'六'俊大破之,追至济南,收得印绶九十余,'七' 
  稍攻下诸县,遂定太山。五年,与建威大将军耿弇共破张步。事在弇传。 
  注'一'匡贼即匡城县贼也。东观记作“匡城贼”。匡城,古匡邑也,故城在今滑州匡城县南。 
  注'二'新处,县名,属中山国。 
  注'三'顿丘,县名,属东郡,故城在今魏州顿丘县北阴安城是也。 
  注'四'金门、白马并山名,在今洛州福昌县西南,有金门白马水。盖贼起于二山,因以*'为'*名。 
  注'五'南武阳,县名,属太山郡,故城在今沂州费县西。 
  注'六'*(续汉书曰)*嬴,县名,属太山郡。嬴音盈。 
  注'七'步时拟私封爵人之印绶。 
  时琅邪未平,乃徙俊为琅邪太守,领将军如故。齐地素闻俊名,入界,盗贼皆解散。俊将兵击董宪于赣榆,'一'进破朐贼孙阳,平之。八年,张步畔,还琅邪,俊追讨,斩之。帝美其功,诏俊得专征青、徐。'二'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数上书自请,愿奋击陇、蜀。诏报曰: 
  “东州新平,大将军之功也。负海猾夏,盗贼之处,国家以为重忧,且勉镇抚之。” 
  注'一'赣榆,县名,属东海郡。赣音贡。 
  注'二'华峤书曰:“赐俊玺书曰:‘将军元勋大着,威震青、徐,两州有警,得专征之。’”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一'明年,征奉朝请。二十三年卒。 
  注'一'祝阿,县名,属平原郡。 
  子浮嗣,徙封蕲春侯。'一'浮卒,子专诸嗣。专诸卒,子笃嗣。 
  注'一'蕲春,今蕲州县也。东观记曰:“诏书以祝阿益济南国,故徙浮封蕲春侯。” 
  蕲音祈。 
  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一'少为县亭长、游徼,'二'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因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勤力少言,甚亲纳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髃贼,数陷陈却敌。 
  注'一'郏,县名,今汝州郏城县也。 
  注'二'续汉书曰“每十里一亭,亭有长,以禁盗贼。每乡有游徼,掌循禁奸盗”也。 
  光武即位,以为侍中、骑都尉。建武二年,封成安侯。'一'明年,将突骑与征虏将军祭遵击更始将左防、韦颜'二'于*(沮)**'涅'*阳、郦,悉降之。五年,将兵徇江夏,击代乡、钟武、竹里,皆下之。'三'帝使太中大夫'四'持节拜宫为辅威将军。七年,更封期思侯。'五'击梁郡、济阴,皆平之。 
  注'一'成安,县名,属颍川郡。 
  注'二'华峤书“韦”字作“韩”。 
  注'三'钟武,县名,属江夏郡,故城在今申州钟山县西南。 
  注'四'华峤书曰“使张明”也。 
  注'五'期思,县名,属汝南郡,故城在今光州固始县西北。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一'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拒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