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如令志行无牵于物,临生不先其存,后世何贬焉?'六'古人以宴安为戒,岂数公之谓平?'七' 
  注'一'列,位也。 
  注'二'纡,曲也。 
  注'三'徇,营也。 
  注'四'统者,总论上事也。方轨谓平路也。若履平路,易可因循;如践险涂,则难免颠覆也。 
  注'五'呈材效职,则受之分明矣。彁彁,疑不前之貌也。明其分,则不可妄进。 
  注'六'守志直道,视死如归,则后之人何从而贬责矣。 
  注'七'左传曰:“宴安酖毒,不可怀也。” 
  赞曰:邓﹑张作傅,无咎无誉。敏正疑律,防议章句。胡公庸庸,饰情恭貌。 
  朝章虽理,据正或桡。'一' 
  注'一'桡,曲也,易曰“栋桡凶”也。 
   校勘记 
  一四九五页一0行在所以二千石奉终其身按:王先谦谓东观记“在所”作“所在”。 
  一四九六页三行赐爵关*(中)**'内'*侯据汲本改。按:刊误谓案汉无关中侯,“中”当作“内”。 
  一四九六页六行天子亲临吊临殿本考证王会汾云上“临”字疑衍。今按:上“临”字训渑,下“临”字读如“临于大宫”之“临”,同字异训,非衍文也。 
  一四九七页五行王*(自)**'白'*上据汲本﹑殿本改。 
  一四九七页一0行当过江行部中土*(民)**'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李慈铭谓“中土民”及下文“民怀喜悦”两“民”字皆本当作“人”,此类皆宋以后校者妄以为章怀讳避而误改之。今据改。 
  一四九七页一三行*(民)**'人'*怀喜悦据殿本改。 
  一四九八页六行食糒饮水而已按:汲本﹑殿本“食糒”下有“音惫糗也干饭屑”七字,当原为小注而混入注中也。聚珍本东观记亦衍“干饭屑”三字。 
  一四九八页一一行以为不宜冒险远按:李慈铭谓“冒险远”不成句,“远”下当有“行”字。 
  一五0一页三行三*(世)**'代'*常道据汲本改。按:刊误谓“世”与“代”全别,缘太宗讳,遂更“世”为“代”。此合作“代”字,乃误为“世”,盖后人知此书中“世”字率皆换“代”,乃欲稍还正之,遂误为此字也。 
  一五0二页五行六经衰微按:“六”原斗“大”,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二页七行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按:沉家本谓按防之免在永初元年秋,此传上言延平元年,又言安帝即位,而不着永初元年,则“其年”云者似即延平元年,未免稍疏。 
  一五0四页八行*'永初元年'*征拜司空钱大昭谓敏代周章为司空,本纪在永初元年,“征拜”上当有“永初元年”四字,下文“六年”二字乃有根,否则下六年竟似延平六年矣,南监本不误。今据补。 
  一五0四页一二行六世祖刚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渚宫故事“刚”作“纲”。 
  一五0五页三行雄□真助*'其'*求*(其)*才据汲本﹑殿本改。 
  一五0五页八行辄优*(文)**'之'*特劳来其举将据汲本改。按:校补谓劳来举将正所以优此孝廉,其举将,明谓孝廉举主也,且劳来由公府下诏书,非三公得自以文劳来之,作“文”误。 
  一五0五页八行所掌*(辩)**'辨'*护也据汲本﹑殿本改。 
  一五0六页三行年钧以德按:“钧”原斗“均”,径改正。 
  一五0六页一五行不谋卿士按:“谋”原斗“博”,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七页一二行臣下罔由禀令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书说命“由”作“攸”。 
  一五0八页一一行臣闻德以旌贤按:集解引苏舆说,谓“德”疑作“官”。 
  一五0八页一二行天秩所作按:“作”原斗“祚”,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0八页一三行探赜穷理按:“赜”原斗“颐”,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五一0页五行大议不全按:刊误谓案文“议”当作“义”。 
  一五一二页一行钟厥纯懿按:“钟”原斗“钟”,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后汉书卷四十五 袁张韩周列传 第三十五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一'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二'建武初,至成武令。'三' 
  注'一'孟喜字长卿,东海人。明易,为丞相掾。见前书。 
  注'二'续汉志曰:“太子舍人,秩二百石,无员。” 
  注'三'成武,今曹州县。 
  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一'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二'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三'后举孝廉,'四'除阴平长﹑任城令,'五'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注'一'续汉志曰:“县功曹史,主选署功劳。” 
  注'二'续汉志曰:“每州刺史皆有从事史。” 
  注'三'惧音九具反。 
  注'四'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也。 
  注'五'阴平,县,故城在今沂州承县西南。任城,今兖州县也。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觽。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岁余,征为河南尹。 
  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鞠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 
  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猒,'一'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事以议从,策由觽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二'寝嘿抑心,更非朝廷之福。 
  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明年,代第五伦为司空。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注'一'谲亦诈也。 
  注'二'誾誾,忠正貌。衎衎,和乐貌。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太尉宋由﹑司空任隗及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宋由惧,遂不敢复署议,而诸卿稍自引止。 
  唯安独与任隗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觽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窦宪既出,而弟卫尉笃﹑执金吾景各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景又□使乘驿施檄缘边诸郡,发突骑及善骑射有才力者,渔阳﹑鴈门﹑上谷三郡各遣吏将送诣景第。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发边兵,惊惑吏人,二千石不待符信而辄承景檄,当伏显诛。又奏司隶校尉﹑河南尹阿附贵戚,无尽节之义,'一'请免官案罪。并寝不报。宪﹑景等日益横,尽树其亲党宾客于名都大郡,'二'皆赋敛吏人,更相赂遗,其余州郡,亦复望风从之。安与任隗举奏诸二千石,又它所连及贬秩免官者四十余人,窦氏大恨。但安﹑隗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注'一'续汉书曰,安奏司隶郑据﹑河南尹蔡嵩。 
  注'二'袁山松书曰,河南尹王调,汉阳太守朱敞,南阳太守满殷﹑高丹等皆其宾客。前书曰“十二万户为大郡”也。 
  时窦宪复出屯武威。明年,北单于为耿夔所破,遁走乌孙,塞北地空,余部不知所属。宪日矜己功,欲结恩北虏,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