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七'前书杨雄曰“蒙盾负羽”也。 
  注'八'颅音卢。广雅曰:“颅,□□也。”支谓四支。革,皮也。 
  注'九'根谓尽其根本。 
  注'一0'宣帝时,后将军赵充国击先零,还,于金城郡置属国,以处降羌。 
  注'一一'帝王纪曰:“纣作象箸,箕子为父师,叹曰:‘象箸不施于土簋,不盛于菽藿,必须犀玉之杯,食熊蹯豹胎。’”臣贤案:史记及韩子并云“箕子”,今云“微子”,盖误。 
  注'一二'左传曰:“周平王之东迁也。大夫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 
  ‘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后秦迁陆浑戎于伊川。言中国之地不宜徙戎狄居之,后将为患也。 
  赞曰:金行气刚,播生西羌。氐豪分种,遂用殷强。虔刘陇北。假僭泾阳。'一' 
  朝劳内谋,兵惫外攘。'二' 
  注'一'泾阳,县,属安定郡。 
  注'二'惫,疾亟也,音白拜反。 
   校勘记 
  二八六九页五行西北*'接'*鄯善车师诸国据通志补。 
  二八七0页三行金*(玉)**'王'*之域据汲本改,与今本素问合。 
  二八七一页三行帝武乙即武丁*(五)**'三'*代孙按:武丁子为祖庚,祖庚弟为祖甲,祖甲子为廪辛,廪辛弟为庚丁,庚丁子为武乙,则武乙乃武丁三世孙,“五”当作“三”,各本皆未正,今改。 
  二八七一页六行西落鬼戎按:“戎”原误“成”,径改正。 
  二八七一页七行太丁武*(丁)**'乙'*子也据殿本、集解本改。按:殿本考证王会汾谓武丁三世孙为武乙,武乙子为太丁,诸本俱误,今改正。 
  二八七二页一行晋人败北戎于汾隰按: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谓汾隰谓汾水旁下泾之地,李注以为二水名,非也。并举左桓三年“逐翼侯于玢隰”,杜注“汾隰,汾水边”为证。今依王说标点,“隰”字不加标号,“汾”与“隰”之间不加顿号。 
  二八七三页一一行单浮余*(国)**'围'*蛮氏按:左传哀公四年“单浮余围蛮氏”。 
  “围”作“国”,形近而斗,各本皆未正,今据改。 
  二八七三页一三行事并见左传僖公十*(二)**'一'*年据汲本改。 
  二八七三页一四行事见僖*'公'*二十二年据殿本补。 
  二八七三页一五行见左传按:汲本注末无此三字。又按:注“允姓阴戎之祖”云云,语见左传杜预注。 
  二八七四页七行义渠侵秦至渭阴按:沉家本谓史记表作“渭阳”,纪作“渭南”。 
  二八七四页一三行即厉公二十三年伐也按:据史记秦本纪及六国年表,“二十三”当“三十三”。 
  二八七四页一四行*(事)*见左传按:校补谓秦庶长见左传襄公十一年杜注“庶长,秦爵也”。章怀云“见左传”,是,惟“事”字当衍,秦惠王时事安得见于左传乎?今据删。 
  二八七五页二行徒泾县名属西河郡王先谦谓“泾”当作“经”。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正文所谓“徒泾二十五城”,疑即在今甘肃泾州境,非前汉西河郡之徒经。 
  二八七八页六行觽羌遂还据*'西海'*为寇据汲本、殿本补。 
  一八七八页一一行又数遣使驿通动静按:殿本“驿”作“译”。校补谓通志作“驿”,与汲本同,或作“译”者,当是依刘攽说改之耳。然东夷传序“使驿不绝”,何义门虽以刘说为正,并未改其字,则此亦不须改字。且译驿古通作,孝经注“越裳重译”,释文“译”本作“驿”是也。又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通”下有“导”字。 
  二八七九页一四行属金城郡按:“郡”原斗“乡”,径据殿本、集解本改。 
  二八八一页七行故度辽将军吴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作“吴裳”。 
  二八八一页八行迷吾遂与诸觽聚兵按:张森楷校勘记谓诸即是觽,不当緟有,疑“觽”字当作“种”。 
  二八八一页一二行秋号吾先轻入寇陇西界按:沉家本谓纪在冬十月。 
  二八八二页一一行狃*(□)**'忕'*边利据汲本改。注同。 
  二八八二页一三行纡因自击伏兵起按:刊误谓案文当云“自击鼓起伏兵”。 
  二八八三页六行和帝永元四年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上文已有永元元年,此又举永元,词之赘也。以传例推之,“和帝”二字应移前文“永元元年”之上。 
  二八八三页七行乃遣驿使招呼迷唐按:汲本、殿本“驿”作“译”,下“乃遣驿使构离诸种”同。 
  二八八三页一五行越骑校尉赵代集解引惠栋说,谓代,赵□子,和帝纪作“赵世”。又来历传有侍中赵代,别是一人。 
  二八八四页一二行累姐种附汉按:汲本无“种”字,通志同。 
  二八八五页六行恃其权勇通志、通鉴“权”并作“拳”,通鉴胡注引毛诗“无拳无勇”释之。今按:权拳通。 
  二八八五页一二行户不满数十按:汲本、殿本“十”并作“千”,通志同。 
  二八八六页五行先零别种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通典此下有“归南濠”三字。 
  二八八六页一0行战于平襄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襄”一作“壤”。 
  二八八七页四行汉中太守郑勤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华阳国志“勤”作“廑”,晋灼云廑古勤字。 
  二八八七页一三行右辅都尉都郿也按:下“都”字当作“治”,此避唐讳改。 
  二八八八页六行刺客杜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云“故吏杜习”。 
  二八八八页八行收金*(钱)**'银'*彩帛一亿已上据汲本、殿本改。 
  二八八八页八行杜*'季'*贡亡从滇零据汲本、殿本补。下同。 
  二八八八页九行七年夏骑都尉马贤与侯霸掩击零昌别部牢羌于安定按:沉家本谓纪在秋。 
  二八八九页一0行督右扶风仲光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作“种光”,见段颎传注,袁纪云“扶风太守种暠”。 
  二八八九页一一行安定太守杜恢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云“南安太守杜佐”。 
  二八八九页一四行光*'等'*并没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光”下有“等”字。 
  今据补。 
  二八九0页四行日行数百按:通鉴“百”下有“里”字,是,此脱。 
  二八九一页五行战于富平*'上'*河*(上)*按:殿本考证谓以本纪参校,“河上”应作“上河”。今据改。 
  二八九一页九行封遵武阳侯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邓骘传作“舞阳”。 
  二八九二页一行上郡沉氐种羌按:汲本无“氐”字,通志亦作“沉种羌”,安纪则作“沉氐羌”。校补谓“种”字或即“氐”字之误,作“沉氐种羌”,乃别增一字矣。 
  二八九二页三行大豪饥*'五'*等据汲本、殿本补。 
  二八九二页一一行诣凉州刺史宗汉降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宗汉即宋汉。 
  二八九三页一行*(鸾)**'鸟'*音爵按:惠栋谓段颎传云“鸟音爵”,通鉴胡注“鸟读曰雀”。今据改。 
  二八九四页一一行马贤亦发陇西吏士及羌胡兵击杀良封汲本“亦”作“以”,通志同。按:校补谓疑皆“因”字之斗。如作“亦”,则下当云“击良封杀之”,不当云“击杀良封”。 
  二八九四页一二行良封亲属并诣*(实)**'贤'*降据殿本改。 
  二八九五页三行刘秉为凉州刺史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刘秉”作“刘康”。 
  二八九五页五行今三君素性疾恶刊误谓时与二人语,何缘得三,明是“二”字。 
  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纪作“二君”。 
  二八九五页一三行又于扶风汉阳陇道作坞壁三百所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本纪作“令扶风、汉阳筑陇道坞三百所”,据此则“作”字当在“陇道”上。 
  二八九六页四行武威太守赵冲按:“冲”原作“飻”,径据汲本改,下同。 
  二八九六页六行罕种羌千余寇北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顺帝纪作“巩唐羌”。 
  二八九六页九行三年夏集解引惠栋说,谓帝纪“二年夏四月”。按:张森楷谓汉安三年夏四月改元建康,未改以前,得称“三年”,然不得有“夏”,“三”当依帝纪作“二”。 
  二八九六页一三行合阳*'今'*同州县也据集解引洪亮吉说补。 
  二八九六页一四行参□县名属安定郡按:校补谓续志参□属北地,云故属安定。 
  此在顺帝末年,应已改属,则“安定”当作“北地”。 
  二八九七页一行护羌校尉恚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