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5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Ub**高陵*** 
  *池阳**'一'**云阳**'二'**祋祤**永元九年复。**频阳*** 
  *万年**'三'**莲勺*** 
  *重泉*** 
  *临晋**本大荔。有河水祠。有芮乡。'四'有王城。 
  '五'**合阳**永平二年复。**夏阳**有梁山﹑'六'龙门山。'七'**衙**'八'**粟邑**永元九年复。 
  注'一'尔雅十薮,周有焦获,郭璞曰县瓠中是也。地道记“有□猉山,在北。 
  有鬼谷,生三所氏”。案:史记鬼谷在颍川阳城,与地记不同。 
  注'二'有荆山。帝王世记曰:“禹铸鼎于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今其下荆渠也。” 
  注'三'帝王世记曰“秦献公都栎阳”是也。 
  注'四'古芮国,与虞相让者。 
  注'五'史记曰秦厉恭公伐大荔,取其王城,即此城也。左传晋阴饴甥与秦伯盟王城,杜预曰后改为武乡,在县东。 
  注'六'诗云:“弈弈梁山。”在县西北。公羊传曰河上之山也。杜预曰古梁国。 
  史记曰本少梁。尔雅曰梁山,晋望也。 
  注'七'书曰导河积石,历龙门。太史公曰“迁生龙门”,韦昭曰在县北。博物记曰:“有韩原,韩武子采邑。” 
  注'八'左传文二年晋败秦于彭衙。皇览曰:“有苍颉頉,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 
  Ua**右扶风*** 
  秦属内史,武帝分,改名。*'一'十五城,户万七千三百五十二,口九万三千九十一。 
  注'一'决录曰:“扶风,化也。” 
  Ub**槐里**周曰犬丘,'一'高帝改。**安陵**'二'**平陵*** 
  *茂陵*** 
  *鄠**'三' 
  丰水出。'四'有甘亭。'五'**郿**有邰亭。'六'**武功**永平八年复。有太一山,本终南。垂山,本敦物。'七'有斜谷。'八'**陈仓**'九'**汧**'一0'有吴岳山,'一一'本名汧,汧水出。有回城,名回中。'一二'**渝麋**侯国。**雍**'一三'有铁。'一四'**栒邑**有豳乡。'一五'**美阳**有岐山,'一六'有周城。'一七'**漆**有漆水。'一八'有铁。'一九'**杜阳**永和二年复。'二0' 
  注'一'又名废丘,周懿王﹑章邯所都。 
  注'二'皇览曰:“县西北毕陌,秦武王頉。” 
  注'三'古扈国。 
  注'四'左传曰“康有酆宫之朝”,杜预曰有灵台,康王于是朝诸侯。 
  注'五'帝王世记曰在县南。夏启伐扈,大战于甘。又南山有王季頉。 
  注'六'史记曰封弃于邰,徐广曰今斄乡。又案王忳传,郿之斄亭,为噃鬼报戮故亭长者也。秦是荣县,后省。帝王世记曰:“秦出公徙平阳。”新论曰:“邰在漆县,其民有会日,以相与夜中巿,如不为,则有灾咎。” 
  注'七'前志在县东。 
  注'八'西征赋注曰:“曪斜谷,在长安西南。南口曪,北口斜,长百七十里。其水南流。” 
  注'九'三秦记曰:“秦武公都雍,陈仓城是也。有石鼓山。将有兵,此山则鸣。” 
  注'一0'尔雅*(曰)*十薮,秦有杨纡,郭璞曰在县西。 
  注'一一'郭璞曰:“别名吴山,周礼所谓岳山者。” 
  注'一二'来歙开道处。 
  注'一三'左传邵穆公采邑,史记有鸿頉。 
  注'一四'帝王世记曰秦德公徙都。 
  注'一五'郑玄诗谱曰:“豳者,公刘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又有刘邑。 
  注'一六'左传椒举曰:“成王有岐阳之搜。”山海经曰:“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注'一七'杜预曰城在县西北。帝王世记曰:“周太王所徙,南有周原。” 
  注'一八'山海经曰:“*(□)**'粒*次之山,漆水出焉。”郭璞曰:“漆水出岐山。诗云‘自土沮﹑漆。’”地道记曰水在县西。皇览曰:“有师旷頉,名师旷山。” 
  注'一九'杜预曰豳国在东北。帝王世记曰有豳亭。 
  注'二0'诗谱曰:“周原者,岐山阳,地属杜阳,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 
   
  注'一'汉*(书)*旧仪曰:“司隶治所,故孝武庙。”魏*(志)*略曰:“曹公分关中置汉兴郡,*(国)**'用'*游楚为太守。”献帝起居注曰:“中平六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郡,镇雍﹑渝麋﹑杜阳﹑陈仓﹑汧五县也。” 
   校勘记 
  三三八五页九行其山川地名悉为细注今进为大字按:细注既进为大字,则山川地名与郡县名同为大字,殊欠分晓,今郡县名悉用黑体字以别之。 
  三三八五页九行新注证发汲本“新”作“细”。钱大昭谓闽本亦作“新”。 
  三三八五页一0行帝王世记按:别本“记”皆作“纪”,今悉依原本。 
  三三八五页一一行自斗十一度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费直周易分野寿星起斗十度,蔡邕月令章句寿星起斗六度,陈卓云斗十二度。 
  三三八五页一二行自婺女八度按:惠栋谓费直起女六度,蔡邕起女二度。 
  三三八五页一二行至危十六度按:惠栋谓陈卓云十五度。 
  三三八六页一行自危十七度按:惠栋谓费直起危十四度,蔡邕起危十度,陈卓云十六度。 
  三三八六页二行自奎五度按:惠栋谓费直起奎二度,蔡邕起奎八度。 
  三三八六页三行自胃七度按:惠栋谓费直起娄十度,蔡邕起胃一度。 
  三三八六页四行自毕十二度按:惠栋谓费直起毕九度,蔡邕起毕六度。 
  三三八六页五行自井十六度按:惠栋谓费直起井十二度,蔡邕起井十度。 
  三三八六页五行自柳九度按:惠栋谓费直起柳五度,蔡邕起柳三度。 
  三三八六页五行至张十七度按:惠栋谓陈卓云十六度。 
  三三八六页六行斗建在未按:“斗”原斗“中”,径改正。 
  三三八六页六行自张十八度按:惠栋谓费直起张十三度,蔡邕起张十二度,陈卓起张十七度。 
  三三八六页七行自轸十二度按:惠栋谓费直起轸七度,蔡邕起轸六度。 
  三三八六页八行今韩分野惠栋谓陈卓云郑之分野,郑玄案堪舆书,寿星,郑也,作“韩”者误。按:王先谦谓韩灭郑,故亦称郑,竹书可证,惠以“韩”为误字,非。 
  三三八六页八行自氐五度按:惠栋谓费直起氐十一度,蔡邕起亢八度。 
  三三八六页九行自尾十度按:惠栋谓费直起尾九度,蔡邕起尾四度。 
  三三八六页九行至斗十度汲本﹑殿本“十”作“七”。按:惠栋谓陈卓云斗十一度。 
  三三八六页一一行北方玄武三十五星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苍龙﹑玄武﹑白虎﹑朱雀各言星度之数,下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不应于北方星度独言四分度之一也,“四分度之一”五字自是衍文。今据删。 
  三三八七页二行定垦者九百*(一)**'三'*十万*(八)**'六'*千二十四顷据殿本改。按:以下不垦者之数合计九州之地数,殿本是。 
  三三八七页二行不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按:“千”原斗“午”,径改正。 
  三三八七页三行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按:惠栋谓“垂”一作“极”,下“北垂”同。又按:惠栋谓自“禹使大章”至下“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山海经无此文,淮南子坠形训有之。 
  三三八七页四行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惠栋补注本“三千”作“二千”,注云“二”一作“三”。汲本、殿本及惠栋补注本“五百里”皆作“三百里”。 
  今按:淮南子坠形训作“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 
  三三八七页四行又使竖亥步*'自'*南极*(北)*尽于北垂王先谦谓以上文例之,“南极”上夺一“自”字,“北”字衍。今据删补。按:淮南子作“步自北极,至于南极”。 
  三三八七页五行出水者按:惠栋谓一作“出水之山者”。 
  三三八七页五行*'经'*名山五千三百五十*(经)*六万四千五十六里惠栋谓“经”字当在“名山”上。今据改。 
  三三八七页六行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按:惠栋谓自“东西二万八千里”至此,皆山海经中山经之文,彼文“九”下有“十”字。 
  三三八七页一二行平王东迁三十余载至齐桓公二年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东迁至齐桓公二年七十九年,非三十余载,文有讹。今案:“三”疑“七”之斗。 
  三三八七页一五行晋阳之*(国)**'围'*据殿本改。 
  三三八八页三行不过三十万按:“三”字原斗“二”,径改正。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