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后汉书-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四'帝王世记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有望都山,即尧母庆都所居,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博物记曰:“左人,唐西北四十里。” 
  注'五'有泉水,干吉得神书。晋地道记:“自县北行四百二十五里,恒多山膎,名飞狐口。” 
  注'六'晋地道记曰:“有阳安关。阳城。蒲阳山,蒲水出也。” 
  Ua**安平国*** 
  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乐成,延光元年改。雒阳北二千里。*十三城,户九万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八。 Ub**信都**有绛水、呼沱河。**阜城**故昌城。**南宫*** 
  *扶柳*** 
  *下博*** 
  *武邑*** 
  *观津**'一'**经**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二'**堂阳**故属钜鹿。**武遂**故属河闲。**饶阳**故名饶,属涿。有无蒌亭。'三'**安平**故属涿。**南深*** 
  (国)*** 
  *'泽'*** 
  故属涿。 
  注'一'本清河下县。决录注曰:“孝文窦皇后父隐身渔钓,坠渊而卒。景帝立,后为太后,遣使者更填父所坠渊而葬,起大坟于县城南,民号曰窦氏青山。” 
  注'二'史记曰,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河、薄落之水。” 
  注'三'冯异进豆粥光武。案:志有解犊侯,灵帝封。 
  Ua**河闲国*** 
  文帝置,世祖省属信都,和帝永元*(三)**'二'*年复故。雒阳北二千五百里。*十一城,户九万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万四千四百二十一。 
  Ub**乐成**弓高*** 
  *易**故属涿。**武垣**故属涿。**中水**故属涿。**啵**故属涿。**高阳**故属涿。有葛城。**文安**故属勃海。**束州**故属勃海。**成平**故属勃海。 l**东平舒**故属勃海。 
  Ua**清河国*** 
  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为甘陵。雒阳北千二百八十里。*七城,户十二万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万四百一十八。 Ub**甘陵**故厝,安帝更名。**贝丘*** 
  *东武*** 
  (成)*** 
  *'城'*** 
  **鄃*** 
  *灵**和帝永元九年复。 
  '一' l**绎幕*** 
  *广川**故属信都。有棘津城。'二' 
  注'一'地道记曰有鸣犊河。 
  注'二'太公吕尚困于棘津城,琅邪海曲,非此城也。案:永初元年邓太后分置广川王国,后王薨,国除。太后崩,还益清河。 
  Ua**赵国*** 
  秦邯郸郡,高帝改名。雒阳北千一百里。*五城,户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万八千三百八十一。 Ub**邯郸**'一'有丛台。'二'**易阳**'三'**襄国**本邢国,秦为信都,项羽更名。有□台。'四'有苏人亭。**柏人*** 
  *中丘**'五' 
  注'一'张华曰:“赵奢頉在邯郸西山上,谓之马服山。” 
  注'二'有洪波台。 
  注'三'魏都赋曰:“温泉毖涌而自浪。”注曰:“温泉在易阳,世以治疾,洗百病。” 
  注'四'史记曰赵成侯,魏献荣椽,因以为□台。 
  注'五'晋地道记曰有石门塞、烧梁关。 
  Ua**勃海郡*** 
  高帝置。雒阳北千六百里。*八城,户十三万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万六千五百。 Ub**南皮*** 
  *高城**侯国。**重合**侯国。**浮阳**侯国。**东光**'一'**武*** 
  *阳信**延光元年复。**修**故属信都。 
  注'一'有胡苏亭。胡苏河之名见尔雅。 
   
   校勘记 
  三四二一页一0行有泛城按:“泛”原斗“汜”,径改正。 
  三四二一页一一行临颍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和帝女封临颍公主,志似脱“邑”字。桓帝时,边韶为临颍侯相,盖公主之子袭封为侯也。 
  三四二二页一行覸陵按:前志“覸”作“傿”。 
  三四二二页三行轮氏按:前志作“纶氏”。 
  三四二二页三行建初四年置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按前志颍川郡有纶氏,疑县不自建初置也。今按:汉书补注王先谦谓“置”疑“复”之误。 
  三四二二页一五行高陵山汝水所出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前志,颍川、汝南俱有定陵,此定陵下但云“有东不羹”,其高陵云云在汝南定陵下,今于此处注之,非是。 
  三四二二页一六行是文帝继王位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上下文义,“是”字颇不相属,疑当作“时”,否则下有“时”字脱去。 
  三四二三页五行徐广曰岸亭集解引惠栋说,谓当作“岸门亭”,诸本缺“门”字。 
  今按:史记魏世家裴骃集解引作“岸亭”,小司马索隐引作“岸门亭”。 
  三四二三页六行献帝徙都改许昌按:集解引周寿昌说,谓考献帝改都许在建安二年八月,改许县为许昌县在魏文帝黄初二年,非献帝徙都时改名也。注误。 
  三四二三页七行成十七年伐*(齐)**'郑'*至曲洧按:据左传“齐”当作“郑”,各本皆未正,今改。 
  三四二三页九行克段于鄢按:“段”原斗“□”,径改正。 
  三四二三页一二行伐魏蜀泽按:殿本考证谓魏世家作“浊泽”,六国年表又作“涿泽”。 
  三四二三页一七行史记曰周敬王十九年郑伐负黍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按周本纪无此文。年表是周威烈王十九年郑败韩于负黍,时郑溃Ч辏昂疃暌病S职矗骸胺ァ痹贰按保陡恼!
  三四二三页一七行遇许由于负黍*(山)*据集解引惠栋说删。 
  三四二四页五行新息*'侯'*国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国”上当有“侯”字,马援所封。今据补。按:集解又引马与龙说,谓光武封朱浮为侯,在马援前,见浮传。 
  三四二四页六行□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说文“□”作“濦”,云“濦水出阳城少室山,东入颍”。 
  三四二四页六行*'有'*道亭故国张森楷校勘记谓“道”上当有“有”字,各本皆脱,盖道是国,道亭非国也。按:张说是,今据补。 
  三四二四页七行安城侯国按:前志作“安成”。钱大昕谓铫期封安成侯,即此安城也。光武又封刘赐为安成侯。 
  三四二四页八行慎阳集解引惠栋说,谓索隐、路史引司马志皆作“滇阳”。前志作“慎阳”,阚骃云合作“滇”。今按:前书师古注谓“慎”字本作“滇”,音真,后误为“慎”耳。 
  三四二五页一行有*(挚)**'□'*亭见说文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挚”当作“□”。 
  说文“汝南平舆县有□亭”,读若晋。今据改。 
  三四二五页六行县有葛陂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葛陂”一作“葛陵”。 
  三四二五页六行民谓之楚王岑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水经汝水注作“楚王琴”,云楚人谓頉曰琴也。 
  三四二五页七行辄颓坏*'填'*厌集解引惠栋说,谓诸本脱“填”字。今据补。 
  三四二五页九行县东有桑里亭按:今杜注云“郎陵县东南有桑里”,不言“亭”。 
  三四二五页一二行无忌说魏安僖王按:“无”原斗“元”,径改正。 
  三四二五页一三行鲖阳南有繁阳亭按:今杜注云“繁阳,楚地,在汝南鲖阳县南”,不言“亭”。 
  三四二五页一四行史记楚封王孙胜白公按:下引杜注,“史记”疑“左传”之误。 
  杜注见左哀十六年。 
  三四二五页一四行曪信县有白亭按:左传哀十六年杜注“曪信县”下有“西南”二字。 
  三四二六页七行谷熟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熟”当作“孰”。 
  三四二六页七行覸按:前志作“傿”。 
  三四二六页八行薄故属山阳*'汤'*所都殿本考证齐召南谓案“山阳”下脱“汤”字。薄与亳通,前书臣瓒注“薄,汤所都”是也。今据改。 
  三四二六页一四行邾人悬公冑于鱼门按:殿本考证齐召南谓睢阳宋国,不应有邾城门事。此亦错简,当在“鲁国驺本邾国”下。 
  三四二六页一五行杜预曰有梁亭按:今杜注云“睢阳县东有地名扬梁”。 
  三四二七页四行左传宋万杀宋闵公于蒙泽按:柳从辰云左传“杀”作“弒”,无“宋”字。校补谓今案注引左传文往往有增损字句处,章怀注亦然。“弒”多改“杀”,则有所避忌也。 
  三四二七页八行*(左传)**'杜预'*曰在县东北集解王先谦谓“左传”二字应作“杜预”,见桓十三年注,诸本皆误。今据改。 
  三四二七页九行杜预曰蒙县西北有薄城按:杜注见庄十二年,“薄”作“亳”。 
  三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