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焦点问题-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人送到老年公寓。受害者夏某,登记年龄76岁,但据了解,夏某实际年龄为86岁,因无儿无女,老人的外甥于一个月前将他送到老年公寓。    
    当时夏某在床上剪脚指甲,李某的饭碗正好放在两张床间的茶几上,李某说夏某不讲卫生,夏某开口反驳,两人因此而发生争执。生气的李某手持拐杖在夏某头部狠砸四五下,夏某被打昏,之后李某用一把水果刀刺向夏某。经法医鉴定,夏某头、胸、腹等部位刀伤多达17处,其中致命一刀刺伤了右肺叶,致其死亡。事发当晚,因涉嫌故意杀人,李某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李某悔恨难当,老泪纵横。    
    这两件同时发生的高龄老人犯罪案件,让我想起多年前在《北京法制报》当记者时采访的一桩类似的案件。那也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因一点生活小事与女婿发生口角,竟趁女婿在家中干活毫无防备之时,用利斧将其砍死。当他已近中年的女儿下班回家时,看到丈夫倒在血泊中,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被警车押走,顿时昏了过去……    
    一点微不足道的原因,就酿成血案,确实令人扼腕!高龄老人犯罪现象确实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这类案件常常不是因为社会因素,而是因为个人生理因素导致。根据医学调查,老年人心理障碍常常与他们脑动脉硬化有关,而由此导致的老年痴呆、老年精神病,又常常不被周围的亲人们察觉,因而一旦出现悲剧,人们往往猝不及防。


老年悲歌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8)

    在这个年龄的老年人中,还出现过更荒唐的事件。据四川在线2002年报道,一位退休老人; 不顾多年卧病在床的老伴,整日在外嫖娼,让儿女们脸面无存。当他的儿子说到这件事时激动得声音都发颤!    
    为了挽救父亲,儿子一家苦口婆心,从讲道理到进行经济制裁、行动限制,能想到的办法都用尽了。平时看到报纸上关于扫黄打非的报道,他们都会刻意放到父亲易留意的地方。每天给父亲限制回家时间:中午11点,晚上5点。除了买菜,不让父亲身上带多余的钱。为了证明自己痛改前非,父亲甚至出门不带钥匙,表明自己很快回家。然而“强制行动”只奏效了两三个星期,此后,父亲又故态复萌。工资也不交给家里。年近古稀的老人似乎还真的“爱”上了那个与自己长期有不正当关系的女人,有时冲动得要提了菜刀去砍与那个女人有关系的其他男人。     
    儿子一家为此倍受伤害,几乎成了惊弓之鸟:只要父亲没有按时回家,一家人就心神不宁。     
    他的儿子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心理折磨,连工作都受到影响。他既担心父亲被公安机关抓获,又担心他染上什么病,还担心生病的母亲受不了这种打击。每次路过那些地方,他的儿子都不敢抬眼睛,生怕看见自己的父亲也在那里出现。为此,他的儿子甚至冒出了要杀死父亲或毒死父亲的念头。     
    一辈子老实本份,老了,却做出这种事儿,确实令人不可思议。撇开道德的因素不谈,我认为,老年人的荒唐行为,很多都与长期孤独或脑动脉硬化导致的心理障碍有关。在我多年的记者生涯中,也采访过一些类似的案子,其中有的是勤勤恳恳工作多年的老工人,他们晚年的荒唐行为让周围的人们不能理解。可能人们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生理上的疾病,因为这是很容易发现的,一张化验单就能证明。而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心理发生的变化,人们却往往忽略了。    
    据调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患有痴呆症的已经超过了500万人,约占世界总病例数的1/4!其实,老年性痴呆症从轻度记忆与认知障碍,到最后的植物人状态,其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如果家属能细心观察、早日发现,就可能将病痛降到最低的程度。    
    2000年夏天,陪伴了张学良将军72年的赵四小姐,带着无限的依恋、无限的忧虑,撒手尘寰。刚过百岁诞辰的张学良一直坐在她的旁边,默默地握着她的手,很长时间不肯离去——也许我们谁都无法得知这位世纪老人此时此刻想的是什么,但我们知道,对于历尽沧桑的张将军来说,人生最大的悲剧也就莫过于此了。当时,一篇报道此事的新闻标题是:英雄美女,阴阳永隔。    
    人生有一种悲剧,是我们每个人都躲不过的,那就是丧偶。即使爱情再牢固、再“地久天长”,有一天也会被这个“悲剧”所拆散。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比我们所知的任何爱情故事都更打动我们,连铁石心肠的大特务头子戴笠,看到赵四小姐不顾一切地追随已是囚徒的张学良时,也为之感叹:“红粉知己,汉卿(张学良字汉卿)有福啊!”然而,这一对什么人也拆不散的情侣终于还是被死亡所拆散。很快,百岁高龄的张将军也步老伴的后尘而去。    
    ——正是我们人类所具备的生物属性,使这一悲剧成为必然。如果说,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幸运地躲过战争、车祸、火灾等种种意外事故造成的悲剧的话,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躲不开另一种悲剧——丧偶(只要你不是死亡的那一方),区别只是或迟或早罢了。而丧偶的悲剧最多、也最普遍的,恰恰是发生在人生最脆弱的老年期!    
    学富五车的郝御风先生,以善于研究和思考著称。郝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善于思考,在生活小事上也很喜欢思考。比如今天,他就遇到个研究不透的难题——他怎么也无法将挂面下到锅里。水烧开了,他拿着一把挂面琢磨了半天,平着下吧,挂面的长度大于锅的直径,显然不行,竖着下,又有挺长一段露在外面——老先生颇费周折地从各个角度尝试了一下都不行,于是叹了口气,只好作罢,饿着肚子等女儿回来。    
    郝先生是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主任,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就颇有诗名。1971年夫人病逝,在家里从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他,一下子就陷入困境。为了照顾他,女儿每天一大早就要从自己家中赶来,先服侍他吃完早饭,又为他做好午饭,再急匆匆去上班。可老人家每天中午热饭时,不是把饭烧焦就是把炉子弄灭,总是十分狼狈。有时女儿太忙,中午来不了,怕老父亲饿着,便买了一些挂面让他自己下着吃,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年母亲把父亲惯得竟然连挂面都不会下!    
    在老伴去世的那段时间里,郝先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园里度过,一天又一天徘徊在铺满落叶的林间小路上。一方面,他不愿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另一方面,他与儿女也无法像与老妻那样沟通。一辈子琐琐碎碎、磕磕绊绊就这么过来了,而这琐琐碎碎构成的一切想起来就让他觉得无比温馨,这一切一瞬间就随着老妻的去世而坍塌了。形只影单,瑟瑟秋风更在他心上添了一份凄凉。他长时间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消磨时光,渴了上茶座喝杯茶,饿了上小饭馆充饥,没有多久,他便也随夫人去了另一个世界。    
    同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费秉勋教授在谈到丧偶时说:老辈文人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生活不会自理,但往往又得遇贤妻,衣食住行把他们侍候得妥妥贴贴,而且顺其心思行事。这样,他们在贤妻面前就成了孩子,贤妻对他们来说就成了“母亲”。在生活方面他们始终长不大,对“母亲”就终生离不开。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朱先离开人世之前,对妻子喊了一声“妈”,实在是深刻绝妙的一笔。    
    


老年悲歌来自老父老母的生存报告(9)

    过去人们说,人生的三大不幸是少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对中年人来说,即使丧偶;那份恩爱也毕竟还没有经过太多岁月的沉积,生离死别之时的痛楚也没那么刻骨铭心。如果说人生真正的悲剧的话,现在应该说是晚年丧妻。在我曾经住过的北京团结湖街道,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对老人,相依为命地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老太太去世后,她的老伴整天抱着骨灰盒过日子,每天对着骨灰盒又哭又说。他把老太太去世前的最后一次大便用纸包起来,留作纪念;还非要把老太太最后一次小便也喝了,幸亏让机灵的小保姆给换成了桔汁。    
    我们很少看到描绘老年爱情的作品,因为老年人常常被人们忽略,包括他们的感情方式。人们也总觉得少年夫妻老来伴儿——不过就是个伴儿,既不浪漫,也谈不上刻骨铭心。可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