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之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计周长近7公里。地面城墙保存最高处有5米左右,最低处为1…2米,底部宽为20米。考古学家根据发掘资料研究,确认城墙高度复原约10米,顶部宽度约5米。

  《诗经·商颂》曾记载了当年商城城墙的壮丽雄伟:“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根据估算,郑州商城共用夯土量达174万立方米左右,即使每天有上万名奴隶筑城,也需要三四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巨大的工程。

  考古学家还在四周城墙上发现11个缺口。这些缺口,推测可能与商代城门有关。城墙是用版筑法分段分层夯筑的。在每层夯土面上,布满了密集的圆形尖底或圆形圜底的夯窝,这是用成捆圆木棍作为夯具夯打的结果。目前郑州商城的西墙和北墙西破坏较严重,大部分被埋在地面以下。东墙和南墙的大部分还保留在地面之上。

  商城宫殿区基址发现于城址内东北部,总面积达375000平方米。在这一范围内,先后发现20多处成组的或大型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其中的10号房基,现存南北长34米,东西宽10。6米,由十多层夯筑硬土堆垫而成,在房基地坪上清理出7排用料礓石块砸成的圆形柱础或底部为坚硬平面的柱子洞。房基内还出土有铜簪、玉簪等,这些遗物在郑州商城之外的发掘中基本不见,说明这里居住的是大奴隶主贵族,是商代二里岗期奴隶主贵族们居住的宫殿建筑基址群。考古学家根据发掘资料分析,这座大型宫殿应当有重檐,四周有宽大的回廊,也可能是“堂”一类的建筑。此外,在城内还发现一些形制较小的房屋基址,以及相当数量的商代遗存,这可能是一些平民居住区。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还证明,在郑州商城的中部偏东、偏南、偏西处,也有较大的夯土建筑基址。

  除宫殿基址外,最能反映当时文化面貌的,便是在城址周围发现的铸铜、制陶遗址、制骨作坊遗址和窖藏坑了。

  铸铜作坊遗址发现两处,一处在城址南墙外,发掘面积达1050平方米;另一处在城址北墙处,发掘面积275平方米。这两处作坊遗址内,均发现有冶铸工作面,地面上粘附一层含有铜渣的硬土。遗址内出土有残坩埚、炼渣、红烧土块、木炭和数以千计的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当时的生产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从陶范的器形看,制作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包括镬、铲、锛、刀、凿、锥等,约占一半以上。商代用陶范铸造青铜器,已能铸造高达一米的方鼎,也能铸出精细繁复的花纹。当时已能用分铸法铸造各种礼器,其工艺技术已远远走在世界前列,灿烂辉煌的商代早期青铜文明正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三处青铜器窖藏,出土了大方鼎、大圆鼎等商代王室的重器,铸艺精湛,纹饰繁褥,代表了商代二里岗期铜器的铸造水平。

  制陶作坊遗址在城址西墙外,发掘面积达1400平方米,清理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窑和小型房基。陶窑多为圆形,个别为椭圆形,陶窑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窑室,下面是火膛和火门,中间以带圆孔的炉箪相隔,箪下有长方形土柱支撑,箪上放置陶坯,箪下可以烧火。陶窑和房基的附近,出土了数十件陶拍子和陶印模等制陶工具,还出土了大量的残陶器以及未经烧制的陶坯。这些陶器有模制、轮制和轮模合制等,表明轮制技术己被广泛地采用。

  制骨作坊遗址位于城址北墙外,遗物极为丰富。在一个长方竖井形窖穴中,出土上千件成品和带有印痕的骨料以及十余块磨制骨器用的砺石等。骨器的成品和半成品大多是骨簪和骨镞,也有少数骨锥和骨针。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以生产骨簪和骨镞为主的作坊。骨料经鉴定,除牛骨、猪骨和鹿角外,半数以上是人骨。另外,在城址中部东侧一条壕沟发现有商代遗弃的近百个带有锯痕的人头骨与牛骨、猪骨堆在一起。在安阳殷墟曾发现过人头骨刻辞,《战国策》中曾有赵襄子用智伯的人头作为饮器的记载。因此,壕沟内的人头骨应是用来制作器具的。

  从郑州商城已发掘的百余座墓葬来看,似乎没有集中的墓地,而是零星分布在商城城垣以外。依据墓的形制、规模、随葬品多少,大致可分为奴隶主贵族墓、平民墓和奴隶墓葬。奴隶主在墓中有珍贵的用品随葬,并且还殉有奴隶;自由民墓室狭小,随葬品只有少数几件,而且多为生产工具;奴隶们则有的与猪狗同穴,有的被砍头致死,身首异处,甚至粉身碎骨,惨不忍睹。这些充满血腥的考古资料,为我们勾画出一幅极为残忍的奴隶社会面貌。

  郑州商城文化遗址出土

  文物

  迄今为止已经在郑州商城的城址内外共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而且有很多珍品。

  在商城西墙外杜岭土岗出土的两件铜方鼎,通高分别为1米和0。87米,两鼎东西并列,端正地放在一起。鼎的腹部分别饰以饕餮纹和乳丁纹,鼎足为圆柱形,饰饕餮纹和凸弦纹。两鼎造型雄奇,制作精美,纹饰古朴,是我国青铜器中有代表性的杰作。从铜方鼎的形制和纹饰看,表明当时已掌握了冶炼铜矿、精工制范和浇注等铸造技术,所以才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青铜器。在年代上,“杜岭方鼎”比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要早,距今3400多年,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商代前期青铜器中罕见的重器。

  另在城址东南外侧也出土了两件大型铜方鼎和一件大型圆鼎。三处青铜窖藏坑的发现,出土的铜器之多,规模之大,器物之华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青铜重器,造型雄厚,纹饰华美,气势磅礴,再现了辉煌的商代青铜文明。

  二里岗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岗上层尊、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

  商代玉器有青、白、淡黄和墨绿等色,光泽晶莹,反映了制玉工艺有较高的水平。其中出土的玉璋,为淡青色,后部微残缺,前部为斜刃,后部两侧有牙状突起,安柄处钻一圆孔。据《周礼·考工记》记载,最大的玉璋只有九寸,折合现在的尺寸不足30厘米,这件玉璋长66厘米,实为罕见。玉璋除用作六器之一外,还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所祭的如果是山,礼毕就将玉璋埋在地下,如果是川,礼毕就将璋投到河里。《周礼·典端》载:“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在城址内东北角的一个祭祀坑内,出土有一团极薄的金箔片,展开后却是一件罕见的夔龙纹金叶,很可能是镶嵌在某种漆器上的装饰。这件纯金饰物,做工精制,造型奇特,说明商代的工匠不但熟练掌握了高超的铸铜技术,而且还掌握了黄金冶炼技术,并且已经能够制作精美的艺术品。

  郑州商城还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瓷器原始青瓷尊,这件青瓷尊出土于城西墙外一座商代墓内,高27厘米,轮制,纹饰为席纹和篮纹,胎骨灰白,器表和器内通施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火候高,质地坚硬,叩之清脆悦耳。这件瓷器是我国最早的瓷器,它把我国生产瓷器的历史向前推到距今3500年前。因此,它被誉为瓷的鼻祖。

  郑州商城文化遗址现状

  郑州商城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商代最早、最大的一座王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有城垣的王都。郑州商城自3600年前建城以来直至清末,除个别朝代外基本都以现存城墙遗址为基础不断的修复而加以使用,直至今日,它还位于郑州的城市中心区,是一座持续使用三千多年的东方古城。虽然经历了数千年风雨的侵蚀,周长近7公里的古城墙大部分还保留在地面上。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郑州商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累计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对商城东城墙部分地段进行了成功的保护和环境改造。目前已拆除了商城遗址重点保护区内1。5万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清除了2万立方米的各类垃圾;改造了600米长的东城墙外污水沟;兴建了2。26万平方米的商都文化广场和4个绿化游园;并对部分城墙实施立体绿化,使1700多米的城墙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