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之源-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秘消失的古蜀祭祀文明——三星堆文化遗址

  遗址名称:三星堆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广汉城西鸭子河畔

  发现及发掘时间:发现于1929年,首次发掘于1934年,此后对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掘研究持续数十年。

  距今历史:2800…4800年

  考古地位:三星堆文化遗址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出土的大量器物为研究古蜀历史及古代祭祀提供了大量资料,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该遗址发源及后继文化不明朗,文化延续时间近2000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发展至商末周初,是古蜀王国统治和宗教祭祀活动的中心。

  历史悠久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南兴镇,遗址分布范围达12平方公里。三星堆遗址是四川境内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也给人们留下一串串难解的千古之谜。

  考古及发现过程

  三星堆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沱江冲积扇上,北临沱江支流湔江,当地人俗称其为鸭子河。传说玉皇大帝在天下撒下了三把土,落在了湔江边上,就成了平原上的三座黄土堆。这三座黄土堆犹如一条直线上分布的三颗金星,故称三星堆。与三星堆隔河相望,是一处弧形台地月亮湾,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就从这里开始。

  1929年早春的一个下午,农民燕青宝在自家院子旁伺弄菜田,结果挖出了一坑玉石器,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燕道诚。第二天,燕道诚率领全家大小,把坑中的玉石器取出来,拿到房中清点。共有璧、璋、钏、珠、刀、斧及玉料共几百件。在坑底还有一个用石板盖着的小石槽,里面装着五个玉琮。就这样,燕道诚家一次偶然的劳作,拉开了隐藏在历史舞台深处的古蜀王国的帷幕。

  燕道诚知道这是一批古物,但家里有吃有穿,也没有想到拿去变卖。倒是一些朋友,到乡下他家做客时,他会拿出来,让大家鉴赏把玩一番。如果有朋友开口索要,他也会很大方地馈赠几件。

  转眼四年过去了,直到燕道诚将一件玉琮送给当地驻军的团长,才引起了古董商们的注意,燕家的玉器一下子成了抢手货。燕家挖到宝贝的消息迅速传开了。

  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华西大学,美国人葛维汉当时正在华西大学博物馆担任馆长,当他看到燕家出土的几件玉器后,一个强烈的预感产生了:月亮湾一带是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产。

  1934年的春天,葛维汉组建起了一支考古发掘队,在军队的警戒下,三星堆的第一次发掘开始了。这次发掘地点位于燕道诚家院子旁,在长12米的探沟内,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玉器、石器以及陶器残片,共计600余件。但是这一次他们和仅仅600米外的三星堆遗址擦肩而过。虽然这次发掘并没有找到三星堆,却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长达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考古学家数次来到三星堆、月亮湾一带进行考古调查,并认为三星堆一带存在着古文化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发掘工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三星堆和月亮湾一带搭建起了大型的砖瓦工厂,致使大片的古文化遗址遭受破坏。1980年5月,四川省考古队对三星堆遗址开始了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抢救性发掘。

  经过一年发掘,共出土陶、石器数百件,并清理出房基18座、灰坑3个、墓葬4处。这是一次真正科学的发掘,尽管没有发现以往那些精美的玉器,但是出土的一批重要遗迹足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两年后,国家文物局决定对三星堆拨专款专项考古发掘,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尽管断断续续,但是一直没有放弃。

  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年,四川省考古所在陈德安、陈显丹带领下对三星堆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发掘采取田野考古中常用的探方方式,将残存的三星堆进行了大面积揭露,发掘总面积达到1300多平方。共发现9座房基、101个灰坑、10万多块陶片和500余件铜、陶、玉、石、漆器,其中10件鸟头陶勺柄制作十分精美。这些出土的文物既有与中原文化相似的因素,又有明显的地方文化风格,它浓郁的地方风格正是探索早期蜀文化的重要线索。考古发掘在临近夏天的时候暂时告一段落,大部分考古队员们撤回成都休整。

  好像上天专门与考古工作者开玩笑,考古队离开没几天,三星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发现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中出现了,而首先见证这一重大发现的不是考古队员,而是砖瓦厂的工人。

  7月18日,砖瓦厂工人杨远洪、刘光才正挖土方时,只听得“砰”的一声脆响,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根长40厘米的玉器。考古队队长陈德安闻讯赶到现场,看到一件精美的玉璋被挖断了,不免有些心疼,但是内心又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有一个强烈的预感,一个期盼多年的夙愿,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马上就要诞生了。于是当机立断,立即指挥封闭现场,一边报告省文管会,一边简单部署之后,迅速召集考古队员进行紧急抢救性发掘。

  考古队员们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重大发现由此开始接连不断,共发现两座商代大型祭祀坑,坑内出土的文物大多带有象征意义,被赋予了较多的神秘色彩。这些文物包括雕有人和动物图案的纯金卷包的金杖,还有与真人面貌同比例的青铜头像和黄金面罩、青铜面具、象牙以及大批青铜和玉制礼器。

  考古工作者根据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很快推断出这两个坑的年代分别为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1世纪左右。

  这次发掘发现的文物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奇怪的是,这些器物或被损毁或被火烧过,并有许多牛、羊、蚌壳以及人骨渣。从烧得发白的骨渣情况来看,这些动物经过了放血的过程。也许,这些迹象和当时人们的宗教祭祀礼仪是有关系的。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三星堆是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三堆土实际是这个千年古都的南城墙,城墙上有两个缺口,因年代久远,城墙坍塌剥蚀而成。三星堆的实体已在七八十年代烧砖瓦的热潮中夷为平地。而仅存的半个堆也是在1986年砖厂取土中发现两个祭祀后停止挖土才保存下来。

  考古发掘还显示出,在三星堆城墙两侧分布有密集的居住遗址,在遗址群中也发现有众多的房屋建筑基址,表明这里曾长期有大量先民居住。这些房屋建筑具有比较浓郁的古蜀地域特色,显示了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这里作为古蜀时代的重要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有一段相当长的繁荣昌盛的社会生活,后来由于某种我们尚不清楚的变故,致使这段辉煌的文明遭到了湮没。

  经考古发掘证实,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2800…4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发展至商末周初,曾为古蜀国都邑所在地,其影响之大、价值之高,堪称世界文化遗产。

  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其中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造像十分珍贵。这些青铜造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按其造型,可以划分为青铜人像、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青铜兽面像以及众多的青铜铸造的飞禽走兽。

  二号坑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像,通高2。6米,重达180公斤,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和最大的青铜造像,该铜像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2。6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华美的冠冕,上有太阳图案,身着龙纹左衽长襟衣,佩戴方格纹带饰,粗眉大眼,双手夸张地抱握成环状,脚戴足镯,赤足站立在双层方座之上。给人以高贵雍容、生动精美之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