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言。有关后来藏密建立大小乘佛学完整体系的理论,使释迦与龙树尚未尽臻美满的教理,完成“唯识”心学的体系和程序,则归功于距释迦八百年后,弘扬“弥勒”法统的无著、世亲两兄弟。因此而使后来的藏密学理,贯串显密的学术而成为通途的条贯。融通“般若”的“毕竟空”,与“唯识”的“胜义有”为一体两用,使佛学的奥义,更上一层楼而目极霄汉,诚有莫大的功勋。



第四章 密宗理论之依据

  无论东密与藏密所标榜的历史渊源如何久远,但它的佛学和修法理论的完整体系,虽自释迦过后八九百年间无著、世亲两兄弟完成“唯识”法相学后,为密宗的修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精详的理论,但根据“唯识”与“般若中观”的精义而确立密宗“即身成佛”的奥义,在藏密的发展系统中,由初唐开始一直到明代,从阿底峡尊者著《菩提道炬论》,再到宗喀巴大师著《菩提道次第论》止,才是正式的完成。其次,由初唐到元明之间,如红教的“大圆满”,花教的“大圆胜慧”,白教的“大手印”等等修法,虽然也本于“唯识”与“般若”的见地,但与其说是“中观“的修法,毋宁说是禅宗心法的同源异派,较为适当。再其次,东密修法的理论,唯未完全采用“唯识”的大系,但其主要重心,实不离于“唯识”的“胜义有”观。有关这些学理依据的理由,牵涉太广,暂且不谈。

            大日如来与宇宙万有的本体论

  东密最基本的大经,便是《大日经》、《金刚顶经》。《大日经》以“毗卢遮那佛”为密教的本尊,也别称为“大日如来”。他是法界独一无二的一尊,借用哲学的术语来说,他便是超越于宇宙独一无二的本体。用佛学的名词,他便是“法身佛”。他与自性成为眷属,也等于说,宇宙万有,都是他自性本能的附属品,他在秘密性的金刚界的心殿之中,永恒不断地自受所有的法乐。《大日经》所说的道理和境界,便是他说出自身所证到的圣智境界。
  透过《大日经》所说的这些基本原理,我们便可知道人类本自具备超越于宇宙万有的自性本能,根本上,便自具有无比的纯真、至善、至美的万有功能。它便是法界宇宙万有和人类本性自我的主宰。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另有的第一个因,更不是人类所奉献给他的成果。它便是由小我归还到本有的大我,而且无所谓有你、我、他的分别之真我。那么,他与显教、密宗互相共同的《华严经》上所说的“毗卢遮那佛”的原理完全一致。同时,也和唯识学所标榜的人性与众生共有同体的“阿赖耶”藏识的正反面,本自具有“真如”性体的理论和原则,完全相契。而且《华严经》由龙树大士所出,《大日经》也由龙树(又说为是龙猛)所出。《华严》为唯识学的基本要典,同时也通为密宗的大经。由此而知,后期佛学之有密教,它与龙树菩萨关系的来龙去脉,就不难探索可知。

              心向往之的即身成佛

  但是,一般显教的佛学,无论大乘和小乘的理论和修法,都说由一个普通平凡的凡夫,要修证到成佛成圣的阶段,实在非常之难。在小乘的佛学中,认为至少要死后重生人生,连续修持好几生才能证果。到了大乘佛学的唯识法相宗,认为由凡夫到成佛之路,必须要经过三大劫。等于说,要经过无数次的世界成坏,才有成就的可能。一般人在开始学佛学道时,总带有多多少少,或潜在而不自知的功利观念,对于多生累劫修持成佛的说法,和遥远而不能把握的道德升华和善行的结果,不是望而却步,就是多数半途而废。极难至诚修学,遭遇曲折困难而永无退志。只有禅宗,标榜出“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比较富于吸引力,会使一般人生起追求的渴望。除此之外,密宗“即身成佛”的号召,则更能引人入胜。
  此外,在佛学的修法中,无论显教的任何一宗,乃至禅宗,除了采用禅定的静虑——止观等方法,作为修持的凭借以外,其余的学理,大体上都是智慧思维所得的成果。而且汪洋倘恍,难穷边际,使一般浅智的人,感觉到难以凭借,更无绝对的把握。而在密宗呢?提出有“三密”的加持功德,使人容易得到“即身成佛”的效果。而且花样百出,可使修学密宗的人,昼夜忙着“有为”而求达“无为”涅槃的成果。这是人们多么喜欢的事,也可以说,它是经济价值高而成本较为低廉的成佛捷径。所以释迦牟尼遗言中提到,后代末世的时期,大乘佛学的智慧成就之学,一一衰落,唯独密宗与具有宗教性信仰的净土宗,才能流布不息。以此证之于现代的趋势和事实,却甚为相似。

              密宗三密中的身密

  密宗所谓的“三密”,就是身、口、意的三重内涵的秘密。所谓身密,归纳起来,应有两种意义:(1)人体本有的奥秘,它与天地宇宙的功能,本来便具有互相沟通的作用,只是人们没有通过大智慧的理解,没有经过合理方法的修持,所以永远没有发挥伟大的作用。(2)密宗认为有各种传统渊源于远古的方法,加持到修学密法的人身上,便可使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迅速地与神人互通,天人一体,进而至于成佛成圣。
  但是,从东密与藏密的范围来讲,关于身密的道理和修法,却各有不同的基础。以东密来讲,透过人体两手十个指头,配上心理想象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便互相结成各个不同的“手印”(中国的道教,叫作捻诀),便可产生加持修学密法者的效力。因此,对于人体十指具有无比潜能的奥秘,实在有值得研究的必要。而以藏密来讲,认为除了“手印”的威力以外,关于人身气(气机)脉(内腺)的作用,便本自具有“即身成佛”与天人互通的奥秘,几乎与中国道家的气脉之说,可以互相辉映,益增光华。(有关密宗“手印”的部分图)

  手指秘名
  轻轨之中手指密号多矣。今且出行记中所用示之。谓两手名二羽,亦名满月。两臂亦称两翼。又十指名十度,亦名十轮十峰。右手名般若。亦名观、慧、智等。左手名三昧。亦名止、定、福等。

 
 


  十度号。从左小指起以次数之上,即檀戒忍进禅。从右小指起以次数上,即慧方顾力智。五轮密号亦然。从左右小指起次第向上数之,即地水火风空也。如图须知。
  看了这些密宗的“手印”,浅见者流,也许就会轻易地认为它是“玩魔术”,或者等同儿戏地变戏法。其实,这是“人体光学”和“人体电学”的奥秘。需要将来科学再发展的配合,或许可以慢慢了解它的内容。现在还没有时间详说,而且也非片言可尽,暂且留待以后专论。


第五章 人身的内密

              关于密宗手印的神秘

  东密的身密,注重在“手印”的结合,而前图所例举的图式,只是有关“手印”的一部分姿态而已。因为密宗“手印”的种类过于繁多,暂时从略。总之,在密宗的理论里,认为双手的十指,对外则与法界佛性(宇宙本体的功能)相通,对内则与五脏六腑相通。所以修习密法时,结成“手印”,便可与法界中已经成就的请佛菩萨的身密互相感召,增加速成的效果,同时自身也就等同有佛菩萨的神通功能。
  其实,对于“手印”具有神秘效力的观念,并非佛法之密宗开创此理论,它在印度固有的婆罗门教中,早已流行着重视“手印”的作用。中国秦汉以后的道家符箓派的方士们,也已有了“捻诀”结“手印”的玩意。甚至,有些特别崇拜道家,爱护中国文化的人士,还认为密宗的“手印”与气脉之学,乃至印度的瑜伽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就相当于北魏以后和唐末五代的道教之徒,杜撰道书经典名为《老子化胡经》,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渡流沙,到了印度,摇身一变,便成为释迦牟尼。同时佛教之中,也互不相让,杜撰佛经,说迎叶尊者行化中国时,便摇身一变而为老子。儒童菩萨,乘愿而来,化为孔子。这些都是基于狭隘的宗教情绪和宗教心理的作祟,自找麻烦而自成不经之谈,徒为有识者所讥。

              有关人体气脉的奥秘

  但到了初唐时代,从莲花生大师由北印度进入西藏,传授了流布在西藏的密宗开始,对于人体身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