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脱之路,怎么能不讲呢?过去没有因缘,现在有因缘了,我们怎能不把握呢?还有不少人不懂得感恩珍惜,泛泛的可有可无的。希望大家要珍惜,真的很重要!
  “有关「无我」的经文:「杂含」:「唯有空阴聚,无是众生者」。佛分析有情为五蕴,而后一合相的我执则不生。但有者不能彻底领会,以为色等各蕴还是实有,这样我执仍有安立的据点,我执仍旧破不了。”
  这个很重要!为什么讲这个?佛法流传到部派佛教时,很多观念最后落入三世实有。认为我们的身心是由于五蕴和合而有,所以身心没有“我”,但他们执着五蕴的本身是实在的。导师点出:如果认为组成五蕴的条件(色、受、想、行、识各蕴)是实在的,我执就仍有安立的据点,我执还是破不了。现在也有这样的观点:知道身心是虚幻的,是五蕴和合的,找不到实在的永恒不变的“我”。但是色受想行识各蕴,却是实在的,所谓“假必依实”,其实这还是我执安立的据点。我们会在心灵上执着,执着在受想行识的部分,知道物质的“色”会坏,可以不要,它不是实在的我,但往往就会执着在心识的识上,执着心是“我”。所以导师才点出来,如果知道五蕴和合没有一个实在的我,但执着五蕴的本身是实在的话,我执还能有安立处而不能彻底破除。
  缘起法说:凡为一法的因,本身还是因缘组合的。五蕴组合成我们的身心(是因),而五蕴的本身还是缘起组合的。譬如色法本身还是地水火风的组合,色法本身还是缘起的。进一步观察,地等各大也是缘起的组合。凡为一法的条件(因)本身也是缘起的组合,不是本来就有的,不需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的自性。明白了这样的真正的缘起,就不会执着在一法的因缘(不管主要或次要因缘)是实在的,因为因缘条件的本身还是因缘组合的,这样才叫无常无我。如果一法的条件本身是常恒不变实在的,这就是第一因了,其实找不到第一因,第一因不可得。所以谈缘起时,任何一法的条件本身还是缘起无常的,没有实在性,明白这个观念才是真正懂缘起。如果我们执着条件的本身是实在的,它就变成上帝(创造万物)第一因了。如果条件都是实在的,那就变成多元论了。如果每一法都有实在的东西,那么,是很多实在的东西组合起来,变成一个更实在的东西呢,还是很多实在的东西组合出来,变成一个不实在的东西呢?这都不能成立。所以佛法的缘起论是彻底的无常无我,没有永恒不变性,没有单一性,这一点一定要明白!
  “故佛又说:「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
  非我,不是“我”;不异我,就不是“我的”;不相在,“我”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
  “如说色蕴,若执我的量大,则色在我中;如执我的量小,则我在色中(如我与蕴同量,则是即蕴我了)。”
  如果认为五蕴就是我,那就与我同时存在,我们就会执着这个身体就是我(即蕴我)。知道身体不是我,就会认为有一个实在的我灵魂在身体里面(我在色中);如果不是里面有一个灵魂,那就是在五蕴外面有一个实在的我(色在我中)。这在佛陀的开示和我们的观察里,都找不到这样的我,所以叫不相在。五蕴不是我(非我);也不是离开五蕴有一个我(不异我);也不是有一个我在五蕴里面,或有一个我在五蕴外面(不相在)。
  “对这不即蕴又不离蕴的我执,佛陀破之,蕴不在我中,我也不在蕴中,故说「不相在」。”
  大家要注意:生命能感受的就是这个五蕴,既然五蕴找不到我(非我)。在五蕴外要创造一个我,但怎么也找不到(不异我)。即蕴我不对(非我);离蕴我也不对(不异我);我在蕴中或蕴在我中都找不到(不相在)。哪里还存在一个叫“我”的实在的东西?佛陀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指导他的圣弟子们。我们每一个人如果也照这种方法去观察自己的五蕴身心,还会执着有一个实在的我吗?
  “这在各蕴的当体上说无我,比一般分析为五蕴而后我不可得的无我观,要深刻得多了!”
    从身心五蕴的各蕴当下观察就知道无我,这是很深刻的体验。如果靠分析推理:五蕴是组合的,组合的就没有主宰性,没有永恒不变性,那就是无我的,这只是逻辑推理想象。如果在我们生命中直接去观察体会,各蕴没有永恒不变性,当下就知道每一蕴的当下没有实在性,这一种体会是很贴切如实深刻的。所以修行不是要创造什么未来的景象和身心的幻化,不是想象到某一个空间去,而是在身心活动的当下,看清楚它的虚幻无实性,如何当下去体验,这是最恰当最直接的。我们时时刻刻在根尘触的过程中,就在生命的当下根尘触之中去观察,生命既是迁流变化的,在活动的当下何时不是五蕴的迁流?当下何时不是观察的因缘?修行就在我们生命活着的根尘触的当下来观察,观察的当下就是。明白了,就懂得什么叫修行。在在处处都能修,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只要活着就是在修,当然死了就没办法了。
  有人说,我们在外面容易染着,没有办法,应该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对一般人来讲这可以是一个助缘,但绝对不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暂时不与外面接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去,使自己超越出来不受污染,不是不可以,那是方便,慢慢外缘少了,心也比较宁静了。问题是回到人间,不能就此解决,根尘触的过程中习性又来了,贪瞋痴烦恼又来了。真正解决的是回到人间来,照样没事,再不会有障碍了,那才是真解决,在万法的接触中也不执着,这才是真正的自在。
  佛陀为了成道,离开了家庭,离开了一切的占有,他也修禅定和苦行,结果不能成就,最后悟的是缘起法而解脱自在。他真正的解脱自在是悟道后在人间展现:在人间游行,每日一餐的托钵,不会再被贪瞋痴名利而引诱,人间一切的欲望不能再束缚他了。四十几年的说法,展现的是对众生无限的慈悲关怀,想利益这些痛苦的众生,引导大家能解脱。他没有回到欲望中去,没有被人间的种种障碍而击倒。在弘法的过程,有人愿把财产或国家分一半给他,他也没有动心,名利与色都无法引诱他。因为佛陀知道这些都是如幻的,所以不再争取。
  回到人间之所以没有障碍,是安住在缘起如幻而不再执着,这才是真正的大解脱大受用。我们明白这个时,就知道“名利”就是我们的用功处,在名利目前,看看是否会贪瞋、颠倒执着?看看能否超越?这就是检验学法能否用上之处。其实一个人要不要受用解脱,重点在于你愿不愿意而已。有一个居士问:“师父,我法都听懂了,但是要做很困难。”“为什么很困难?你有没有下定决心非要不可?有没有把学法的慧命解脱放在第一位?还是每天三餐、金钱名利重要?有没有分清楚?你要发大愿,愿力会推动你。”“发是发了,还是会懈怠。”我笑言:“众生都在贪欲里面,教你一个对治的方法:你现在发个愿,以后犯一个过错就给师父一百万。看看哪一个再敢犯过错?”其实也不只是玩笑,是能不能下大决心?众生很难发心,因为不知道轻重缓急,用别的方法来剌激约束你,也许会是个办法,但那办法毕竟是被动的,也只是助缘而已。被监禁二三十年的人出来也不见得变乖变好,所以不能光靠束缚规范,那个效果不是彻底的。唯有了解生命的无常,了解我一剎那间一息不来,就要死了,面对的是当下时时刻刻的死亡。今天我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未来际遥遥无期,生死无常,再来轮回不知道要多久多远多苦!你了解到这个重要性时,才能觉醒发大心,对自己严厉要求。但是现在有几人对自己要求严厉的?都是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很少有严格要求。以前的一些善知识修行,对自己犯了错非常严格的自我惩罚,我看了真的很感动。过去丛林禅堂里面规矩很严格,身为指导的善知识对自己更严格。譬如说自己在某个因缘中,吃饭时忘记先要供养就吃了,发觉自己犯了戒律,马上就照规矩自己责打香板几十下,严格惩治自己。这就是自己要有决心依法奉行,就能解脱。
  在《杂阿含经》里,看到佛陀与阿难托钵游行途中休息,佛陀因为有背痛,年纪也大了,很辛苦,身体不舒服,就和阿难说:我休息一下,你讲七觉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