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根据当时国民经济已经好转和其他方面工作的实际情况,决定自1953年起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政务院立即着手进行编制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经周恩来总理提议,会议决定成立五年计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周恩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宋劭文,具体工作则由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计划局负责。于是中财委就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开始试编第一个五年计划。由于当时对全国基本经济状况的了解还很不够,对经济恢复的速度还不是胸有成竹,另外朝鲜战争的局势尚不明朗,因此,这次编制实际带有做准备工作的性质,只是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1951年11月,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向各地布置了编制长期计划的任务。1952年3月7日,中财委将《芙于加强计划工作大纲》下发各大区,要求各大区于1952年6月底前分别提出本区五年计划、十年远景的方针任务、主要指标及轮廓计划,并提出对全国长远计划的建议。

1952年下半年,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很快就要进入全面建设时期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加l~-五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准备在同年8月将其拿到苏联,听取苏联方面的意见和争取他们的援助。于是中财委加紧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

到7月初,一五计划轮廓草案基本完成并打印出来。7月1日,陈云致信毛泽东,对这次一五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说明:这次写的五年计划的主要点是在今后五年中要办些什么新的工厂。因此在这方面花的工夫较多。原有工厂的生产方面,也写进去了,但估计这一方面的生产数字一般是低的,可能超过。将来需要好好再讨论的。所以首先集中力量研究今后五年中新办工厂,是为了七八月间可以向苏联提出一个五年中供我装备的要求。这个轮廓草案提出的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前进。五年计划的方针是:

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工业,工业建设又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五年建设的布局是:

要有利于国防和长期建设,并且与目前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要充分利用东北及上海的工业基础,并继续培养与充分利用这些工业基础与技术条件,为建设新厂矿、新基地创造条件。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20。4%;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7%:五年货币发行量增长一倍;五年基本建设投资505亿元;军事工业以解决平时100个步兵师、战时300个步兵师所需的装备和弹药为基础。这个草案提到中央后,中央政治局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将这个计划草案带到苏联征求意见,并作为向苏联提出援助的基本根据。

8月15日,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率政府代表团赴苏,即携带了这个一五计划的轮廓草案。这个轮廓草案可以说是在周恩来直接领导和陈云亲自主持下形成的,它包括《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草案)》和《三年来中国国内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的报告提纲》三个文件。这个草案分析了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提出了五年建设的基本任务、指导方针和主要经济指标。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也不足,但是这个计划还是包括了大量内容,共有25本小册子,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材、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当月,周恩来、陈云率代衰团访苏,即带上了这个草案,既是去征求意见,又是作为向苏联政府提出援助的具体谈判基础。草案提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是重工业,工农业总产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48。2%,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0。571%,农业总产值增长44。75%;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6%左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耕地面积1957年将占总面积的30%-40%。关于五年计划轮廓准确性的估计,草案认为,由于缺乏经验和中国是一个社会经济状况复杂的大国,就总体来说,准确性并不很大,还需要继续大力搜集资料、分析研究、作若干次的修改。

在苏期间,周恩来、陈云、李富春会见了斯大林。斯大林对上述的轮廓草案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他认为,中国的《草案》中考虑的五年中工业年平均增长20%的速度是勉强的,建议降至15%或14%。斯大林还强调,计划不能打得太满,必须留有后备力量,以应付意外的困难。周恩来、陈云在苏联逗留了一个多月,在安排好代表团与苏联的谈判议程和方针后,于9月22日先期回国。而李富春则继续留在莫斯科与苏联有关部门广泛接触,征询意见和商谈苏联援助的具体项目。周恩来、陈云回国后,向政治局汇报了访苏的情况和斯大林对辁廓草案的建议。

为了编好一五计划,中共中央于1952年12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就编制计划中若干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如下重要指示:

考虑到朝鲜战争还在进行,因此,必须按照中央的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从事建设,抗美援朝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这是制定计划的出发点。(1)必须由此来考虑全国工业建设的投资、速度、重点、分布和比例;(2)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点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的主要工程的完成。一切次要的可以推迟的建设必须推迟,一切对国家不起重要作用的工程投资必须削减,盲目铺摊子的现象必须克服;(3)合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和现有设备,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这是制定生产计划的最主要的问题。为此,必须重新审定各种产品的技术经济定额,并以平均的先进的技术经济定额作为制定计划的标准。与保守主义和官僚主义作斗争,是编制正确的生产计划的必要前提;(4)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从事计划工作,使我们的计划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具体了解情况,作周密的调查统计,以便熟知国民经济的状况,是我们正确编制计划的基础。中共中央的上述重要指示,成为继续编制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使一五计划的编制工作避免了不少弯路。

1953年初,根据中共中央的上述指示,又鉴于原轮廓草案的资料根握仍有不足,尤其是对各个经济部门和各个年度之间相互配合方面,以及五年基本建设投资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中财委会同国家计委、中央各部和各大区,又在大量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原计划轮廓草案作进一步的修改充实,这次修改充实被称为第三次编制工作。

1953年4月,米高扬正式向李富春通报了苏共中央、苏联国家计委和经济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轮廓草案的意见。苏联根据自己的建设经验和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1)从中国的利益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考虑,一五计划的基础是工业化,首先建设重工业,这个方针任务是正确的;(2)从政治上、舆论上、人民情绪上考虑,五年计划不仅要保证完成,而且一定要超额完成。因此,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调低到14%…15%为宜;(3)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专家;(4加强地质勘探等发展经济的基础工作;(5)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小工业,以补充大工业之不足;(6)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7)巩固人民币,扩大购买力,发展商品流通;(8)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以保证蒡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以保证国家的积累。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干工人的增长速度,以保证技术水平的提高。6月份,中共中央要求国家计委参考苏联提出的意见,对五年计划纲要再作修改。由于苏联提出的建议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因此国家计委又参考这些意见,对年初编制的计划草案再次作了较大的调整。例如把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