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对中部和东部地区也提出不同的要求。就中部地区说,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2004年进一步提出促进中部崛起的方针。就东部地区说,则要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继续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和支持这些地区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有条件的还要率先实现现代化。

要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和大中城市,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在全国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时,专门讲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这是中央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为落实这一决策,有芙部门确定了第一批100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610亿元人民币,资金多渠道解决。包括国家对一些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银行贷款、引进外资和调动国内民间资本的力量等。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太高。2002年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黑龙江为893%,吉林为778%,辽宁为627%,大大高于全国平均52%的水平。因此,需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利用外资。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会取得明显成效。

五、经济结构调整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的五年计划与传统体制下的五年计划的最大不同,就是从指令性计划转变为指导性计划,计划实现从行政指令转变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在政府、市场、企业关系中,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办好的事,政府都应放手让市场、企业去办,政府主要为市场活动和企业经营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其中最重要的是维护公开、公平和有序的市场竞争),不再干预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政府要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但不是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下指标、立项目。无论是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还是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强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等,都要侬靠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重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在结构调整中事事由政府唱主角,政企不分,就必然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扼杀经济活动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健康进行。

强调市场的作用并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也是必要的。政府要为市场活动和企业经营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包括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现在看来,政府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制定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一些重要部门和地区的五年计划纲要等。

二是运用财政力量,带动社会投资,努力实现五年计划目标。政府投资是政策性投资,主要用于公共需要部门。尽管政府投资只占社会总投资的一小部分,但其支持、带动、示范作用不容忽视。三是制定鼓励和限制的政策,促进计划的实现,如提出和发布鼓励、允许和限制、禁止的产业目录,鼓励到西部投资开发的政策等。四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使其为五年计划的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五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用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改革和开放结合起来,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为了在结构调整中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酌作用,五中全会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系列重要建议。具体内容,容后专门叙述。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3。突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制定和实施

十五计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进入新世纪,世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将进入新的起跑线,生物技术时代提前到来,航天航空技术迅速发展,纳米技术将引发更为深刻的产业革命,资源环境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也将有质的跳跃式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性质更加明显和突出。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和科技竞争的展开,教育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日益突出,劳动者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面对新挑战,首先要抓好教育,抓好人才的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决定》指出,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要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口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就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人才工作体系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推进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二、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日俱增。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开科技进步无从谈起。经济最发达、实力最强的国家,肯定是科技进步领先的国家。

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肯定是科技进步快速的国家。我国要赶超经济发达的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着力于科技方面急起直追,在重要技术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五计划特别重视科技进步,把科技进步同改革开放一起,列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并制定了相应的详细规划,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总体跟进,重点突破,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十五期间,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重大高新技术工程项目,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力争在亚微米深亚微米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高性能计算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工程药物、生物芯片、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选择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选择我国具有一定忧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基因组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生态科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要实现科技进步,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证。要形成符合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