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更好地编制二五计划,国家计委从1957年1月开始,初步总结一五计划并研究二五计划的有关重大问题。国家计委组成了由计委和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三个组,第一组研究国民收入的分配,即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分配制度以及计划统计体制和方法问题;第二组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首先是工农业之间以及工业、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第三组研究财政金融、内外贸易、轻工业以及人民购买力、利润、税收、物价、成本等问题。3月22日,李富春向周恩来报告了分组初步讨论的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国务院负责国家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深入到各地作进一步摸底调查。4月19日至5月21日,李富春和薄一波到成都、重庆、西安等地调查了一个来月。

在成都、西安的调查中,李富春、薄一波发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经济部门特别是工业企业的干部管理能力过弱。不少领导干部经过革命战争锻炼,但是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验,缺乏对工人生活习惯的了解,工作上感到很吃力;(2)一些地方的企业、学校等单位建设用地过大,在建设中土地荒芜的现象很严重;(3)-些工厂、学校的建设标准过高,生产面积和设备利用率很低;(4)不少企业贪多求全,相邻或相近的工厂建设同样的辅助车间和试验室而利用率却不高,机器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5)中等技术学校发展过多,建设标准过高。

针对这些问题,李富春和薄一波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信,建议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各建设单位多占的和占而不用的土地,必须立即退还农民耕种。建设单位提出用地计划时,必须根据节约原则,用多少征多少;可用可不用者,决不征用;暂时不施工的,也不征用;分期分批施工的,则分期分批征用。适当降低建设标准。在城市住宅建设方面,应集中力量解决职工的集体宿舍。现有的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一律停止扩犬。加强经济部门基层组织的领导力量,抽调一部分北京的干部到大的工厂、矿山、公司、商店担任厂长(经理)或党委书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57年8月,国家计委综合各部、各办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二五计划控制数字的初步轮廓。8月8日,李富春提议国家计委各局负责人,继续利用一段时间,深入系统地摸一下基层单位的情况和问题,各工业局可以选择一个生产单位和一个基建单位,农林水利局可以选择一两个合作社,交通运输局、商业局、文教局也都可以分别选择一两条铁路、一两个商店或一两个学校调查研究,以利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综合安排,而且又便于今后与这些基层单位经常联系。

8月底,李富春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后,提出了这项工作进度的时间安排表:在9月底前拟出农林水、机械、冶金、化工、煤炭、电力、石油等部分的二五计划控制数字方案;10月底以前汇总研究,并提出劳动工资、文教等部分的方案;11月开始综合;11月底拟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方针、政策、指标和重大项目的控制数字纲要,并报中央五人经济小组;12月底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讨论,征求意见。经过这样的反复修订,准备在1958年2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正式文本。李富春将上述安排向周恩来和中央五人经济小组作了报告。

1957年9月,国家计委依据八大建议和报告所提原则,对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和生产的部署作了一些调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的要求上,一方面,按照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胜利完成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到十五年的社会生产力的比较充分的发展,基本上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使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获得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人民能够丰衣足食,劳动力能够比较充分的就业,基本上解决八大提出的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又提出了:还必须加强和巩固党和工人阶级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阵地,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矛盾,认为这个矛盾是我国过渡时期国内的基本矛盾。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计划指标上作了一些压缩。

195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李富春就二五计刘的编制问题发言。

他着重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的问题。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胜利完成。但是,人口多、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和特点。人多好办事,劳动力后备大,但人口数量增加过快,生活消费品的供应和劳动就业的安排问题就很多。耕地少,单位面积产量低,生产不稳定,农业落后,影响了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工业发展和整个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工业水平低,原材料工业落后于加工工业,煤、电、油都比较紧张,为农业服务的工业特别是化学工业的基础还不够,国民收入水平低。由以上国情出发,编制二五计划的方针是:(1)一切生产、建设、劳动和生活的部署,都必须从六亿人口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2)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农业互相结合;(3)必须全面地贯彻执行勤俭建国和勤俭持家的方针,使增产节约成为社会风气,成为经常的制度。

第二,关于统筹安排生产、建设、劳动和人民生活的问题。经济方面主要是解决建设和生活的关系,解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同时还要解决先进技术和落后技术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筹等。问题的中心在于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和善于利用有限的积累,实现社会主义的扩大再生产,保证六亿人民有吃有穿,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关键在于发展农业。工业建设的安排、重工业内部的关系应当有所调整,同农业、轻工业直接有关的重工业应当发展得快些,原材料工业应当比加工工业发展得快些,机械工业应当适当发展我国缺少的和薄弱的制造部门。

第三,关于计划工作问题。长期计划应当充分可靠,年度计划应当积极可靠,两者都应该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潜在力量,注意瞻前顾后。这样,才能既可防止冒进,也可防止保守。上述方针遵循了八大通过的《建议》和周恩来在八大所作报告的精神,是对建议和报告的落实和具体化,同时又根据中共八大一次会议以后一年多来的实践,补充和细化了建议和报告提出的基本思想。当时,李富春估计二五计划的控制数字要到年春天才能定案。在会前计委党组向中央提供的意见中,第二个五年计划工农业生产的增长指数,较八大建议有所压缩,但大部分主要产品的绝对数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八大建议第二个五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一倍,是按原五年计划中1957年指标(包括手工业为亿元)定下的,1962年应达13066忆元;这时以1957年预计的740亿元为基数,以原定的每年增长13%计算,1962年达到1360亿元左右,超过了八大建议的要求;如速度为12%,也可达到1300亿元左右。主要产品产量同八大建议比较,大致分三类:比八大指标有所提高的如化肥、电、煤、冶金设备、探矿设备和化工设备等;接近或达到八大指标的如钢、铅、水泥、原木、船、糖等;比八大指标降低的如石油、机床、棉纱等。

当时估计二五计划期间,农业总产值达不到八大建议增长35%的指标,初步计算增长25%-30%左右,比第一个五年25%的速度略高。因此计划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比八大建议数字有所下降,更低于各省市提议数字10%左右。

国家计委的这些意见,是遵循八大一次会议确认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提出的。今日看来,1957年计划的数字与1965年的实际完成数仍超出许多,但与此后对二五计划的修订数字比较,则接近于实际。

就在二五计划紧张有序地编制的过程中,1957年秋冬开始,毛泽东对1956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