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陌生女友-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这个某山隐修会被揭开了本来面目,但同时却让隐修会成为了“恶搞”和“不名誉”的代名词。于是真正的隐修会便有了今天的称谓“上帝武装”---为上帝后裔战斗的力量。

正如德罗兰教授所说的那样,由信仰之力而凝聚成的组织确实比王、杨两家世代传承的感恩之心要更加持久也更有爆发力,延续上千年仍然有像贾克蒙这样的年轻人一代又一代的人追随。

当时我听完德罗兰教授的一番讲述,顿时惊叹不已,怪不得像陈浮那种身份的人对这个组织也用神秘来形容,数千年的底蕴与积累从某种程度上讲,即便是政府也无法与其匹敌。

一想到陈浮、想到古堡中的谈话,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既然上帝武装是古堡守护者,那他们怎么会有组织的参与到考古中来?说他们是专程为了保护我就太抬举我了,因为在我之前,他们就已经在从事科考了,否则也不会发现那枚硬币,还寄给了斯特劳斯教授。

等德罗兰教授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介绍完他们的组织,我理清了思路之后,便提出了我的质疑:

“教授,我很好奇,你们作为上帝武装的成员怎么会从事不相干的考古工作呢”

“我们虽然忠诚于共同的信仰,但作为一个社会人,都有着自己身份、地位和工作,所以有人从事考古也很正常。但有一点你却理解错了,考古与上帝武装不是不相干,而是关系和责任都十分重大!”德罗兰教授炯炯的目光透过篝火投向远方。

我当时一愣,听意思似乎考古对上帝武装有着特殊的意义,难道老教授这么说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突出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教授又不像那种浅薄的人。

好在教授做了解释,他说:“我们的组织上千年来在守护神女的同时私下里还进行着另外一项任务,寻找圣杯。”

“圣杯?”我重复了一下教授说得这个词,一下子就明白了,很显然所谓的圣杯肯定是件古物,寻找古物自然是要以考古学家为主了。

教授接口道“不错,根据古老的传承,上帝在离开凡尘时曾留下一个圣杯,此事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但圣杯究竟代表什么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财富,有的说是知识,也有的说装着救赎之泪,而根据我们的传承记载,圣杯中装着的乃是一卷圣书,末日救赎之书”

“末日救赎?”我突然联想到王汉所说的玛雅历法的终结之日。

“不错,按照《圣经》启示录中记载,万能的主将对堕落地子民予以净化。而根据我们的传承推测,那圣书可能就是救赎之书,赎过往的罪孽,救万民于水火。古堡和神女的存在让我们对古老的传承一直深信不疑,所以无数个世纪以来,我们也一直在暗中寻找圣杯。”德罗兰教授回答说。

我真没想到德罗兰教授竟然引出《圣经》的典故来,让一向不曾细读的我不免有些头大。后来等我真正拜读的时候,发现上面的描述比我想象的要丰富的多。

当时的我环视一眼这夜色中的清冷大漠,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竟然在埃及遇到了神秘的古堡守护者还意外接触到宗教神秘的冰山一角。

“埃及?”我心里有些犯嘀咕。按道理讲,上帝武装的人不论是守护古堡还是寻找圣杯都不可能千里迢迢的跑到埃及,埃及既不是F国曾经的殖民地,大多数人信奉的也不是基督教而是伊斯兰教。他们怎么会跑到这样八杆子打不着的地方,特别是还为了一个女法老驻扎在了山脚下。

自从知道他们与伊诺儿的关系,我的心态放轻松不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想到了就问:

“教授,恕我直言,你们似乎对埃及很感兴趣,而且还不只来过一次。但我感觉埃及似乎跟你所说的两件事情都关联不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等贾克蒙把咖啡倒到杯中,端起一杯边向我示意边微笑的问我:

“你对《圣经》里的圣贤了解的如何?”

“很少,看过很多圣经故事,但回忆的时候很难记清名字,经常张冠李戴”我也端起杯子,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如此说来,你会问这个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我们并不是对埃及感兴趣,而是对埃及人感兴趣。”德罗兰教授所说完轻呷了一口咖啡。

我立刻就猜到所谓的埃及人应该就是那位女法老了,安营扎寨就是冲她来的。但结合教授问我的问题,似乎这位女法老与《圣经》中的人物还有些瓜葛,这倒是真颇有些意思。

“您说得是女王殿的主人,哈特谢普苏特?莫非她还与圣贤有关系?”我故意迎合教授的话,希望他能继续讲述下去。

“不错,根据《圣经》记载这位埃及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乃是犹太人先知摩西的养母;而摩西更差点成为埃及的法老。”

德罗兰教授一句话说完,便停下来直直的盯着我的眼睛,等着看我表情的风云变幻,当然我也不负众望,把惊讶的神情演绎到了极致。

假如真是如此,摩西成了埃及法老,只怕整个犹太民族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都要改写。

“真有此事?”我赶紧追问;没想到老教授博古通今,讲出一段并不为国人所熟知的典故来,老人回答说

“不错,《圣经》中,犹太先知亚伯拉罕4000年前从伊拉克的两河流域长途跋涉到地中海边的迦南定居,部落因遭旱灾而去埃及避难,在埃及过了400多年安定的农牧生活,逐渐变得人多势众。再结合历史纪录,古埃及那段时期曾被外族统治了150年,希克索人其实就是犹太人。后来阿摩斯法老公元前1521年结束了希克索人的统治,接任他的阿曼荷泰普一世是先朝宰相,视犹太人为敌,下令杀害犹太男婴。先知摩西出生后被母亲放在篮中,弃尼罗河中漂流,被在河中洗澡的哈特舍普苏特公主发现而收养,取名摩西,就是水中捞起的意思。”

“那摩西又怎么会差点成为法老的呢?”我那一刻深刻感觉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不得不继续请教。

“是这样,根据记载,摩西在宫中长大,满腹学问,深得宠爱,哈特舍普苏特有意让摩西继承王位,但遭到当时埃及世俗的极大阻力同时引起了图特摩斯二世和三世的嫉恨。等到女王去世时,约40岁的摩西失去靠山,他杀死一位欺负犹太人的埃及人而逃亡西奈,漂泊旷野40年;创立犹太教,最终带部落返回迦南。”教授继续为我补课。

“您觉得这真曾发生过吗,不知道是否有其他的佐证?”对于像教授和贾克蒙这样有着纯正信仰地人,如果我对圣经提出质疑便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所以我只能换了个问法。

教授自然听懂了我的疑惑,也明白我的苦心,但丝毫不介意我的直言,老人说:

“根据圣经《出埃及》的描述,‘法老大军追赶摩西部落,水一回流,淹没了车辆和马兵、以及法老的全军,那些跟着以色列人下海里去的,连一个也没有剩下。’由此推测,法老也应该被淹死了。后来,我们的同行找到了当时在位法老阿曼荷泰普二世的墓,发现古墓和木乃伊极为粗糙简陋。由此可见法老明显是突然死亡后匆忙草率完工,而死亡的原因就是水淹;

还有1936年,考古队在开罗‘狮身人面像’前脚间发掘出一块5米高的石碑,上刻图特摩斯四世遗言,称他从未期待成为法老,那是上天的恩赐。他既不是长子,母亲也不是皇后。而他的哥哥、原定法老继承者,就是《圣经》中犹太人逾越节之夜被天使击灭的长子。以上足以让我们相信在埃及确实发生过一些事情,寻找圣杯就要求我们探索每一个《圣经》中记载的人和事,否则我们也不会耗时千年。”

听教授说完,我开始有些相信他们的推断了,同时也不得不对他们感到敬佩,无数代人耗尽毕生来致力于圣杯的寻找,这份坚持与毅力绝非一般人能匹敌的。而我竟然有幸结识了其中的两位,德罗兰教授和贾克蒙。而从他们的“杀戮”所体现的科技水平,也足以看出他们对信仰的坚贞已经使他们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否则像“杀戮”这样的东西,一旦流入世俗都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教授,你们掌握的科技似乎要高于现在的水平,不论是那架飞机还是‘杀戮’,这又是怎么回事?”问题我已经酝酿了好久。

教授站起身来舒展了一下身体,然后继续又坐了下来:

“古堡的那个密室你应该看过了,达芬奇曾是我们组织的大长老,用来遮挡的墙就是当初隐修会的成员砌的。为了纪念大长老的贡献,墙的厚度是15。19英寸。其实密室里的创造以及几百年后所陆续现世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