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观世音密码-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熊泽及其支持者虽然继续多方活动,但都归于失败。

1957年,“熊泽天皇”宣布“让位”。1966年5月11日,熊泽宽道在东京板桥医院因胰腺癌悄然病逝,终年76岁。

日本天皇正统之争最终尘埃落定。

正文 第102节:(102)

二. 关于明治天皇的身世传说

声明:此处素材取自野史

战后,“熊泽天皇”宽道要求“北朝”的昭和天皇(裕仁)把皇位让给作为“南朝”正统的自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熊泽宽道的父亲熊泽大然(尊宪王)向明治天皇要求认可南朝正统身份的上奏会被认可呢?这就很难理解了。

此外,种种史料表明,“北朝”系的明治天皇和大正天皇对南朝系“关照有加”,不仅承认南朝的正统地位,而且对南朝后裔予以特别的优待,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不得不说到一个充满疑惑的历史事件——孝明天皇暗杀事件。

虽然按通常的说法,孝明天皇是感染天花而死的,但是因为他死得很突然,所以关于他是被暗杀的说法也广为流传。传说,他是在倒幕派与佐幕派的争斗中,被一个叫岩仓具视的人刺杀的,或说是岩仓具视指使部下、当时为忍者的伊藤博文动手。一说是下毒,因为孝明天皇有咬笔的习惯,倒幕派便在他用的笔上抹了毒药。

当时的孝明天皇是力挺幕府的政治势力的首领,所以,被倒幕派暗杀,也是有可能的。

而孝明天皇的皇子睦仁亲王,从历史书上看来是体弱多病的,也许,也“顺便”被暗杀掉,以便倒幕派拥立南朝的后裔,也说得过去。有意思的是,南朝的后裔当时居住在长州,而传闻中暗杀孝明天皇的岩仓具视也是长州人。

还有一件事情值得注意。暗杀了伊藤博文的朝鲜人安重根在接受法庭审判的时候,说了一句爆炸性的话:“伊藤自己就是暗杀天皇的大罪人……”看来当时民间已有关于孝明天皇或明治天皇(睦仁亲王)被暗杀的传闻,但是因为明治宪法的第3条:“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没人敢做深入的调查。

那么,为什么说睦仁亲王也被暗杀了呢?这主要是因为他亲政前后的表现完全不同,似乎作为明治天皇的人,和作为睦仁亲王的人,并不是一个人。

有人曾总结了几项对比,读起来很有意思:

(一)即位前:1864年,睦仁13岁,当年7月时宫廷发生禁门之变,听到炮声和宫女的尖叫,睦仁亲王晕厥(失神)。即位(1866年年末继承皇位,但1868年才正式即位,改年号明治)后:明治天皇威风凛凛,在马上检阅近卫兵,大声发布号令。

(二)即位前:睦仁亲王自幼体质虚弱,每年都伤风感冒;16岁的时候,还在宫中忙于和宫女一起游戏。即位后:体重约90公斤,身材魁梧,和近侍玩相扑的时候,可以把对手扔飞。

(三)即位前:睦仁亲王到了16岁,写的字还是“金钉流”,也就是说写的很烂,而且他也不关心政务。即位后:明治天皇写的书法是“达笔”(意思是也的很好),而且热心学问,富有教养。

(四)即位前:睦仁亲王没有骑马的记录,大概是不会骑马。即位后,明治天皇在鸟羽伏见(地名,在京都南郊,1868年在此处发生倒幕战争的决定性战役)的时候,骑马阅兵。

(五)即位前:睦仁亲王种过豆,所以没有得过天花,脸上没有麻子。即位后:嘴巴周围有麻子,所以不喜欢照相,特地请意大利铜版画家 Edoardo Chiossone 给自己画肖像画,然后对肖像画拍照,作为自己的御真影,并且,他还为了隐藏麻子而留了胡子。

(六)即位前:睦仁亲王习惯用右手。即位后:明治天皇是左撇子。

(七)即位前:基本是“佐幕攘夷派”,继承了先帝孝明天皇亲幕府的政策。即位后:基本是“倒幕开国派”。

从以上的对比,我们似乎可以看出,睦仁亲王和明治天皇反差太大了。如果说孝明天皇被暗杀,那么,有没有可能,当时作为亲王的睦仁也被暗杀,之后,由另一个人冒用睦仁的名字当上天皇,成为事实上的明治天皇呢?

这个传说,似乎也有可能。

那么,那个历史上真实的“明治天皇”到底是谁呢?据说,他的名字叫“大室寅之佑”,大室寅之佑是居住在长州的倒幕派公卿大室庄吉的哥哥,所谓的“大室家”是南朝后醍醐天皇的皇子尊良亲王的后裔。也就是说,他和“熊泽天皇”一样,是南朝后裔。那么,他和他的儿子大正天皇对南朝系关照有加,并明确了南朝的正统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说,大室寅之佑体格健壮,是相扑迷,与长州的奇兵队一起进行过军事教练。巧合的是,当时伊藤博文的职务就从属于长州奇兵队,归岩仓具视领导。如果大胆推算起来,伊藤博文、大室寅之祐(明治天皇)和岩仓具视应该早就认识。

本书相关历史及佛教常识主要参考资料:

《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著)

《佛教史杂考》(《世界佛学名著译丛》41)

《佛教基本知识》(周叔迦 著)

《中国禅宗史》(印顺 著)

《汉化佛教与佛寺》(白化文 著)

《佛教小辞典》(任继愈 总主编)

《中国古代僧人生活》(李富华 著)

《佛教与中国文化》(薛克翘 著)

《中国宗教名胜》(任宝根 杨光文 编著)

央视《探索发现》、《国宝档案》等栏目

编者的话

这是本很有意思的小说,说它有意思,是它竟然是用真实的历史和佛教知识构成线索,形成了一个悬念故事。在中国目前正在发展并逐渐成熟的悬疑小说热潮中,这类故事是很少见的。

从2005年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悬疑小说热,国内也涌现了一批悬疑小说作者。两年过去,这类创作逐渐形成了“心理悬疑”、“特工悬疑”、“死亡悬疑”等几种模式。模式化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阶段,但是,它也往往会给发展造成固有的限制,尤其对写作这类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来说,模式化的出现未必是什么好事。

正文 第103节:(103)

很多时候,悬疑小说在读者的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以特征元素的形式存在着,比如,阴谋、谋杀、骗局以及患难与共、真相大白等等,似乎,缺少了这些特征,便无法归入悬疑小说的行列。然而,为了满足这类特征,很多故事不得不加入了神怪、魔咒等等元素,将情节本身的悬念偷换为写法上的故弄玄虚。

而这个故事,天生便不具备这类“优势”,也就是说,它能够利用制作悬念的基础是很少的。与作者的一次闲聊中,他说,这是一本涉及了佛教内容的小说,在这样的故事中,要尽量避免欺骗、谋杀、死亡和神怪这类元素,因为这些和佛家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其实是人类最大的心理惊悚因素,用它来制作悬疑故事,可以直接用来作为情节的主线,而不必另外寻找故事发展的推动力。很难想象没有死亡的故事能制作出悬疑的效果,紧张的气氛,对人物命运的担忧,对解脱困境的期待,在缺失了死亡因素的故事里很难存在。

但是,作者在写作的开始,便自动放弃了这个人类心理中最大的悬疑要素,他只能利用历史知识和佛教知识去形成线索,并以此完成故事的“解谜”过程,而这些情节,又必须要有悬疑的特征。

这有些类似于目前正在兴起的“知识型悬疑”小说。这类小说的特点,就是利用历史、宗教、音乐、美术等等人文知识去设置困境,在扑朔迷离中寻找线索,直至找到一个令人震惊的谜底,而这个线索和谜底,又必须是人文知识类的。

也就是说,构成故事的所有元素都是真实的,只有故事本身是假的。

这类小说受到读者喜爱,一方面是读者已经厌弃了那些为了制作悬念而装神弄鬼、甚至不得不加入魔幻元素的故事,另一方面,很多历史常识或人文知识虽然众人皆知,但是,它们却未必像教科书中描述的那样简要,“知识型悬疑小说”在对历史、人文知识的重新解释中,往往会给读者以新鲜感,使人置身在似曾相识、但又难以置信的阅读快乐中。

这本小说就是“知识型悬疑小说”的代表。作者所用的历史、文学、艺术知识几乎都是高中阶段所学过的,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他还费心思地将现实生活与那些所谓“高深”的学术结论结合起来。这是“知识型悬疑小说”写作的一个难点,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