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五同人)彼岸春+番外 作者:两者无形炼成一(晋江2014-05-31完结)-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人锵地一声,将长刀收入鞘中,厉声道:“好,你倒说说看,若不用刀剑,又如何能摆平这世上种种不公?”
  晏如斯更是低了头,久久方低声道:“我爹……是在京里做官的……我与我娘明日到县衙去对县太爷说明此事,想来他会给我们三分人情……”
  她话尚未说完,只听那少年人冷笑道:“原来是个官家小姐,怪不得句句官腔……哼!你这样的人,便是与你再多说上一句,也是折辱了我白玉堂!”
  晏如斯心内一惊,抬起头来,那叫白玉堂的少年早已不知去向。晏如斯默然半晌,见两名衙役亦已去远,便转头温言向那老夫妇二人劝慰了一番,折回原路而去。
  村居闲淡,时光如水,不知不觉又过了两年。这一年初秋,崔夫人患了一场急病,晏如斯全心服侍,请医延药,仍是无力回天。短短数日后,崔夫人竟仙逝而去。晏殊得信后,伤心不已,但朝务繁杂,无暇分身,终是未能回乡。崔夫人下葬后,晏如斯仍留在文港村内,为崔夫人守孝。
  崔夫人过世后第三年暮秋,眼见守孝期满,晏殊从汴京派人接晏如斯回京。晏如斯一行人穿过抚州地界,一日行至崇麓山,正行走间,却被一群山匪围住。晏府随从虽然也都身有武艺,但怎敌匪贼彪悍,不多时便尽数被杀。晏如斯她从未遇到过如此情形,坐在轿内,心中空自惶急,却是毫无办法。
  忽听得轿外金铁交鸣,铮铮急响,接连数声惨呼,似有几人倒地。只听一名匪贼颤声问道:“你……你是什么人?”一人冷笑两声,道:“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劫财自便,却不能伤人性命。方才杀人的,五爷我已经尽数了结了他们的性命。你们几人罪不至死,跪下与遇害者叩头请罪,五爷我便饶了你们。”群匪似是惊惧交加,纷纷道:“原来是陷空岛的白五爷!我们有眼不识泰山,还请五爷饶命!”只听一阵砰砰叩首之声,那人喝道:“还不走!莫等我改了主意!”
  群匪脚步声散乱远去,四周骤然静了下来。晏如斯正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觉眼前一亮,轿帘已被人从外掀起。晏如斯心内一惊,只见一个年轻人站在轿前,白衣垂地,长刀如雪,萧瑟山风吹送落叶纷纷,在他周身飞扬迭宕。他目光在晏如斯面上流连片刻,似是一怔,片晌,苦笑叹息道:“救人,看来还是要用刀。”
  晏如斯本觉得这年轻人似乎有些面熟,听了他这话,心内不禁一震。原来,这年轻人竟正是她那年在文港村内遇到的少年白玉堂。数年不见,想不到他却一眼便认出了她。
  晏如斯回想起当年情形,心内颇为尴尬。她避过了白玉堂的目光,起身走出轿外,眼见四周尸身遍地,面上戚容顿生,轻声道:“逝者已矣,你……你又何必一定要杀了这几个匪贼?”
  白玉堂冷笑一声,摇头道:“我救了你,却还被你责怪,真是荒唐!杀人者死,我替天行道,有何不可?你这滥好人的性子,还是与当年一样。”
  晏如斯也不与他争辩,只是怔怔而立,良久方长叹一声:“ 多说无益。这些人命绝于此,我们总得让他们入土为安。”她看来纤弱温柔,但这话说出,却自有坚持,不容白玉堂拒绝。
  待白玉堂就地埋葬了一众死者尸身,已是暮色四合,二人赶不及下山,只得在山中露宿一夜。白玉好奇晏如斯的来历,晏如斯便一一告诉了他。二人在火堆旁缓缓闲谈,不觉天光渐亮。白玉堂听了晏如斯讲述旧事,对她颇起了几分同情之心。不料二人下得山来,晏如斯便即与他道别。白玉堂暗想她毕竟官宦出身,自会联络当地官府护她回京,当下一语不发,转身便去。
  晏如斯前一日在山上埋葬死者时,忘记从晏府侍从尸身衣物中搜检银票财物,此刻随身包裹内只有几锭散碎银子。她行至彭蠡,已是身无分文,不得已典当了耳上佩戴的一只珠环。晏如斯得了这些盘缠,便寻了家客栈落脚。几经打听,到了城内最有名的一家绣坊。她针法高明,日夜不歇,十几日便绣出七幅牡丹图,从绣坊主人处得了五十两银子。晏如斯赶回当铺,想赎回那只珠环,不想店主见她多日不来,早已将珠环售出。这珠环本是崔夫人遗物,晏如斯连忙追问,店主却托言不记得了。晏如斯满怀懊恼,怅然走出当铺。
  彭蠡之南三里便是凌云山,景色秀绝,道路却异常崎岖难行,游人多雇轿夫同行。当日傍晚,晏如斯询问了几处,轿夫们听说要趁夜上山,都是连连摇头:“山上夜里有狼群出没。性命攸关,你便是出再多的银子,也不会有人与你去。”晏如斯无奈之下,只得孤身上路。
  她勉强攀到半山亭,已是筋疲力尽。抬眼看看,约是四更天色。繁星如斗,似是伸手可触。正歇息间,忽听得不远处数声长号,似是狼群嚎叫。晏如斯心内怦怦直跳,却见黑暗中现出一条身影,缓缓走近,含笑道:“四小姐深夜登山赏月,雅兴真是不浅。”月光下,他袍袖翻飞,眉宇轻扬,正是白玉堂。
  晏如斯惊喜交加:“你……你怎会在这里?”她几步走上前去,将白玉堂拉入半山亭内:“当心!我方才听到狼嚎声,就在左近。”
  见她如临大敌,白玉堂忍俊不禁:“无妨,方才那几声本是我装的。本想看看你会被吓成什么样子。谁想到你看来单弱,胆子却是不小。”
  晏如斯心内暗生恼怒,但与白玉堂目光一触,却也觉得此情此景颇为滑稽,二人掌不住相对一笑。他二人继续沿路前行。白玉堂追问晏如斯为何连夜上山,晏如斯却不答。
  待攀到绝顶处,正是晨光熹微。只见天青云洗,一湖如玉,太白金星映入湖中,辉耀天水之间,奇幻迤逦,便如天上人间。白玉堂本是阅历极丰之人,此刻也不禁点头道:“凌云山,落星湖,果然名不虚传。”
  晏如斯只是痴痴而立。山间晨风刺骨,她微微咳嗽几声,举袖掩唇,凝目山水之间。直待天色大亮,星隐日出,方才低下头去,长长叹息了一声。
  白玉堂问道:“你赶在天明之前上这山来,便是为了看一眼这情景么?”
  晏如斯微微点头,低声道:“我爹年少时入京赴考,与我娘路经彭蠡,便曾在天明之前来到此处。我爹见此奇景,深有感触,便站在此处,对我娘说:‘若问此生所愿,与卿白首双星。’我娘感慨之极,回道:“此生此世,但愿永如这凌云山顶,落星湖畔”。……谁想到,我爹后来终于纳了侧室,而我娘为了我这哮症重回故里隐居。我娘说过,当年她在京里曾见过一幅南唐小周后的画像。她说,小周后在画中所着天水碧衣裙,恰与此间山水之色一般无二。若真能得此倾世颜色染成丝帛,我爹见了,或许会重忆当年誓言。在文港村这些年,我娘寄情织染,一直按旧书所载残方试染天水碧,却始终未成。她抱憾而逝,从此与我爹天人永隔……”
  她低眉哀然一笑:“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只可惜这世上,并没有这样的人……”
  白玉堂摇头道:“你错了。无论世间男子如何,我白玉堂若有一日寻到挚爱之人,必定会终此一生,永不相负!”
  晏如斯心内一动,侧过脸去,见白玉堂在朝阳下凭风而立,若有所思,不由暗暗忖道:“不知道何等女子,才能与他这样的人相偕一世……”
  白玉堂似感到晏如斯的目光,转过头来,向她一笑:“你我能一遇再遇,也算有缘。你放心,我必会帮你寻到天水碧的染方,圆了你母亲的心愿。”
  晏如斯心中一暖,咳嗽了一声,微笑道:“多谢五爷”。
  她先前哮症本未痊愈,这些日子劳碌奔波,又受了山里风寒,更是加重了症候,从凌云山下来便病倒了。白玉堂连请了几位大夫替晏如斯诊治,均不见效,一拖便是数月。后来,白玉堂几番打探,奔波了百里之遥,请来一位退隐名医。这老人医道超群,尤擅治哮症,调治了一月有余,晏如斯已好了九分。时值早春,她担心晏殊挂念,坚持启程回京。白玉堂心内担心,便一路随行。
  二人沿了驿路缓缓北上,行了三四十日,终于到了汴京。寻至晏府门外,只见高墙深院,隐隐透出氛氲之气。一阵春风拂过,携来院内几瓣飞花。
  晏如斯伸手相接,喜动颜色:“是梨花!我爹最爱梨花,记得我五岁时,他令人在府中各处种了许多梨树。想来这花便是风从那些树上吹落的。”
  白玉堂见她拈花而嗅,欣悦异常,心中忽然泛起一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