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五同人)彼岸春+番外 作者:两者无形炼成一(晋江2014-05-31完结)-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入外面一间,片刻便又走了出来,手臂一扬,将一把长剑抛给我。我接住那剑,抽刃出鞘,见竟是一把极锋利的龙泉剑,虽较纯钧剑尚远不如,却也是十分罕有的利器。我便道:‘我的那把剑不过是把普通长剑,你这剑要珍贵许多,我岂不是占了便宜?’那少女微笑道:‘若是如此,你便陪我练剑七日,我们正好彼此扯平,互不亏欠。’荒山野径,男女独处,本是极为不妥之事,但那少女态度从容,丝毫不以为异,而她剑法之妙,又太过令我心驰神往,若是就此离去,实在心有不甘。是以我虽是颇为犹豫,却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当夜我便宿在另一间茅屋之内,从第二日起,便在石潭边以玄天剑法与她对剑,每日所见,只觉奇招纷呈,令人应接不暇。我施尽平生所学,尽力周旋,自觉在这几日中对玄天剑法的领悟也精进了许多。那少女每与我对剑一式,便将那一式的名字告诉与我,但只字不及其他。”
  “不知不觉,已是第七日上。那天一早,尚是晨光熹微之时,我听到茅屋外传来一阵琴声,便走出茅屋。只见那少女坐在石潭边,膝上放了一张短琴。她低眉抚琴,音韵清苦,似诉心声,一曲弹毕,低声吟道:‘欧冶将成器,风胡幸见逢。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讵肯藏深匣,终朝用刜钟。莲花生宝锷,秋日励霜锋。炼质才三尺,吹毛过百重。击磨如不倦,提握愿长从。’”
  “这首观淬龙泉剑,是唐代裴夷直所作,我一直极爱。此刻听她吟出,心中颇受触动。见她回过头来,便出言问道:‘你方才所奏,是什么曲子?’她放下短琴,站起身来,答道:‘这曲子并没有名字。昔日唐玄宗天宝年间,宫中有位乐中圣手贺怀智。这曲子,便是贺怀智为我祖师婆婆谱的曲子,在我师门之内流传至今,已有二百六七十年了。’”
  “我与那紫衣少女相识以来,一直对她的师承来历颇为好奇,便顺势问道:‘你祖师婆婆想必是绝世奇人,她的名讳,能否赐教?’她看我一眼,道:‘你不妨猜猜。’我随口道:‘想必姓聂,是那位剑术通神的聂隐娘的师尊。’她哧地一笑,摇了摇头,低声吟道:‘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我惊讶之极,原来她师门始祖,竟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公孙大娘。我想到她出剑风姿曼妙,又兼具雄浑凌厉,长叹了一声,道:‘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诗圣之言,果然精准。’”
  “她听了我赞美之词,面上并无喜色,反而颇为失落,低声接道:‘安史之乱后,我祖师婆婆流落江湖。她晚年之时,将一生所创尽数谱入一本剑谱,共有九式,曰公孙九剑。只可惜唐末乱世中,只有前八式流传了下来,最后一式早已散逸无考。我派弟子俱是单传,其毕生所愿,便是九剑重归,仪垂天下。只可惜……谈何容易?’我见她十分颓丧,心有不忍,便道:‘雏凤清于老凤声。你如今年纪轻轻,已有如此造诣,若将那前八式融会贯通,领悟其中奥义,想再创第九式,便指日可待。’她摇头道:‘这纯钧剑便是我祖师婆婆所传,剑气之凌厉迅疾,恰与公孙九剑相匹。我师傅去世前曾说过,若是与我对剑之人能激发我剑中真意,或能悟出那第九式。只是,纵然能寻到剑法高明之人,却也没有趁手兵刃,能与纯均争锋。这一番痴念,想来终是成空……’”
  “她怅然半晌,忽然又道:‘今日你听到我弹琴,也算有缘,不如便替这曲子取个名字罢。’我听她没由来地有此一请,颇为奇怪,只得道:‘此曲前因后果,还请赐教。’她对我道:‘我祖师婆婆本是鲜卑和西羌后裔,与回鹘一族亦是旧亲。她少年入长安,在唐宫中舞技冠绝一时,玄宗皇帝特将纯钧剑赐予她,以示褒奖。唐宫中日夜欢宴,祖师婆婆与贺怀智朝夕相处,互为情锺。但贺怀智早已有妻有子,我祖师婆婆性情高傲,不愿屈就,反而因爱成嫌,从此再不与贺怀智同台献艺。贺怀智一生精于琵琶,从不做琴曲,却破例谱了这一首曲子,送与我祖师婆婆,欲以曲传情,但我祖师婆婆终没有再见他一面。’她声音低回,其后几不可闻。”
  “此时天光渐亮,石潭边前夜寒露,俱化为满地清霜。我听了她所述的前唐旧事,回思方才曲中求之不得之意,心内暗自唏嘘,思索片刻,道:‘既如此,不如便叫做履霜曲罢。’”
  晏如斯在一旁听到此处,忽然忆起前日在大相国寺禅院中听到倾城所弹之曲,其意清冷孤寂,想必便是此曲。她低眉暗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履霜一名,正合贺氏当年对公孙大娘的心意。叔父此名,实在妙绝。”她回头向倾城望去,见倾城肩头起伏,垂眸不语,不禁心内一叹。
  晏希来继续道:“我见她点了点头,似是默许了这曲名,但眼中怅然之意丝毫不减,不知怎地,心中悲悯之情顿起,一时不及多想,便对她道:‘其实,与纯均匹敌之利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昆仑派掌门人璇玑道长剑术高绝,湛卢剑便为他所藏。不过这些日子他正在闭关修道,你若过些日子上山到混元观向他求教,必然大有所获,或者能就此领悟终极之道。我兄长晏殊在京内秘书省暂任正字,我奉他之命,急着回京团聚,否则或能陪你一道去求见璇玑道长……唉,那湛卢剑确是绝世神兵!若有生之年能够持之一晌,夫复何求……’”
  “她听了我的话,怔怔出神。不一会儿旭日渐升,我便回房梳洗。待再出房门,忽发觉那少女不知何时业已离去,只在她所住的茅屋中留了张便笺给我,寥寥数语,不过说她有事外出,铁索桥虽毁,但竹林之后另有一条隐蔽小径,我可取道下山。我心中似有一丝失落,自从小径下山。行了两日,已然出了山麓,等到了东岳镇上,正是第三日清晨。这小镇本是昆仑东麓来往必经之地,亦是昆仑派势力所及之处。我寻了家面铺,正想吃些点心,却见几位昆仑弟子匆匆经过,满面焦急,似是出了什么大事。我尚未招呼,他们已瞥见了我,俱都惊喜交加,跃进店来,只是叫我速回昆仑。我这才知道,原来两日前来了一个极厉害的对头拜山,指明要与掌门人对剑,见掌门人闭关不见,便约了我三位师伯师叔三场比斗。两日比斗下来,我两位师伯俱都败在他剑下,今日已是最后一场的约定之期,但想来我师叔亦是败多胜少。”
  “我心急如焚,也未多问,便从镇上寻了脚力最健的一匹骏马,疾驰回昆仑山,待到混元观门口,已是傍晚时分,那马悲鸣一声,口吐白沫,倒地不起。我无暇理会,纵身跃进混元观,只见我三师叔正与一人斗在一处。我三师叔左支右绌,败局已定,而那人紫衣飘忽,长剑如电,犹能反举,竟正是那竹林内隐居修剑的少女。我一时远远呆立,只见她一剑斜挑,将我三师叔掌中长剑击飞,落下身形,展颜笑道:‘昆仑派三大高手,我已尽数会过了,湛卢剑何在,还不拿来给我?’我大师伯呸了一声,怒道:‘什么湛卢剑?你这小妖女,用妖法取胜,卑鄙之极。快下山去,我们便不与你计较。’那少女眉头一皱:‘怎么,你们号称名门正派,难道竟然言而无信么?我们当初约定,我若三阵皆胜,你们便将湛卢剑送给我,而我若输了任一阵,我手中纯钧剑便留在这混元观。愿赌服输,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她忽然一眼看到了我,面上既惊又喜,将纯均剑合入鞘中,向我所站之处跃来,问道:‘你不是说要回京城去么,怎么到这混元观来了?’我大师伯见她与我状若相熟,疑心顿起,叫道:‘晏希来,原来是你里通外敌,欺师灭祖!这妖女对昆仑心法了如指掌,原来竟然是和你一道来夺这湛卢剑的!’这一句振聋发聩,我如同醍醐灌顶,一心认准了那少女存心与我对剑,不过是为了套取昆仑剑路和湛卢剑的下落。我一时又怒又愧,抽出长剑,用尽平生功力,向她一剑刺了过去。她已距我极近,又绝未想到我会向她出手,闪避不及,正被刺中了眉心。”
  “我一剑得手,也是出乎意料,轻呼一声,退了两步。那一剑深近入骨,在她额上斩出一道深深伤痕,鲜血飞流而下,流过下颌,洒上她一袭紫衣。她怔怔看着我,似是不可置信,低低问道:‘你这是……为什么……’我咬牙道:‘我本就是昆仑弟子,你既是我昆仑之敌,我向你出手,便是天经地义!你从我身上套取昆仑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