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遇到妹控怎么办? 作者:慕容红苓(晋江银牌vip14-12-11完结)-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这个国家着想。历朝历代,拥兵自重的武将还少了?拥兵自重又不听朝廷差遣的武将何曾少过?
  有了这样的心思,自然就是用高官厚禄地将武将们圈在京城,再慢慢地淘汰便是了。
  有聪明的自然是会早早地交了兵权,激流勇退,如贾瑚的祖父,已经去世了的代善公。至于不聪明的,那下场就不怎么美妙了,瞧瞧如今的神武将军冯唐,便晓得一二了。一身的好武艺,一腔的热血报复,硬生生地被拘在京城,空耗了光阴。
  这次,西北眼看着就要破了最后一道防线了,皇帝怎么能不着急,一面紧急召回西南大将领军带将回京拱卫京师,一遍儿就在朝堂上发问,谁人可以领兵抗击西北的强敌?
  冯唐自是晓得皇帝不待见自己,也不敢在这个当头上请命。皇帝瞧着底下诸位大臣脑袋都快低到地上去了,哪有往日里为了争权夺利而有的半分儿慷慨激昂?
  琢磨着皇帝怕是真要生气了,张文迅站了出来,算是及时地解救了大家的尴尬。
  对于张文迅,自己的嫡系,皇帝还是会给几分面子的,将脸上的愠怒压了压,面上转了好几转后,方开了口,
  “张大人,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臣举荐王允之,冯唐二人为将,即日赶赴西北定能替皇上分忧!”
  这王允之倒也算是皇帝的亲信,听到冯唐的名字,皇帝眉头皱皱,半晌儿也没说话。
  瞧着皇帝有些犹豫,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只怕是成了,便呼啦啦地跪下,开始保举此二人。
  当然王允之与冯唐二人也是一番表态,势要将北蛮子驱逐出去,为皇上分忧才好呢!
  听了这话,皇帝沉吟片刻,便准了。
  这有了领兵之人,可并不意味着仗就能打起来了。俗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打仗,可不仅仅是有人就成,这往往取决于后勤,若是没粮没草的,兵马哪里有什么力气呢?
  皇帝自然也是晓得这其中的道理的,户部尚书曹大人也知道自己逃不过去,出列后,便将户部的情况告知了。
  “皇上恕罪,户部能筹到的便只有二十万两银子,三十万石的粮草。再多,臣便无能为力了。”
  这国库空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从太祖开始,就允许了大臣从国库借银子度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到了如今,也没瞧见有那位大人来还过,一直来借的倒是不少!
  曹大人能筹备着许多,皇帝也知道他已经尽力了,好言安慰了两句之后,便开始向大家征询这国库缺银子的事儿。
  张文迅刚刚已经出头了,这会子自然不会再做烂好人,得罪了整个朝堂的同僚,即便张家再简在帝心,那也是找死的行为。
  林如海作为中书舍人,只是留在皇帝身边儿伺候笔墨的,瞧着张文迅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也赶紧地将脑袋低了下来。
  这场大朝会,一直折腾到了午饭时分,也没商量出来个什么,只是决定下了主将副将而已。
  冯唐只要皇帝能让自己出征就成,哪里还敢与皇帝的嫡系争什么主将呢,对于王允之这个年轻后辈,他倒也算是佩服的。
  散了朝之后,其他的中书舍人也随着大家伙儿散了,只留下了忐忑不安的林如海。
  林如海在姑苏为母亲守孝三年后,便回到了翰林院继续做自己的翰林院编修。没多久,就被皇帝扔到户部,历练了一阵子之后又调到自己身边儿,做了个微不足道的中书舍人。
  可谁都知道,这中书舍人可是简在帝心之人方能担任的。林如海左思右想,自己并没有犯下什么差池之后,便定下心来了,继续低着头,等候着皇帝的旨意。
  半晌儿之后,皇帝才轻声道,
  “林海接旨。”
  林如海哪里还敢有半分地怠慢呢,急忙地将袍子一撩,便跪了下去。
  “升任林如海为江南巡盐御史,总领江南盐政!”
  林如海心下一惊,实在是没想到皇帝会委此重任,颇有几分惊诧地抬起头,慌忙中就瞧见了皇帝眸子亮的惊人。
  瞧着林如海的模样,皇帝也将几分烦心先散开,这才温言好语地替他分析了几句江南盐政目前的情形,又说了自己的期许。
  林如海哪里能不知道皇帝将自己打发去江南,就是要收拢钱袋子为西北筹措军资的意思呢。
  即便是再想怎么推辞,林如海也是被皇帝的一腔信任感动了。当场地,就在皇帝的南书房,发下了宏愿,定要为皇帝肝脑涂地!
  皇帝亲自将林如海扶起,颇有几分明主贤臣的味道。只是,其中的滋味儿却是各自知道罢了。
  要说这江南盐政也不是没人抢着去,这肥差谁人不爱呢?皇帝之所以选了林如海,有两个缘由,一是,林家的根基就在江南,他行事也方便许多。这第二么,林如海的岳家,一等将军府贾家可不就是出自金陵么?
  林如海南下江南任职,作为岳家,贾府怎么地,都会保驾护航一二的。再加上自己奶嬷嬷出身的甄家,三方支持,他就不相信谁敢捋虎须。
  林如海虽然也有些担心,可更多的却是雄心壮志,为了振兴林家,他如今可是没有半点儿退缩。再者,即便是有,那皇帝也是不允许的。

  ☆、第112章 林如海离京

  下来衙;回到家后;就听到了管家的回禀;林如海自是乐的有些失态。要说自己与妻子成婚之后,自然是琴瑟和鸣;夫妻情深。唯有一件事儿,两人成亲这些年;没有个一男半女的,算是美中不足。当然;这倒也怨不得谁。
  贾敏刚嫁进林家没半年,婆婆便去世了,他们夫妻二人开始守孝,在姑苏刚三年孝期满了,谁能料到这岳丈又是撑不下去了呢?
  即便出嫁的女儿,可因着贾敏在娘家时,一向的得岳父的疼爱,是以,她想要为父亲多守孝一年的提议,林如海也是欣然允之,这是孝道,怎么都诟病不能。
  到了今儿,两口子同屋而眠的日子也是不多。可贾敏就有了身孕,如何能不让他高兴。再者,他今儿才刚刚升了官儿,算是双喜临门了。
  在内宅的贾敏听的自家夫君回来了,也不躺着了,急忙地扶着丫头嬷嬷的手迎了出去。
  这里的柔情蜜语自然不消说,只说贾母听了林府的喜讯,急忙地叫人为女儿准备药材、补品,又担心他们小夫妻年纪轻,不知道轻重,急急忙忙地打发了自己的亲信婆子去了林府一趟,说些忌讳的事儿。
  不说贾赦听闻此事是个什么反应,只说二房的王氏可没她面上展现的那般高兴。
  自己与贾敏的仇怨只要想起后院的那个黑心烂肺的赵氏,她的怒火就要抑制不住了。
  如今还要为她准备补品药材,老太太真是想的美!若不是为了往后,王氏,也只能咽下心口的不甘,亲自地吩咐了周瑞家的,去库房拿了好药材,诸如百年人参,何首乌之类的,用不用的上再说,老太太满意最要紧。
  过目之后,又将自己娘家前日送来的两匹鸳鸯锦也添到礼单子上。
  贾母大致地瞧了一眼那长长的礼单子,对于王氏更为满意了些。当晚,国公爷曾经用过的一个古砚台就到了贾珠手上。
  不说贾瑚得知自己的砚台少了一个是个什么心思,只说贾敏得了娘家的礼物之后,自然是暖心不已。
  母亲对自己,那真是疼到骨子里去了,再没话说的。
  这日,趁着皇帝给的假期还有几日,林如海便带着刚刚有了两月身子的贾敏到了贾府。
  若不是皇帝的意思,他还真想将贾敏留在京中,让岳母照看一二,等她生下孩子之后再做打算。可是,想了想府里如今驻守的那个太医,林如海一腔地心思,都散了。
  他与岳家的两位舅兄,其实都不大熟,可二舅兄是读书人,是以两人之间还有些话题可以说。再者,大舅兄一向是个万事不理的性子,林如海也不知道该找贾赦说什么。
  可今儿却是不同,贾政瞧着这两位,一个傻爹模式开启,一个准傻爹模式,竟是聊的尽兴,将他晾在了那里,只能一杯接着一杯地灌茶。
  林如海如今只要听到人家说起孩子,那就是各种兴奋。正好,贾赦自妻子怀上双胎之后,就去找了太医,积年的老嬷嬷,听了一肚子的孩子经,各种忌讳、吃食,还有自家儿子当初鼓捣出来的,等胎坐稳之后也要挪动挪动的之类的,也不藏私,一一地告知了林如海。
  林如海听的用心,可这许多,一时间,也记不完全,面上便显出了几分。贾赦当即哈哈一笑,道,
  “你放心,你嫂子之前怀着琏儿和琼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