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清朝十大贵族-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个漫天飞雪、人鸟寂静的上午,起义者孙中山突然拜访醇王府。一位革命领袖访问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权势人物,这在当时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然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孙中山竟然对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庸碌王爷夸赞表扬了一番。他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他又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并且孙中山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孙中山访问载沣之事,不仅使载沣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还留下一张富有历史意义的照片,照片后有孙中山的亲笔题字:“醇亲王惠存,孙文赠。”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但时隔一个月,便传来了孙中山逝世的消息。

//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2)



  1949年北京解放后,载沣受到照顾。因生活问题,将后海房屋售予国立高级工业学校。解放后,载沣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照顾,铭感之下,也对公益事业做出一些表现,如将家存图书、文物捐赠北京大学,响应淮北水灾捐款,带头购买“胜利折实公债”(当时国家发行的一种国债)……载沣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1951年2月3日病故,3月葬于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


醇亲王府的生活(1)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后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南府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原为荣亲王府。荣亲王永琪是高宗第五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荣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宣宗第七子奕譞为醇郡王。咸丰九年(1864年)分府出宫,居太平湖。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醇亲王。府称醇亲王府。俗称七爷府。府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载淳逝世,奕譞的次子载湉嗣位,因此醇亲王府迁北府。奕譞死后,太平湖的醇亲王府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
  王府中除了祭祀、宴饮、年节、寿诞、吊庆等日程外,居家饮食也并非都是山珍海味。一些制作精巧的市井饮馔占据着他们的餐桌,与百姓不同的是,食物品种和搭配上的讲究。王府中日常食馔分为一日五餐:早点、早饭(即午饭)、晚饭、中午点、晚点(中夜宵),比咱们老百姓每天多吃两顿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在醇王府为府内的主子们提供一日饮食的厨房分大小两种,大厨房是全家公用的正式“法定”的厨房,小厨房则是个人专用的私厨房。在醇王府内,厨房里的服务人员,从掌灶、掌案的大小师傅到学徒的小伙计(当时叫做“小力笨”)为止,都是父死子继世世代代做着以割烹伺候主人的工作。因此,即使他们不去下工夫钻研烹饪技术,也照样能维持这个饭碗,从而他们的煎炒烹炸的艺术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据说当年就有人“直言不讳”地说“醇亲王府里的饭菜中看不中吃”。府内大厨房照例是由首领太监管辖,饭菜虽然做得不怎样,每月的开销却相当可观,以致府内的主人竟然到月底为伙食开支过大而发过愁甚至流过泪,虽然此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到其开销之大,管事太监也是饿“瘦”了主人,吃“肥”了自己。
  虽然大厨房的饭菜着实不怎么样,但是能享有吃大厨房饭菜资格的还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想一想,他们确实很有“口福”呀。
  每当正午十二点和下午六点左右的正饭点儿,便有散差太监到大厨房去取饭菜。每顿饭都照例是四碗四盘,另有粥和饭以及一盘面类蒸食并两小碟的咸菜等。当厨房把饭菜分装在两个圆笼里面后,散差就用扁担把它挑起来,小太监在两只衣袖上安上白布袖头跟在后面。到了屋内,散差便把汤、菜等放在圆笼盖内,端到饭桌前,由小太监一样样摆在桌上。至于每日早餐,则是不分大人小孩,每人都有从外面买来的油炸果和马蹄烧饼各两份和一桶粥并一些咸菜。不过也有些特列,比如太福晋则要加上两个煮鸡蛋和一碗牛乳,王爷则是加上两盘炒菜,王爷福晋则加上一些熏鱼、熏肉之类或是另炒一些半荤素的菜,这些可能就是当时的营养配餐吧,总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吃这些东西,确实是一般人难以“享受”的。
  由于规矩繁琐,醇王爷家人每天都不得不吃冷饭凉汤。惊讶之余,不妨看一看王府内太监送饭是个什么规矩。每天午、晚两餐的饭菜既是放在无法保温的木条制的圆笼内,又由散差太监慢腾腾地挑起来,穿过七道门、三个大院落和两条好几百米长的更道和甬路。大约走上十多分钟,才把本来做得就欠高明的饭菜,送到屋内,再慢吞吞地把已经起了荤油的饭菜一样一样地放在桌上,全套程序下来自热饭菜出锅,到一一“躺”在桌上等待宰割,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小时,无怪乎帝师陈宝琛感慨说:“醇王府的饭菜,每天就和上供的一样!”所以久而久之,吃大厨房的饭,成了王府内最磨练人意志的事情,所以小厨房就应运而生了。
  王府内的小厨房是王爷福晋“力排众议”而自行设立的。据说,福晋刚进王府的时候,本来同样吃着大厨房的伙食,但是因为福晋打小在娘家娇生惯养,吃不惯这冰冷的饭菜,只能自己想办法,起初只是在公费的每餐之外,偷偷摸摸地叫自己身旁的“陪奉”(随嫁而来的女仆)做一些可口的东西吃。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索性就大胆地打破了府中的惯例,另雇来几名手艺高的厨师,占用了一个院落,成立了自己专用的小厨房。后来醇王福晋还在吃腻了中餐之后,雇了一批兼擅西餐的师傅;想不到不知在王府内吃西餐是什么感觉的咱们,还不如一百多年前的醇王福晋会享受。
  此外,王府设有衣服库,为一大家子人准备一年四季的衣服。王府的衣服当然不能如民间那么随意,〃皮、棉、单、裌、纱〃五个类衣服,是王府成员四季必备服装,缺一不可。
  早年间衣服库所存衣服,只限于官服(即朝服、补服)和王爷的便服。内眷的便服不入库收藏,故各房的套间都有存物躺箱立柜存放衣服。立柜多则三节,少则两节。日常换衣服,出门换衣服,都不简单,都很繁琐。夏季的内衣,须每日更换,由浆洗房水妈妈们负责洗涤。冬天,须每日更换内衣的袖衬、领衬,浆洗整洁后,由司衣服的仆妇依次缝上,在起床之前必须准备妥当。而且,每个人的袖衬领衬要经常保持洁白,哪怕在学房写字也得小心翼翼。如弄上墨迹,必遭申斥。所以,日食三餐,则更加当心。在王府生活中如不这样,必视为有悖圣人之礼。

//


醇亲王府的生活(2)



  随着时代的变迁,王公府第和各大世家的女眷们已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如外出看戏、看电影、逛公园,上东安市场、劝业场和新世界等公共场所,开了眼界,时髦服饰见得多了,衣着自然随变化而变化。突出的变化是做鞋和买鞋,有的竟至买了高跟鞋。对衣料的选择,也已趋新为尚。以买花丝葛、物华葛、物华纱,以及丝哔叽、印度绸等高档衣料,来替代鸳鸯缎、芙蓉纱、实地纱等丝织品。惟纺绸、直罗、横罗等衣料依旧受到欢迎。一时竟给王府里带来了一股新活力。
  在偌大的王府里,吃穿的讲究也掩盖不了王府内的长幼尊卑的秩序,王府长幼尊卑有序,十分严格,除〃行礼〃和〃请安〃的活动外,还有种种不可冒犯的诸多规矩。
  例如晚辈在长辈面前决不可随意坐下。当长辈发话让坐下的时候,就不能再站着。坐还有坐的规矩:屁股不应占据整个椅面。把身体的全部重量都压到椅子上,端端正正地坐着是不许可的,只能侧着身子,坐在椅边或椅角上,脚腿要承受身体的一部分重量,以表示对长辈的谦恭。对长辈的意见或吩咐决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