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式继承-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哀牢山上,王石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穿着一件普通的圆领汗衫,脸晒得通红。这与王石想象中的褚时健的形象迥异。褚时健承包了两千亩山地种植甜橙,用的是湖南的“冰糖橙”种苗。当王石怀疑这来自遥远异地的种子能否适应当地的水土时,褚时健给他分析了云南土地的酸碱度以及高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差等因素如何利于橙苗的生长。“他简直变成了一个种橙专家。”更令王石感动的是,这位老人兴奋地讲述6年后甜橙挂果的美妙图景。“6年后,他都80岁了。如果我是他的年龄,”王石想,“就算没受过什么挫折我会干什么?”王石当时迅速想到的是到一个海岛上生活:“我想的是人生的享受。而这位受了这么大挫折的企业家,他竟然在深山老林里种果树,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老两口配有一辆车,连个秘书都没有。” 
  王石从褚时健身上看到的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超人的承受能力,他将此与丰富的阅历和敏锐的直觉看作是80年代创业企业家们的优势。“褚时健当年经营的是垄断行业,但是他使用的是非垄断企业的管理方法—他把质量从烟田那里抓起,给农民种子、化肥,指导农民怎么种烟叶。”尽管80年代企业家有很多值得尊敬,王石也发现,这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言谈没有什么变化,在不同的场合说着同样的事情。“要是真理也好,可它们不是。企业发展这么快,还是这样重复,就老化了。” 
  但是王石并未完全否定80年代企业家们的价值:“我没有说他们是耕牛,实现价值之后就要被宰掉。他们不是没有用了。”王石表示,自己5年之内不会退任董事长,“要利用身份、社会地位和公司的影响力来更多地处理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王石登山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他的此类行为给万科带来多大的知名度不难想见。“但是我不能只登山,我的下一个角色就是社会活动家。” 
  而这是完全可能的。王石指出,中国企业家已经从不被理解接受的状态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真正有话语权的不是电影、体育明星、政府官员而是企业家。“很多企业家的身份变了,但是心还没有换,还是非主流心态,还在用在野的口气说话。” 
  80年代的企业家走到今天,他们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一种资源,可以让全社会来共享。王石说:“如何利用你的影响力和经验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这是80年代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功成身退”后的王石有了更多时间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比如登山,在征服了世界七大高峰之后,王石又开始了地球南北两极的探险活动。2005年3月24日下午,由华硕电脑全程赞助的“华硕极限‘7+2’(北极2005)探险活动”正式启动。极限“7+2”,是指攀登七大洲最高峰且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的探险活动。包括王石在内,此次探险共有9个,其中已有3人完成了七高峰的登顶。王石和他的探险队计划于2005年4月7日启程赴挪威,4月20日完成抵达北极点,4月27日回京。 
  在继承完成之后,那些当初的财富创造者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他们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再看看吴仁宝和徐传化的退休故事。   
  四、创始人谢幕后的生活(1)   
  几乎一转眼,当年那些声名显赫的企业家们就老了。 
  民营企业家的“退位”与国企领导者不同:没有年龄限制,而且大多退而不休。“企业是自己的,无所谓退休不退休。”这是民营企业家的普遍态度。由此可以想象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离去时难免失落。当我们与高层早已接班完毕的万向集团、格兰仁集团联系采访时,对方很惊讶:鲁总(鲁冠球)、梁总(梁庆德)没有退休呀,他们都还在一线工作。 
  退休了的企业家们在做什么?他们选择了怎么样的晚年生活?他们是否都像王石所说,转变成了“社会活动家”?而无论如何,他们的经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记录下来。 
  上文介绍了褚时健的近况。虽然褚时健不是民营企业家,但他在晚年仍然像民营企业家一样工作、思考—退休或者准备退休的企业家们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被王石赞扬过的那种“乐观”的精神。 
  吴仁宝和徐传化 
  吴仁宝可能比退休前还要忙。这位76岁的老人表示自己还要干到80岁。他称自己的目前的状态是“半退”。“本来领导鼓励我说能干到100岁,群众的话就不太好说了:他们说我最好干到千岁。”吴仁宝说,比起当一把手的时候,担子看起来轻了—原来既要思考又要实施,现在更多时间在思考,而实际上,“我必须让华西村继续好下去,责任更加重大。”吴仁宝说自己跟有的人不一样:他们看到继任者做得比自己好会不高兴。华西村“好像一棵自己亲手种起来的树,怎么舍得砍掉呢”? 
  半退下来以后,吴仁宝说自己做了几件好事,其中之一是解决了“五种户”的问题:个私户(只想自己,目无组织,不要领导),贫困户,拆迁户,红旗户(小康人家),不想户(混混)。吴仁宝的目标是让这些人都各得其所,跟华西村一起进步。其中教育“不想户”的方法是,把他们集中起来学习,提供住宿,每个月还发500块钱工资。这样的待遇让混混们感到不好意思,纷纷要求就业。 
  每天,吴仁宝都要给来华西村参观的人们讲演。少则一场,多者三场。他尽可能地满足大家对他的“观赏”要求。 
  “我没有时间玩儿,每天忙得很。去国外考察也是急急忙忙往回赶。年轻时候有效工作做得太少,现在尽量补回来。”灵山大佛离华西村很近,是一个香火旺盛的去处,吴仁宝一次也没去过。“我不靠神。为老百姓做好事就是修行。”半退之后,吴仁宝跟村民接触得更多,“听到的话也比以前多了。” 
  上了年纪,以前因为工作方法不当曾得罪过的人让他耿耿于怀。“要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多年以后,对方的谅解让他如释重负。“已经纠正了不少了,心情很舒畅。” 
  吴仁宝的生活“没有规律”。“有了规律,违反了就对身体不好;没有规律的人就不会受影响。”他每天早上3点甚至更早就起来,精力充沛,觉得自己好像又年轻了。“我给新领导班子提建议,采不采纳由他们定。” 
  吴仁宝住的还是老房子,分得的奖金一分不拿。“我的乐趣就是为人民服务。” 
  有了更年轻有更有文化的领导者,华西村真的还需要吴仁宝吗? 
  老人家想了想,说:“你去村里问100个人,至少有98个人会说我好。” 
  吴仁宝嗜烟,一天要两到三包。据说刚检查完身体,“一切正常”。 
  离华西村不算太远的杭州萧山瓜沥镇。晚九点。70岁的徐传化坐在“传化艺术团”的露天舞台上,双手交叉下垂,身边是发出强劲音响的硕大音箱。歌舞戏曲轮流上阵,灯光变幻多端,徐传化姿势不变,对耳边的巨响充耳不闻。“他在团里岁数最大,可是比我们都认真。”徐传化的侄子徐观泉(也是艺术团的演员)说,“比如我们在小品中要表现敲门,一般就是用嘴发出声音就好了。他觉得我们表演得草率,主张用鼓点。每次,他都紧盯着演员,手里拿着鼓槌随时准备配音。” 
  一个由徐传化琵琶伴奏的莲花落节目开始了。如果不细看,你根本发现不了老人是在用一根手指拨弦,其速之快,不让正规的五指轮动。“他60多岁开始学琵琶,手指已经没有那么灵活,学不了轮指了。”徐观泉说。徐传化不识谱,为了能用琵琶伴奏,他让人把谱子写下来,自己跟着录音机一点儿一点儿对,而且经常是半夜两三点就爬起来练。 
  徐传化能拉二胡,会吹唢呐。“传化艺术团”就是在他的带动下慢慢发展起来,于2000年正式挂牌。邀请他们表演的单位很多,而且多数是非政府机构。邀请方要求的演出内容通常是宣传计划生育、交通安全、城乡一体化等。艺术团差不多每天都有演出,邀请方会出一些车马费,但总体上艺术团是亏本的(如果不算它的广告效果)。徐传化每天雷打不动,在舞台上的位置不变。艺术团的每一个节目都要经过徐传化的审查。   
  四、创始人谢幕后的生活(2)   
  虽然看上去比吴仁宝轻松,徐传化也没有完全脱离传化集团的领导工作:“我每年都有5 000万的销售任务。”他跑销售出身,传化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