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 
对太阳伤寒来说,我们说寒为阴邪,最容易伤阳气,怎么能不伤卫阳
呢?寒为阴邪,寒邪闭表,卫闭营郁,外闭卫阳,内郁营血,外闭卫阳 
导致了无汗、发热,内郁营血,寒主凝滞,寒主收引,使气血涩滞,经 
脉拘挛,而出现了全身的疼痛,所以寒既伤卫阳,也伤营阴,因此我们 
今天不再提倡〃风伤卫,寒伤营〃的这个学说了。 
那我们怎么解释38条、39条的伤寒脉浮缓,中风脉浮紧的呢?我们刘老 
师是这么说的,说第38条太阳中风,你把这中风看成是伤寒的互词。我 
们也不说是张仲景写错了,或者是别人抄错了,它就是这样子,你就不 
要去纠缠它是中风还是伤寒了,看成是伤寒的互词就可以了。互词,中 
风是伤寒,伤寒是中风,这就是互词,你就把它看成是伤寒就行了,重 
点是看它的症状表现,〃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是 
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的临床特征,所以它就是伤寒。下面一个最关键 
的症状,〃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是寒邪闭表的特征,烦躁是寒邪闭 
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所以〃不汗出而烦躁〃的,这个〃而〃是表因果 
的,和麻黄汤证的那个〃无汗而喘〃的而意思是一样的,因为不汗出才导 
致了阳气内郁,阳郁的结果,郁而化热,郁热扰心,才出现了烦躁。 
所以,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不汗出而烦躁。这个热在什 
么地方?如果热在胃的话会出现口渴,现在它没有提口渴的事情,热不 
在胃;热在肺的话它会出现喘,现在没有出现咳喘,所以热不在肺。 
应该说热弥散在体内,还没有固定到一个脏器。如果说影响了脏器的 
话,主要是郁热扰心,所以热弥散在体内。 
这正像一个房间,把门窗紧闭着,房间有许多人,甚至还开头暖气,温 
度就会逐渐逐渐升高,你说人个热在什么地方?整个房间都是热的,这 
种情况怎么降温呢?开窗户通风。所以不汗出而烦躁,阳气郁在体内化 
热,热邪弥散周身,所以治疗这种热只能是发汗,用大青龙汤来治疗。 
大青龙汤这张方子,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麻黄用了六两, 
是麻黄汤中麻黄剂量的一倍。因为这个证候,寒邪闭郁比较严重,不重 
用麻黄就不足以开表发汗,所以要重用麻黄。可是在里已经有了里热, 
所以要加石膏。 
我在这里顺便要说,汉代一两等于多少克?等于15。625克,汉代的一两 
等于现在的15。625克,汉代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0克,怎么知道的,看文
物啊。我们北京历史博物馆就藏着一个汉代的铜权,那是张仲景在世的 
时候,当时汉代的国家的农业部叫做司农铜权,按照当时的权的系列, 
它应当是重12斤,我们今天拿了一约,除以12,等于250克,所以汉代的 
一斤就是250克,汉代的斤和两的进位是16进制,16两等于斤,所以它的 
一两等于15。625克,我们为了换算方便,就是汉代的一两是15克。 
对大青龙汤来说,它的剂量是几次的治疗量呢?我们看服法,〃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是三次治疗量,吃了一次以后,出了 
汗,后面的药就不要吃了,这样的话,麻黄用了六两,一次的量是多少 
呢?30克,麻黄一次的量是30克,桂枝用了二两,一次的量是10克,甘 
草二两,一次的量是10克,杏仁40枚,我上午说了10枚杏仁大约是4克, 
现在40枚大约是16克,16除以3,5克的杏仁,生姜3两,一次15克,一次 
治疗量是15克,大枣10枚,这是三次量,一次量大概是枚吧,〃石膏如鸡 
子大〃。 
我们今天的杂交鸡的鸡蛋很大,有的大的鸡蛋有60克左右,汉代没有杂 
交鸡,鸡蛋都是那小小的笨蛋,苯鸡的蛋,土鸡的蛋,在台湾叫土鸡, 
在我们大陆叫笨鸡,笨鸡下的蛋就叫笨蛋。这个笨蛋很小,一个也就30 
克左右,所以这里的石膏用的量并不大,大一块儿石膏,也就是三四十 
克吧,分三次来吃,那一次就10克左右,石膏用的量不多,麻黄的量远 
远大于石膏的量,所以它是以寒邪闭郁肌表为主,寒大于热,加一点石 
膏来清里热。这个方子的特点就是重用麻黄,启闭发汗;轻用石膏,兼 
清里热,这是它的特点,治疗不汗出而烦躁。 
我们看大青龙汤方后这段话,〃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内诸药,去滓,取微似汗。〃即使这样大剂量的麻黄,也还是要求〃取微 
似汗〃,是发汗的一个基本要求。〃汗出多者,温粉扑之。〃如果出的汗太 
多的话,用温粉扑在身上止汗。 
温粉是什么东西?首先我们谈〃粉〃是什么东西。 
西汉刘熙有一本书叫《释名》,他怎么解释这个粉字呢?〃粉,分也,研 
米使分散也〃。这个粉字,本身就是米字多了一个分字,本身就是米字多 
了一个分字,就是把米研散了,分开了,这就叫粉,这就是粉字的意 
义。所以明朝的梅膺祚,著有一个《字汇》,他说,〃粉,米细末〃。但
是我研究《伤寒论》文字的时候,我从来不引晋朝以后的字书。一个汉 
代的著作,引后人的字书、工具书,那是不行的,你不能说《伤寒论》 
里的字怎么讲,我去查《新华字典》,那绝对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 
你看我过去引过《说文》,就是《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我引过 
《方言》,《方言》是西汉杨雄的,我这里引《释名》,是西汉刘熙 
的,都是引汉代或以前的字书,来解释张仲景的东西,不能引后世的。 
所以明代的梅膺祚的《字汇》,虽然解释得很好,〃粉,米细末〃,这是 
明代梅膺祚的《字汇》,但是我不以它为据,我以西汉刘熙的《释名》 
为依据,所以这个粉字就是米细末。我们再看看《说文解字》怎么说 
的,《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他说〃粉,所以傅面者也。〃他写完这 
句话之后,我们确实感到了莫名其妙,〃傅〃和〃敷〃是一个意思,就是外 
敷的〃敷〃。粉,用之来敷面,往脸上抹,很容易我们读完这句话会这么 
理解。清代的段玉裁有一段注,〃小俆曰古敷面亦用米粉〃,这就清楚了 
用的是米粉。古代没有什么化妆品,为了漂亮拿米面往脸上抹,我们看 
完许慎的这句话,很容易这么理解,接着段玉裁引了小俆,就是宋朝初 
年的俆铉校《说文》,俆锴作传中的俆锴,叫小俆,段玉裁引的是小俆 
的话,说古敷面亦用米粉,这是小俆的话,段玉裁接着说了,〃许所云面 
者〃,许慎所说的面,〃凡外曰面〃,这我们就明白了,许慎说的敷面不是 
指的敷脸,面是指体表,就是说古代有这样的习惯,用米粉抹在体表起 
爽身止汗的作用,有这样的习惯,还有没有书证呢?有,《后汉书》和 
《三国志》都有〃华佗传〃,〃华佗传〃就有这样的话,说〃体有不适〃,身 
体有不舒服的时候,〃起作一禽之戏〃,华佗不是倡导〃五禽戏〃吗,身体 
不舒服,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心情非常轻松的,非常愉快的出 
了汗,〃因以着粉〃,然后呢在他的身上抹一点米面,起爽身止汗的作 
用。所以这个粉没有别的,就是米粉,后面我们还会提到这个问题。为 
什么叫温粉呢?炒热的米粉。你想想,这是一个寒邪闭表,阳郁化热的 
证候,用了辛温发汗的药以后,出了大量的汗,你这时候怕出汗太多, 
古代又没有输液的技术,出汗太多,或伤阳、或耗液、或亡阴失水啊, 
那个时候怎么办呢,得止汗呢,汗出不止,古人就想到了用炒热的米粉 
敷在体表,把汗孔一堵,起到爽身止汗的作用,这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办
法。为什么不用凉米粉,冰凉的米粉,本来是寒邪闭表,刚出了一身的 
热汗,冰凉的米粉一抹,冰凉的米粉就把余寒给闭住了,所以他用炒热 
的米粉,想的非常周到。 
接着往下看,〃一服汗者,停后服〃,只要吃了一次药就出了汗了,后面 
一定不要再吃了。〃若复服〃,如果要再吃的话,〃汗多亡阳〃,出汗太多 
就会亡阳,《伤寒论》的〃亡〃字就是伤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在中 
医基础中学的〃亡阳〃的含义不一样。《伤寒论》中的〃亡〃,就是失的意 
思,亡羊补牢,就是把羊给丢了,这个亡阳,阳气的阳,就是指阳气的 
丢失,阳气的损失。所以阳气损伤以后,〃遂虚〃〃恶风〃,是表阳不足, 
温煦失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