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 
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 
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 
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 
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 
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 
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 
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污一批,去讨好 
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 
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 
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阎罗”是传说 
里管地狱的神。) 
    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 
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 
通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 
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 
典型,尊称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得过天章阁待制、尤图阁 
学士的官衔)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 
说。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说,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 
     
上下五千年  
193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 
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 
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 
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 
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神宗称赞 
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 
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 
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他年轻时候,文 
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 
(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 
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 
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 
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 
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 
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知道朝 
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来,他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 
    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见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兴兴应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 
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 
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 
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 
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 
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 
把变法的权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 
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 
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 
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 
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 
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 
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 
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 
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 
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 
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 
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 
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现了彗星。这本 
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 
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 
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 
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上下五千年  
194 沈括出使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 
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