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骨-第12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慢慢治疗,死去的几位弟兄麻烦大家抬回去好好安葬,这几天我们的军队会加紧巡逻,再从思茅调来两个医疗队进入各村各寨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随时可以和我们说,如果哪个村子商量好了。就把愿意扛起枪保护自己父老乡亲的弟兄们送过来,我们一定会在一个月之内教会这些勇敢的弟兄们怎么用枪,一个月之后,凡是派人到此接受训练的村子,我们都会奉送几支枪和子弹。”

头人们立刻站起来,合掌致谢,毕恭毕敬地对马远江等军官逐个致谢,寒暄好久才离开大堂,留下受伤者的妻儿家人在此照看,喊来各自的青壮,抬起死者。成群结队地返回各自村寨,走出几十米才敢放声大哭,让送行的代正良、马远江和将士们伤感不已。

……

凌晨两点,思茅垦殖专区公署下辖的警备部队特种大队一分队的六十五名精锐,在大队长颜梓霖的率领下,飞速赶到。

凌晨三点,两个七人侦查分队背上沉重的单兵电台和重达十二公斤的辅助电池,悄然离开万籁俱寂的镇子,分别向南面的边境小镇老高寨、西面的中缅茶马古道上的小口岸勐阿摸去。

清晨七点刚过,缅甸政府军的一个加强排五十余名官兵,在两名英国军官的指挥下,再次出现在老高寨南面的木棉岭。

矮小黝黑、却穿着笔挺黄色制服的缅军在两名缅军头目的率领下,分成两个小队,沿着南垒河西岸,气势汹汹地进入老高寨。

不一会儿,寨子里便传出鸡飞狗跳的声音和女人们的哭声,六十多户傣族人家的老高寨仅有的四头牛和十一匹劣等驮马,很快被牵走,四百余人的老高寨除了悲天跄地的哭号之外,竟没有一个村民敢进行反抗。

木棉岭上的两名英国指挥官举起望远镜,细细查看,相互间不时大声交谈,发出满意的笑声。

南垒河东岸的密林里,侦察小队的七名弟兄通过自己的望远镜,把这一切看得一清二楚,小队长和狙击手的望远镜始终没有离开木棉岭上戴着宽沿军帽、腰挂手枪的两名英国军官。

“魏头,你看看,那两个洋鬼子是什么军衔?”

浑身穿着特制迷彩服的狙击手转过头低声问道。

“老子也搞不太清楚,不过,以腊戌只有一个营的英军来看,估计这两个洋鬼子的军衔还没老子高,顶多也就是个尉官。”

小队长魏长辉一动不动地继续观察,可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也难怪,整个滇南特种大队只有一分队的这个老资格的小队长是个少校,其余大多是中尉,要不是几次犯生活作风上的错误,被军法处树为严厉打击的典型。恐怕这个魏长辉已经是二十四军某个师属特种大队的中校副大队长了。

一脸迷彩的年轻通信兵悄悄移动到魏长辉身后,望着对岸四百余米外的两个英国军官,低声问道:

“魏头,是否发报请示一下?或者咱们单独干算了,敌人加起来也就五十七个。”

魏长辉收起望远镜,缩进茂密的草丛里:“不急,等会儿咱们远远跟着这群畜生,看看他们是返回勐包军营还是去西面的马雷镇。咱们出来一趟不容易,牛马目标太大牵不回去,但至少也要把这五十多条枪和五十多个脑袋弄回去,否则代司令非把咱们的脑袋拧下来不可。

“再一个,咱们自己干难保不响起枪声,几个小队又都在咱们后头跟着,西面还有和咱们一起前出侦察的二小队,要是咱们单独干,回去咱们谁也别想过安稳日子,弟兄们气不过报复起来,咱们小队这七个人什么时候躺到野战医院里都不知道。”

通信兵不由得吐了吐舌头,想起出发前代正良那杀人的阴鸷眼神,想起大队弟兄们平日激烈的竞争,不由得脊梁发寒,汗毛倒竖,代正良和他那个整天摆弄毒蛛蛇蝎的苗医老婆一样,可是整个安家军特种兵中谁都不敢惹的冷血魔王。

野蛮抢夺、满载而归的缅军和英国人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已经被一双双冰冷的眼睛紧紧盯着,一个个还在乐呵呵地讨论抢来牛马的肥瘦和大小,根本就不关心抢走了这些牛马之后,整个傣族小镇也从此失去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一个个妇孺老小为了生存,就得用肩膀拉动粗糙的绳索,去拉动一把把铁犁,去背负一捆捆沉重的柴火……

~~~~~~~~~~~~~~~~

正文 第九三四章 铁血惩戒

第九三四章  铁血惩戒

天边最后一道残红褪去。天空渐渐变成了深幽的湛蓝,闪烁的星辰高悬在洁净的天幕之上。夜幕无声无息地落下,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银色的光芒将漫天繁星掩盖,苍茫的群山、葱郁的大地披上一层朦胧的柔光,万籁俱寂的天地里,只有草虫的吟唱和流水的淙淙声,风中隐约间夹杂的几声夜莺啼鸣,倍感孤寂。

月光下的马雷镇,灯火点点,竹影婆娑,显得那么的安谧祥和,这个坐落在南垒河西岸的小镇,拥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数百年来滇缅东路商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方圆五里的镇子坐落在低缓葱翠的群山之中,一座座用巨木搭起的高脚楼和祠堂庙宇,顺着北面山坡的平缓下降的地势层层分布,错落有致,尖顶飞檐式建筑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随处可见身姿婀娜的丛丛凤尾竹,围绕小楼的三色月季和美人蕉争芳斗艳。形同华盖、高达数十米的大青树散落在小镇内外,南面溪流环绕、一马平川的田野里,刚刚抽穗的茁壮水稻与清风共舞,轻轻摇曳,在银色的月光下如同缓缓涌起的层层波浪。

小镇昔日的繁华与悠然已经不再,从英国殖民者的铁蹄踏上这块土地开始,马雷镇的民众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形同豺狼般的缅族傀儡军队在英国殖民者的驱使下,用枪炮和长刀对缅北大地上的一个个古老村镇展开无情的掠夺与镇压,在这片方圆数万平方公里上生活了数百年的人民,被一步步向北驱赶,一座座铭刻着汉字的庙宇和石碑,在大火和铁锤之下,迅速消失,原本环绕村镇的片片稻子和玉米、木薯等作物,被散发出迷人芬芳、盛开出妖冶花朵的罂粟所取代,抱着一丝生存希望、尚未被殖民者驱逐的各族人民,开始进入艰辛苦难的无望岁月。

相比之下,距离大中国近在咫尺的马雷镇还是幸运的,因为缅军和英军要吃饭,也要吃肉,所以允许马雷镇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允许镇中繁衍生息了数百年的汉、傣民众通过所谓的边境关卡,到北面的孟连镇领取新驻军免费发放的优质稻种和趁手的工具、农具,只不过回来之后,都要向英国殖民政府设置的关税稽征所,缴纳相当于稻种和工具价值一半的进口货物关税。而且每斤稻种、每件工具的价值多少,完全由英国人自行“依法确定”。

尽管如此,古老美丽的马雷镇再也没有了笑声笑语,虽然成了“百公里国境线”上唯一的通商口岸,但镇子里的三千余各族民众享受不到任何的利益,反而承受着比过去重十倍不止的税赋。

就像今天,驻扎本地的英国人和缅军北上掠夺满载而归,所有的镇民都只能麻木地远远观看,不敢奢望能够获得丝毫利益,或者因此而减轻英国人的盘剥与压榨。

下午归来,英国军官命令缅军把牛马赶进建立在镇东的“关税稽征所”旁的货栈里,就进入两年前建起来的欧式“关税稽征所”建筑,与两名年轻的英国税政官员举杯同庆,还派出几名缅军到镇子里,把四名失去家园后只能流落他乡操起皮肉生涯活下去的摆夷族女子招去。

深夜十点,古镇的灯火渐渐熄灭,唯有伫立在南垒河东岸的气势恢宏的“关税稽征所”仍是灯火通明,笑声朗朗。

两名守卫在朝东面大门口的缅军卫兵似乎非常疲惫,懒洋洋地靠在大门两侧坚实的花岗岩石柱上打盹儿,五名巡逻的卫兵与前来换岗的卫兵交接完毕,倒背着上次世界大战剩下的仿自毛瑟的恩菲尔特三型步枪。无精打采地走过货栈门前连接西岸的狭窄铁桥,很快进入西岸马路边那座灯光昏暗的勐包军营。

缅军的一举一动,全都落到了埋伏在铁桥南北两百米外的安家军五个特种兵小队官兵的眼里,缅军卫兵换岗半小时之后,三声夜莺的啼鸣隐约响起,铁桥南北方向的东西两岸伏兵,均开始无声无息的运动。

分布在东岸的三个突击小队四十六名将士,从三个方向逼近勐包军营,埋伏在西岸的两个侦查小队,悄悄向货栈和明亮的“关税稽征所”摸去,另有两个狙击小队分别占据有利地形,架起狙击枪,严密监视,随时予以火力支援。

距离勐包军营只有三百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