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盗-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旁侍立的太监默不做声快步走了过来,接过手表,转呈给赵光义。谢慕华唠唠叨叨说了半天,总算让赵光义看明白手表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趣,有趣,梁朝萧统的《纂要》中说,一日之计在于晨,陶渊明有诗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应自勉,岁月不待人。这手表滴答作响,朕只觉光阴蹉跎,各位卿家,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啊……”赵光义感慨一番,当下命太监传下去给诸位大臣观看。

    谢慕华从盒子里拿出望远镜来,说道:“皇上请看,这才是行军打仗的法宝。”

    “哦?”赵光义现在一心想着如何攻下幽州,一听说是行军打仗的法宝,顿时来了精神。只不过看谢慕华手中的望远镜,只不过是两个连在一起的墨绿色管子而已,这样的东西如何能称得上法宝?

    谢慕华躬身道:“微臣斗胆请皇上移步帐外。”

    赵光义站起身来,一旁太监宫女急忙跟上,诸位大臣也纷纷跟了出去,要看看谢慕华所说的行军打仗的法宝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谢慕华指着远处城墙上的士卒:“皇上,微臣自负目力还过得去,在这里望去,也只能看到一个个模糊的身影。”

    诸位大将都默不作声,都揣摸不透这谢慕华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谢慕华调好望远镜,恭恭敬敬的呈给赵光义:“皇上,您请看。”

    赵光义接过望远镜,满腹狐疑的看着谢慕华。

    “皇上,请您举到眼前一看。”

    赵光义举起望远镜,放在眼前,顿时一阵头晕,身体居然摇晃了两下。

    “大胆!”

    “拿下谢慕华!”

    营帐外一阵呼喝声,刀剑出鞘声。

    “住口。”赵光义站定了脚步,再透过望远镜望去,城墙上的士卒背挎着一把长弓,手按在腰间的挎刀上,威风凛凛的站在城墙上,身上红色战衣和铁制明光铠看得清清楚楚。赵光义缓缓移动望远镜,城头上飘扬的旗帜、摆放的床子弩一一收入眼底。

    赵光义把玩着望远镜,爱不释手,转首问向谢慕华:“此宝物何名?”

    谢慕华躬身答道:“回皇上,此宝尚无汉名。请皇上为此宝赐名!”

    赵光义沉吟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叫千里目吧!”

    群臣交口称赞:“皇上圣明……”“当真起得好名字……”

    “谢慕华,这千里目是如何制造的啊?”赵光义对望远镜的兴趣越发浓厚了。

    “皇上,这千里目是以琉璃制成,制造工艺极其繁复,内有大秦高手巧匠所造的‘保罗棱镜’,这棱镜更是珍贵无比。这千里目一共就造出两支。这支是家祖为大秦立下奇功才得的赏赐。微臣特以此宝进献皇上!”

    “真乃神器啊!”赵光义哈哈大笑,把望远镜递给曹彬:“你打了一辈子仗了,可曾见过这等宝物?”

    曹彬学着赵光义的样子,举起望远镜朝远处望去,这一看,心里震惊无比。他带了一辈子兵,这望远镜一拿到手,自然知道这东西在战场上的妙用。这就好比在敌人看不到自己的地方,自己却能把敌人看得一清二楚。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曹彬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翻身跪倒在地,双手把望远镜高举过顶。

    身后文臣武将密密麻麻跪了一地。

    再拜一次死人好了。谢慕华心不甘情不愿的跪了下来。

    “谢慕华啊谢慕华,你真是朕的福将啊。朕再封你为奉宝宜文字。朕赐你三千贯、回到东京之后,再赏你良田百亩,大宅一栋……来,朕也赐你两件宝物。”赵光义心花怒放,随手把腰间的佩剑和一挂汉玉解了下来:“赏你!”

    一旁的太监快步走了过来,接过佩剑和汉玉送到谢幕华的面前。

    “谢主隆恩!”谢慕华的额头都快碰得起包了。

    赵光义拿回望远镜,放声大笑。

    谢慕华却觉得有些好笑,一千多年后,这望远镜只不过是卡迪亚手表的赠品。可在这儿,赵光义却对这赠品爱不释手。

    “回到东京,你就在龙图阁任职吧!”赵光义面色和悦,心情极为畅快。

    谢慕华高呼万岁。

    ————————

    恳请各位读者大大用你们的红票、收藏、点击支持新人作者!

【第九章 沙河之战(上)】

    夜色迷离,星光闪闪。一望无际的营帐漫布在河北路的大地上。先锋大军在孔守正的带领下抵达金台屯之后就放慢了脚步,等待赵光义亲自率领大军跟上。这一次,赵光义不再着急赶路,大军一到幽州便要作战,要是昼夜行军拖成了疲兵,那胜负就难料的很了。

    “你曹老哥对那个大秦归来的谢慕华倒是看重的很哪!”潘美席地而坐,端着一杯热茶,冷冷的说道。

    这儿是潘美的营帐,曹彬就坐在潘美对面,他和潘美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多年,算得上是交情深厚,又都是大宋名将,私下里无话不谈。

    曹彬正拨弄灯芯,一听潘美这话,哑然失笑道:“怎么?是不是觉得我不应该保举个初出茅庐的小后生?”

    潘美瞥了曹彬一眼:“我这几日都想问问你,大伙儿都说你是个老好人,没错!但是那谢慕华和你非亲非故,你干吗这么卖力一力保举他?古有赵括纸上谈兵这前车之鉴,那个谢慕华就真有多大本事吗?”

    曹彬目光闪动,却露出一丝微笑,站起身来,走到潘美的身旁坐下,压低了声音:“谢慕华非常隐晦的指出大军北伐失策之处。他是个海外归子,在朝中无权无势。你也知道,近年来,我们这一班老臣还在朝堂里的,是越来越少了。这谢慕华有才学也有见地,我这才保举他!”

    潘美嘴唇动了动,想要说话又闭上了嘴巴。他本来很不理解曹彬保举谢慕华的举动,但是经曹彬这一提醒,顿时了然于胸。

    那谢慕华分析太原之战的时候,故意提及虎牢关之战。并且称赞赵光义先占石岭关是一记妙招,这恰恰是大军北伐忽略之处。

    以二十万大军攻打幽州并不困难,但是辽国守军必然会求援。辽国援军无论是从东京还是从中京出发都不得不经过幽州以北的“得胜口”。幽州四周一马平川,利于辽国骑兵冲击,而只有得胜口那里地势险要,要是据得胜口之险,再行围城打援之法,辽国援军必然重蹈石岭关大败的命运。到那时幽州守军求援无望,只得坐以待毙。

    但是赵光义亲自选中的两位先锋大将傅潛、孔守正都是一勇之夫。这一路前进,没有绘制山川地形图给主帅,没有分兵占领沿途险要之地。要是指望这两个“勇将”想得起来先去打下得胜口的话,倒不如烧香拜佛求老天降下雷电把得胜口的辽军都给劈死得了。

    谢慕华明着是赞扬赵光义收复太原的雄才大略,其实是变着法的提醒赵光义,前有虎牢关,后有石岭关。这两次都分别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幽州以北的得胜口……

    潘美苦笑一声,他是跟随赵匡胤出身的大将,赵光义上台之后不得不用他,又不得不防他。这次北伐的种种弊端,像潘美,曹彬,石守信等大将都看得清清楚楚,除了崔翰之外,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赞成北伐。只是赵光义心意已决,谁也无法改变。

    这倒好,劳师远征,选将不利。那傅潛原本只是个亲随家人,在赵光义还是晋王时的家奴,哪里打过什么仗?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被赵光义委以先锋大将的重担。

    那些在刀山血海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大将们个个心里雪亮的很。这次攻打幽州,只能寄希望于在辽国援军到来之前一鼓作气拿下城池,不然的话,必败无疑!

    自从赵光义即位以来,先是继续沿用曹彬潘美等太祖旧臣。跟着就开设科举,大力提拔新人,又一力扶植晋王府的心腹,羽翼丰满之后,当初跟随赵匡胤打天下的旧臣一个个被取代。就算是潘美曹彬也有些心灰意冷,打算北伐之后就韬光养晦,或者干脆告老还乡得了。但是这些叱咤风云数十年的老将,谁又真的甘心退出这权力中心呢?

    像谢慕华这样没有背景的人,保举他一下也不用花费本钱。这样的人,正是太祖旧臣和新晋权贵都要拉拢的对象啊!

    “我可是明里暗里都说了……”谢慕华静静的坐在营帐里,嘴里叼着根烟。他的背包里除了那把左轮手枪,居然还有一包香烟,一个防风打火机……烛台上火苗跳动,营帐上谢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