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水狂飙-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样的。” 

  毛泽东和朱德走出门来,峡谷上空乌云沉沉,大渡河在谷底轰鸣着。 

  朱德说:“有大雨呀!” 

  毛泽东说:“大雨好,大渡河的水就涨起来了……” 

  且说6月2日,林彪的1军团主力冒雨沿大渡河东岸南下,当天便到了化林坪。据2师侦察科长梁兴初等人的侦察,因1军团先头部队在5月30日渡过泸定桥后,当即便沿东岸南进到化林坪警戒,在化林坪打了一场激战,击溃川军一个旅。敌人惊动了,已经在化林坪前方80里的清溪镇集中了4个旅。梁兴初还获得一份情报,蒋介石的行辕参谋团和刘湘正急电调兵至天全、芦山一带。林彪把这些情况报告军委,军委当即决定,不与敌纠缠,立即掉头北进,经荥经,先敌夺取天全、芦山。 

  荥经,古老县城,唐时就是县治。其时荥经守敌是杨森的杨汉忠旅、罗润德旅。杨森不曾想到红军又从泸定南下。既然南下,他的20军就整个地成了红军的正面。这个在川北曾同红4方面军有过“勾搭”的老资格军阀,此时又琢磨起旧招来。杨森的20军,一共6个混成旅,在川北的“六路围攻”中都被红4方面军打得残破不堪,奉命出任大渡河河防指挥后,他四处招兵买马,才勉强恢复了6个旅的建制。他就是要凭这点本钱,对外投靠老蒋,对内抗衡刘湘。他害怕丢了老本。他深知红4方面军的厉害。想想朱、毛的中央红军,长驱数千里,蒋介石的嫡系都无可奈何,进川康以后更是如履平地,他自觉不是对手。中央红军突破大渡河以后,作为河防指挥的杨森,曾惶恐得几夜不能入眠,他既怕红军掉过头来找他的麻烦,又伯蒋介石对他不客气。日前接到通令,刘文辉厄运缠身,挨了记大过的处分,没有他河防指挥的事,他的胆子便又大了起来。当他得知红军果然从化林坪直冲他的荥经而来,他暗自思忖:“老子们为什么不能同他们也办个‘交涉’呢?1926年“通电易帜”,就是在朱德等人的策动下进行的嘛,说来还有点老交情的;再说,杨汉忠同朱德还有点八杆子打不着亲戚关系……”于是,他亲自授意他的侄子旅长杨汉忠出面同朱德联络,要求与红军“互不侵犯”。根据杨森的密嘱,杨汉忠果然派亲信给朱德送来了一封信,以及该部的联络信号和番号等等。1军团先头部队飞马把“密信”后送给总司令,朱德看完信给毛泽东说:“怎么样,还是认认这个侄儿吧?”毛泽东说:“你们这些四川老总呀,不是旧部,就是什么子侄子!那还有什么说的,人家都喊‘尊叔大人’了嘛。”朱德当即写了一封信,全文道: 

  汉忠师长吾侄勋鉴: 

  来函悉。吾侄深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殊堪嘉许。按照来意饬敝部先头部队与贵军切取联系。专复并颂 

  勋绥 

  朱 德顿首 

  杨汉忠接朱德信后立即报告杨森,杨森喜出望外,“格老子,看来这一关又过得去了。”他立马同他的总指挥喻孟群商定,对朱德说话要作数,“他要路给路,要城给城;假守假打,事前联络。” 

  第二天,当红军北进路过荥经县黄土坡时,驻守黄土坡的杨汉忠旅,只朝天放了几枪,便让开大路让红军通过。红军为了照顾杨森好交差,没有进荥经城。“剿匪”最“积极”的杨森实际是最消极的。多少年后,杨森私下说:“只有红军打过我,我从来没有打过红军。”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第二十九回 胡昌保血洒甘竹山 刘排长千里寻队伍 
第二十九回 胡昌保血洒甘竹山 刘排长千里寻队伍


  

  话说中央红军主力由荥经向天全北进,为隐蔽通过雅安西侧地区,要翻越同二郎山相连的甘竹山。甘竹山海拔近3000米,上下50里,满山原始林莽,暗无天日,没有人烟,无路可走。翻越甘竹山,最艰难的是军委纵队。时值雨季,雅安世称“雨城”。民间气象家说,雅安的雨只不过是在二郎山、甘竹山那边下剩了的。红军先头部队是前一天翻过甘竹山的,军委纵队翻山的那一天,正遇上大暴雨后的小暴雨,才走过的路已经洗涮得无影无踪。打前站的在前边探路,猛然看到前面有折断的大树,以为是先头部队开辟的路。近前一看,树是天打雷劈折断的。另择新路,丛林中却是雨雾茫茫,山坡到处淌水,低处山洪咆哮。眼看找到可走的路,有植被的地方,一脚上去不知要滑到什么地方去;无植被的地方,一脚陷进去又拔不出来。男女老少的军委纵队几乎走不出甘竹山来。最大的困难是生不着火,烧不成水,做不成饭,找不到一块干一点的地方睡觉。大家只好接点雨水喝,把干粮伸进雨中打湿了吞下去。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负责人,还有李德,今天都随军委纵队一起翻越甘竹山。他们谁也没法骑马,更用不着说坐坐担架了。这可把警卫员们急坏了。他们不是怕累着“首长”,而是怕他们滑下山崖去,掉进山洪里。陈昌奉和胡昌保要一左一右架着毛泽东爬山下坡,毛泽东说:“莫牵莫牵,你们滑倒了,把我也不知要拖到哪里去了。”陈昌奉说:“这么吧,我在你身上拴副绑腿,前后拉着点。”毛泽东想想说:“唔,这个办法要得,值得推广,特别是在下山的时候。”他见两个警卫员在忙着解绑腿,又道:“不是通知过带点绳子爬山吗?”陈昌奉说:“绳子勒腰。”其他警卫员见陈昌奉和胡昌保在毛泽东身上拴绑腿,一个个果然都效仿起来,都纷纷解下自己的绑腿,把各自的警卫对象都拴了起来。这一来,再行进时,拉开距离倒不觉得怎样,到了稍平坦的地方走到一起,那情景,活似一串被押解的犯人。博古和李德的警卫员都没有在他们身上拴绑腿。李德的警卫员小张说:“他呀,两百多斤,赤溜了我也拉不住他的。”博古仗着自己年轻,不让警卫员“弄那东西”。李德首先发现前面的奇观,在后面哈哈大笑起来。博古问他笑什么,李德一边指指前面的一串,一边用俄语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大问题了,中共领导人都被抓起来了。”博古抬头看去,也“噗哧”乐了:“太像了,太像了,一伙流放犯!来来来,我们也加入这流放者的行列吧。”博古和李德的警卫员这才上前给他们绑绳子。李德的警卫员一边在李德身上拴着绳子一边说:“你呀,加上这根绳子,才真像个犯人哩。不信你让博古同志说说。”博古摘下眼镜,抹了一把脸,又甩了甩眼镜上的雨水,然后戴上看李德,不由得更乐了。李德满脸大胡须,胡须上蓄满水珠,活是雨中的一片森林。李德问:“你又笑什么?”博古乐完说:“小张说,有这根绳子,再加上你这一脸胡子,就更像走向西伯利亚的流放犯了。”李德又乐了起来,抖着胡须上的水珠说:“是的是的。这用得着你们中国的一句话:大哥别笑二哥。” 

  李德的情绪是在渡金沙江以后开始发生变化的,过泸定桥后有了更大的好转。他不能不佩服毛泽东超人的军事才能。在泸定桥头,他曾对博古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毛泽东为什么放弃同2、6军团的会合。同4方面军会合以后,红军开赴反法西斯战场,又有了同苏联相邻的大西北,前途自然要广阔得多。”因此,包括博古在内,人们都想不到在这甘竹山的丛林中冒雨翻山,李德竟一句牢骚都没有。他还给博古说:“这有什么呀,红军嘛!我们苏联红军铁流千里,冬季穿越西伯利亚;夏伯阳的部队在伏尔加流域打仗,那里的沼泽地比这难走得多。”博古把李德的话翻译给红军战士们听,竟还起了不小的鼓动作用。 

  军委纵队当天终于没能走出甘竹山,他们在风雨中“靠着树站着睡了一夜”。第二天上午,队伍才满身泥浆、周身巾吊地翻过了甘竹山。纵队下得山来,在山脚的一个村子里歇脚。村子里六七户人家,男女老少都以为是“神兵天降”,反倒向红军战士问这问哪,打听山里的情况。他们世代住在山脚,却因山高林密,野兽成群,从来没人敢闯甘竹山。红军战士背地里嘟囔说:“什么野兽成群呀,我只见到我们摔死的马……” 

  却说军委纵队小憩以后,继续向天全北进。才走出几里,天气忽然晴朗起来。雨后山色,青翠欲滴,蓝天白云,飞燕凌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