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其扶起,温言劝慰。于是熊赐履慨叹皇恩浩荡之余谏言道:“臣恍然听闻,皇上有意二次讨伐葛尔丹。然皇上为四诲苍生所倚赖,不必为此小寇而亲征。上策莫过于息止兵戈,抚慰厄鲁特准噶尔部,使其与其他蒙古各部和睦相处,以免众生再遭涂炭。若非战不可,则应特简中路大将军统兵与诸路会剿。或请皇上住跸近地,指授方略为宜。”康熙闻言不语,众阿哥之中,皇四子胤禛却站了出来,逐句批驳熊赐履之说,道:“熊师傅所言差矣。葛尔丹譬之如豺狼,贪婪无度,观其言行,更是屡屡背信弃义,即便加恩再厚,掉过头来就会反噬,对待其人,只应待之以刀兵,而不宜再施恩典。再者,葛尔丹素以秦为鉴,惯施合纵连横之计,借以蚕食东西蒙古诸部,觊觎中原之心昭然若揭。若是朝廷不予惩戒,必将使葛尔丹坐大,以致尾大不掉之势。其余各蒙古部则或被葛尔丹吞并,或转而依附葛尔丹。西北,云南各部族也必将以我朝廷软弱可欺,纷纷仿效葛尔丹,自此天下多事。如今,当借圣上亲征之际,外讨葛尔丹叛逆之行,彰显朝廷天威,内收蒙古各部之心,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熊赐履听后,面色灰白。他怎么也未曾想到,平素里对他礼敬有加的胤禛居然会在康熙面前一点情面不留地对他的奏陈大加挞伐。偷眼去看康熙,康熙只是一脸淡定,却无半点喝止胤禛的意思。熊赐履气的双手都有些颤抖,道:“老臣斗胆,请圣上三思。这大兴刀兵,终非朝廷幸事啊。”不待康熙答话,又是四阿哥胤禛大声道:“此番皇上亲征,就是在昭告天下,敢犯我大清天威者,虽远必诛!”就是这番一老一少之间唇枪舌剑的对话,使得韩菼怦然心动。韩菼并不是读死书的腐儒,细思量之下,便十分认同胤禛所言。因此,当翰林院议论纷纷之时,韩菼也便顺口转述了胤禛所述。
  数日之后,三三两两的谏奏终于在朝会上因为康熙帝一道明发的旨意宣告终结。旨意上曰:葛尔丹违背约誓,恣行狂逞,侵掠喀尔喀,将使边民不得休息,必须征剿,为塞外百姓除患。前次乌兰布通之役已经败敌,被其用计遁走,至今犹以为憾。今葛尔丹已至巴颜乌兰,相距不甚远,必须亲行边外,相机行事。此贼既灭,则中外宁谧,可无他虞.假使及今不除,日后设防,兵民益多扰累。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二征葛尔丹 (四)
更新时间2008…8…22 14:52:35  字数:2541

 及至吉日,康熙率诸王大臣等往堂子行礼,祭旗后启行。大阿哥率前锋,护军,骁骑,火器诸营先发。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三支旗营紧随其后。接着便是护卫御营中军的镶白旗,镶红旗,以及胤禛所领的正红旗营。正蓝旗,镶蓝旗殿后。因出征兵马众多,康熙决定中路大军分二路,—路出独石口,一路出古北口。行军按队,—日一队,接踵进发。
  正红旗营随侍康熙御驾经沙河、南口、怀来一路行来,并于三月初十日出独石口。按照康熙的旨意,为了尽早能赶往乌颜巴兰,出口以后,清晨启行,日中驻扎,每日全营上下只食一餐。
  因胤禛一战葛尔丹时,于粮秣后勤一事有颇多见地,康熙便令胤禛及随行议政大臣索额图、户部侍郎恩格色此战会同视中军粮草辎重事。胤禛既是坐纛的阿哥,自然需要事无巨细,劳心劳力。索额图大约是自觉失了圣眷,索性凡事都推给了胤禛,而恩格色本来就在三人之中职位最卑,除了似应声虫一般,竟是一点用场没有。亏得有了年羹尧在身边,否则胤禛还真得难以应付。年羹尧此番特旨作为随军参议,也被安置在了正红旗营。按道理年羹尧是寻常举人,成例只能戴镂花银顶子,但他觉穿着寒酸,办事也不便,就向宝柱讨了一套戈什哈的行头,套在身上之后还觉不够威风,又寻了一柄宝剑配在身旁,倒也很有些英武之气。于是每日胤禛与年羹尧二人就奔前忙后地操持数万人的起居行止,人吃马嚼,直累到半夜三更才得安寝。
  出口外之后,便越来越荒凉。处处都是戈壁,除了沙石,便连半抹绿意都极少见到。虽说每日都有数百峰骆驼组成的驼队为大军送来可供饮用之水,但根本禁不住数万人和牲畜的需求。无奈之下,各营都只能限量每人每日半桶水。有些京营之中享惯了福的贵胄子弟不由叫苦连天。康熙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寻找大军的补给水源,便成了出征漠北的第一桩要务。随军诸臣之中,明珠也曾领旨去掘井,但功效不大。只开得两口小井,而且水质苦涩,马匹吃用还勉强,却绝对入不得人口。
  这一日,大营驻下之后,康熙又命胤禛与恩格色掘井。胤禛问恩格色有何章程,恩格色不出意外地只是支吾了一番。还好胤禛对此早有准备。出行之前,胤禛就让年羹尧向兵部调了一些曾征战漠北的满洲军士入正红旗营,顺势也让他们改隶了正红旗。这些人之中便有善于取水之人,又命工部调了十余名匠人,也都是开井的好手。胤禛、恩格色便带着这些人以及一百兵士,细细验看了驻营附近地貌。此次探井,也让胤禛大长了见识。那些兵士只用一只五尺余长,口部削尖的小竹筒,往怀疑有水源之处钻将进去,然后取出泥土,在鼻下细细地闻了,便能判断是否可开井之处。
  此番探查,还算幸运,一行人不过寻了两个多时辰,便选准了一处地方。工匠们开始挖掘,只挖下去二十余尺,便出水了。年羹尧大为兴奋,凑近胤禛道:“四爷,成了!这帮人还真灵,敢情他们的鼻子比狗都灵光。竟是一闻一个准儿!”
  胤禛宽慰地笑笑,道:“有水便好。待澄清之后尝尝,若是口淡水井,我等此番便算是立了一功。”
  这时,恩格色也凑上前来,有些讨好地道:“奴才且为四阿哥贺。四阿哥身份贵重,却不避辛劳,还与奴才们一道鞍前马后地忙碌。皇上知道四阿哥如此勤力用心,必然龙心大悦。”
  胤禛有些鄙夷,便也不答话,恩格色不由得有些尴尬。
  又过了一刻,一名兵士走了过来,单膝跪地,捧过一只碗,递到几人面前,道:“小的们刚才拭过了,端得是口甜水井!请四爷,两位大人也尝尝。”
  看见碗沿之上还沾了些泥浆,恩格色不由皱起了眉头,身体也下意识地往后面缩了一缩。胤禛注意到这一细节,嘴角透出些冷笑的意味。年羹尧更是给了这位户部侍郎一个大大的白眼。
  年羹尧正要伸手去接碗,准备往自己口中送,却被胤禛抢先把碗夺了过来。见年羹尧有些讶异的眼神,胤禛笑道:“爷此刻口干。怎么,你这奴才想跟爷抢水喝?”言罢,便凑着碗沿不紧不慢足足饮了三大口。年羹尧突然觉得眼角有些湿润,道:“四爷,您……。”
  胤禛没有理会年羹尧,把碗径直还给了那名军士,道:“好水!果真是沁甜的。你去告诉那些兄弟们,胤禛多谢他们了!”
  军士双手把碗捧过头顶,脸上满是感激之色,道:“四爷这么厚待咱们,咱们兄弟若是不拼了命报效,那还算是爷们吗?四爷您就瞧好吧!”
  胤禛笑着点了点头,道:“我信。皇上也在看着咱们正红旗的儿郎们呢。”
  那军士更显激动,脸涨得通红,脚步都变得有些不稳,好似饮过了醇酒一般。
  胤禛待军士离开后,随即转向又转向恩格色,道:“恩大人,正如你所说,胤禛已贵为皇子,也不在乎再得什么功劳。不如大人去向皇上禀报我等开井完毕的消息如何?”
  恩格色完全没有想到胤禛竟会把功劳送给他,当下便大喜过望,但还得说些个场面话,便扭扭捏捏道:“怪不得人人都说四阿哥待人极为豪爽。不过,奴才无非就是跟在四爷旁边办差的,怎么好意思就这样拿了四爷的功劳去?”说罢,眼巴巴地瞧着胤禛。
  胤禛淡然笑笑,道:“恩大人这就见外了。如果我所忆不错,你一直都是文官,这回可算是军功。你应当明白我说得是什么吧?”
  恩格色心中简直乐开了花。他本来不想随军出征,还是他的三姨太给算了一笔细账。在朝二十余年,恩格色虽然屡次升迁,到目前不过是从二品的顶子,这回若是能混着一个军功,何愁珊瑚顶子不到手?若是运气不错,指不定还能拿一个世袭的爵位回来。抱着这个念头,恩格色才请命入了前营。没想到,这一份朝思暮想的功劳,居然就由四阿哥捧在了面前,这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