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胤禛而言,这是一大利好消息。可以参知政事,顺便近距离观察一下老爷子的帝王心术。他也明白,这种情况之下,太子和大阿哥之间必有一场龙争虎斗,他已经抱了坐山观虎斗的心思。虽然他目前还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但并不拒绝渔翁得利。
  康熙哪里知道就在这一转眼间,面前的几个儿子都动了无数的心思。只是看着太子道:“胤礽,你先来说说看,朕准备如何处置眼下的状况?”
  太子自六岁起酒杯康熙日夜呆在身边教诲,平日里更是被要求练习看折子,心中略一权衡,便答道:“儿臣以为,皇阿玛会结纳几位蒙古王公,以孤立葛尔丹,且这几位王公的属地皆在我与葛尔丹之间,如起战事,也可为我稍阻葛尔丹势头,而且,几位王公结纳葛尔丹,无非图利而已,我天朝物博,以利诱之,岂有不得之理。”
  康熙听罢点点头,道:“大面上都没错,不枉你平时用心。胤禔,你也说说看。”
  大阿哥猜度康熙的意思,应当是太子讲得还不完全,于是挖空心思要拾遗补缺,便答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以为太子所言虽不差,却也不尽然,儿臣觉得皇阿玛施恩的同时,也定然会面斥那些蒙古番王,以显我气势。儿臣观察,他们对葛尔丹颇有敬畏之心,然对我大清,也不敢公然违逆。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皇阿玛恩威并重,展我大清朝风范,必能使其明白只有恭顺我大清,才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康熙不置可否,接着问老三胤祉道:“你怎么想?”
  胤祉完全没有想到康熙会真的问他,匆忙之间,思之不得,便只好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搪塞答道:“儿臣读圣贤,夫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于正,孰敢不正。’皇阿玛为天子,得政于天,是为正统,又行正直,便是那些奸邪小人,也耐不得皇阿玛何。君君臣臣,蒙古王公也应当懂得的,便是葛尔丹,也定然邪不胜正。”
  康熙笑道:“仓促之间,能引经据典,已数不易了,但是还得想的在透彻些,典籍所载未必能用于实际政事,要活学而活用之。”
  胤祉点头称诺。
  康熙再转向胤禛,道:“胤禛,你师傅一直夸你有些见识,不妨说来听听,说错了,皇阿玛不怪你。”
  胤禛心说“这哪里难得到我啊,想当初,公司里虽然不教帝王心术,却没有少进行领导力方面的培训。我就来个旧瓶装新酒。”面上却是一副为难的样子,道:“皇阿玛,儿臣惭愧,虽有些想头,却也还是听了太子和大哥的才略有所悟,且儿臣也不及三哥书读得好&;#61628;&;#61628;。”
  康熙一摆手,道:“不打紧,今天只是我们父子几个闲聊而已,有什么想法,都但说无妨。”
  胤禛一辑道:“儿臣献丑了,儿臣以为,八字以盖之,‘区别对待,各个击破’ 而已。”
  康熙饶有兴趣地看着胤禛,道:“这话左右都有说辞,朕要听你自己解来。”
  胤禛不急不缓道:“诚如太子和大哥所言,几位蒙古番王惧怕葛尔丹,所以才放下身架结交之,然他们各自情形心性又有所异同,儿臣席前听高士其讲到这几个人,便请教于高士其,得知达什巴图尔亲王最喜钱财牛羊,一直妄图垂涎土谢图部的草原,高士其言,可能葛尔丹会以此为饵,诱之,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和罗理年轻有为,不甘成为附属,却又部族属地规模都不大,有和葛尔丹互相利用之嫌,喀喇沁蒙古亲王鄂木布确是和我爱新觉罗渊源最深,儿臣于是席间特别留意了一下,看他于葛尔丹言词之间,频频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可能只是一时与其结交,又怕触怒皇阿玛,就像一居士,一辈子不吃肉,偶尔为之,生怕菩萨发觉一般。因此,高士其对儿臣说,对他们当因势利导,循利者,以利诱之,怀壮心者,以爵位土地授之,但同时调其离开原驻地,对于喀喇沁,安抚加警告定能奏效。”
  康熙大笑,道:“好一个‘区别对待,各个击破’。虽然不是你自己之见,但能够言之友如此条理,实属难能。而且能观察入微,很好。你们兄弟几个,没有让朕失望,高士其这人也颇有心,是块上书房大臣的材料。” 
  胤禛暗自道,我无非就是说了些情景领导的最初级理论而已,值得这么惊讶?而且我总不能告诉你这些都是我想的吧,否则太子和大阿哥还不得天天像防贼一般防我,如此最好,大功让给高士其,我也有点汤喝。
  
  


第三十八章 吾家儿郎初长成(八)
更新时间2006…8…27 20:24:00  字数:2269

 康熙听完几个儿子的见解,真是满心欢喜,赏给每个儿子一套文房四宝,便打发他们各自回帐休息。
  待侍卫们将那几位蒙古番王带转了来,康熙果然是恩威兼施,使几个蒙古王爷胆战心惊之余又对圣上雨露遍洒感恩涕零。让葛尔丹费尽心机,花了十几万两黄金苦心经营了数年的合纵之策彻底消于无形。康熙又命高士其即时行令兵部,调关内清军十万八旗绿营兵移驻黑龙江,由黑龙江将军巴海统领,并令蒙古朱穆秦部发兵策应,以防罗刹,由传谕索伦部准备相应军需,声言“以防捕鹿人”。
  胤禛听说这个消息,心中暗笑,没想到康熙居然还是发明行动暗号的奇才,只是以统共14万人对付“猎鹿人”,动静未免太大了吧。
  同时,康熙一行人行至热河时,传谕授予已经在福建操练水师数月,枕戈待旦的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右都督之衔,同谕命福建总督姚启圣兼督福建及两广兵马,以为驰援。以文华殿大学士李光地以钦差身份任随军参事,实授福建巡抚,督管粮草辎重。上谕中明书皇帝对收复台湾的殷切之心,期望能一战而全胜。
  施琅当下不敢怠慢,日夜以继整军待发,终于一日,风向大转,尤利清军,施琅及李光地摆过了圣旨,率水师一路东进,郑克爽部纷纷溃败,即至6月22日,清军出奇兵乘涨潮期间悄然进逼澎湖,是役,施琅军俘敌船三十五艘,击沉焚毁敌船一百五十九艘,郑氏大小三十余员将领并一万二千余军士阵亡,一百余员将佐并5000余部众降清。施琅本人在战斗中右眼负重伤,而他效三国时期夏侯淳故事拔睛而啖,使敌众胆战心惊。至此,清军收复澎湖全岛直逼台湾本岛,郑氏失此屏障,人心大慌。冯锡范,刘国轩等纷纷力劝郑克爽降清,至九月,康熙收到降表,龙心大悦,特旨封施琅为靖海将军,赐靖海侯爵位,世袭罔替,为朝廷世守东南一隅,并特恩选施琅六子世骠入南书房为皇子伴读。
  于此事,胤禛看得通透,选施琅的这个儿子进京伴读,说的好听是皇帝加恩施琅,可实质上,说明康熙还是不放心这个曾经郑成功的旧将,而今康朝的功臣,生怕又出了一个吴三桂,以伴读为名,留做质子才是真。不过,意外的收获是,施世骠,就是以后名镇京华的大清官施世纶的幼弟,此刻依圣命成了胤禛的伴读,倒是使胤禛有了机会结纳施世纶。不过胤禛等阿哥也沾了收复台湾的光。在康熙兴奋之余,决定普天大庆,所有授有爵位的宗室,一律当年赏发双份俸禄,胤禛因为有固山贝子的爵位,乘机做了一把小财主。
  仿佛为了印证“福兮祸所依”的道理,没过几个月,就传来罗刹袭我边境,杀我边民的消息,康熙震怒之下,以黑龙江将军巴海,宁古塔都统萨布素统军反击,同时,以年仅十二岁的大阿哥前往,学习军事。胤禛倒是有点同情起大阿哥,虽然这是历练和挣军功的好路子,但是把半大的孩子丢去冰天雪地,也确实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也是在这一年,胤禛的又一名政敌,十阿哥胤俄出世,胤禛直觉告诉他,今后的日子,越来越精彩了。
  次年,胤禛在南书房与施世骠相伴已有时日,两人年纪相差不大,却十分谈得来,且胤禛从施世骠口中得知,因施琅功,施世纶得到封荫,出任江苏泰州知州,不日即将上京陛见领旨,此时的施世纶已经是福建有名的才子,刚正博学,胤禛当下大喜过望,要世骠引见。遂安排在施世纶见过皇上之后,几人想办法相见。但国家有法度,阿哥不得结交外臣。胤禛稍有些犯难,可是立刻他就有了主意,还是老方法,请裕亲王出面。裕亲王与施琅相熟多年,以他出面相邀,不难请到施世纶,而胤禛更是裕亲王府的常客,这也是他唯一能自由出宫走动的地方。这些年来,裕亲王着实地疼爱胤禛,几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