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雍正王朝 作者:四贝勒(起点2013-07-01完结)-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妃依旧哽咽不止,胤禛劝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道:“还不是因为你?额娘现如今就只有你和你十四弟两个儿子,你们就是额娘以后的指望。你倒好,好好的去招惹你皇阿玛不开心,挨了圈禁了不是?这几天,额娘担心得天天都睡不着,偏着你十四弟最近身子也不好,太医说是体虚,要好生调养……。”
  德妃絮絮叨叨地讲着,胤禛也只好耐心地一边听,一边赔罪道:“是儿臣做事孟浪,有负了皇阿玛的期许,也让额娘担心了,实在是不该。不过,儿臣这不是好好的吗?”
  才刚这么一说,没料到引得德妃又哭了,道:“这回你皇阿玛说要让你军前听用,你才这么小的年纪……。”这一下可使是让胤禛大吃了一惊,他从来没听过有这么一出啊。
  “额娘您说皇阿玛要让我去军中历练?”
  “是啊,昨日,你皇阿玛来我这里,特地告诉我,说是要好好磨砺一下你,依我看,你皇阿玛还是为了那件事生你的气,这才让你军前听用。你能听什么用?真刀真枪的,可是不长眼睛,万一再有个闪失,额娘可怎么活啊,你听额娘的话,去好好给你皇阿玛认个错,让他免了你这一桩吧。”德妃说着说着,又开始抽噎起来。
  胤禛倒是心中一喜,其实,他早就羡慕大阿哥能够披甲戴盔,号令部众了,就算康熙并不喜欢大阿哥,很早就把他打发去带兵了。这几年下来,也不是封了大阿哥一个贝勒衔?这就是打出来的。自己若是真能够立点军功,比什么不强?再说,自己是皇子阿哥,肯定是坐蠹的,拼杀那种事,还是留给小卒子们吧。
  但是胤禛又不能这么直白地告诉德妃,只得绕着弯子道:“既是皇阿玛有命,儿臣岂能不从,否则,抗命不尊,不是忠臣孝子所为,更不为皇阿玛所喜。儿臣现在更要努力表现,才能洗刷前过。若是佛祖护佑,没准儿臣能拥军功挣回来一个贝勒呢!额娘您也不要为儿臣担心,想大哥在前面跟着裕亲王打了好几年了,连一块疤也没有落下不是?”
  德妃虽说一万个心不甘情不愿,但也不得不承认胤禛所说的确是如此,她虽有爱子之心,却也无可奈何。只得嘱咐胤禛要千万当心。胤禛自然是诺诺应了,然后顺脚去看了看老十四。这小家伙现在才两岁,脸色有些苍白,不似其他婴孩那般红润,像是体虚的样子。胤禛猜度,必是德妃怕这老十四像胤祚一般早夭,才特别在意自己的安危。毕竟,现在看来,自己是她真正的依靠。
  还没有出德妃的院子,就看见李德全在一旁候着了。胤禛笑笑道:“谙达可是有皇阿玛的旨意要给胤禛?”
  李德全连忙上来打了个千,道:“奴才先给四爷道声吉祥。”
  胤禛不由得哑然失笑:“还吉祥呢?胤禛可是刚刚从禁所里出来。”
  李德全依旧满面春风,道:“皇上可是看好四爷您。这不,皇上要奴才带口谕给四爷,奴才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一小步,听说四爷来了这儿,奴才就脚不沾地的奔这来了。奴才准保四爷听了皇上口谕以后,一准得打赏奴才。”
  听闻果真有口谕,胤禛正了正形容,跪倒在地。李德全面南而立,喧谕道:“兹为爱新觉罗子孙,应承继祖先尚武彪悍之风,着皇四子胤禛即日前往京西锐健营军前听用,学习军事,领参将衔。”
  
  


第七十章 从军 (一)
更新时间2007…1…26 21:47:00  字数:3396

 胤禛一听之下,有些意外之余,又分外兴奋。锐健营参将,从品轶而言,虽然只是三品的职衔,却已经是军中的方面大员,可以统属一营上千部众,依权责连说来仅仅次于锐健营统领以及寥寥几个副将而已。
  李德全最能察颜观色的,看到胤禛兴奋的眼中放光,便凑上前道:“奴才恭喜四爷,四爷现在就算是出将入相了,众阿哥之中除了大爷就属四爷您了。”
  胤禛听罢微微一笑,从袖筒之中拿出一张百两的龙头票,顺势就塞进李德全手里,道:“公公这句出将入相的成语着实用的有趣。不过,胤禛多谢公公的吉言。只是敢问一句,皇阿玛要胤禛担负如此重任,可还有别的嘱咐没有?”
  李德全一边把银票塞入怀中,一边脸上堆着笑道:“又劳四爷破费。四爷真有见识,皇上要四爷有空去见见裕亲王,王爷会给四爷详细布置差事,还叮嘱四爷不可因武而废文,奴才自己琢磨,隔些日子,四爷还是要回南书房读书的。”
  胤禛点点头,道:“还请李公公回复皇阿玛,胤禛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李德全笑着答道:“奴才省得,奴才一准把四爷这句回话带给皇上,皇上听了,心中必定欢喜的。”
  送走了李德全,胤禛匆匆赶去了良妃和八阿哥的处所,当值的太监隔着大老远就为胤禛通报。以前为了照顾着母子俩个,佟皇后和胤禛没有少打点着这群奴才,这次又见了财神爷,太监们岂能不尽力讨好?胤禛当然也少不得当个散财童子,掏出些金瓜子来打发这些人。
  进得屋内,发现十三阿哥并未前来,胤禛多少有些怅然,尽管见面不多,他确实喜欢老十三这种不藏着掖着,天真爽直的个性。想来必是十三在大快朵颐之后已被嬷嬷带了回去。良妃名义上是这次宴请的发起人,却也只是隔着纱帘随便和胤禛寒暄了几句,便以自己在场,几位阿哥不能放量尽兴为由避开了去,剩下哥三个围坐在一张檀木桌旁,就着几样时鲜小菜,饮着桂花甜酒,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胤祉和胤禛都不是健谈的人,胤祀却也是生性恬淡,因此饭吃的是索然无味。
  胤禛实在是很想弄清楚为什么胤祀会对自己突然的热情起来,于是有意无意地向这个话题上面引。最后还是胤祉说出了缘由。就在前一天,康熙来到南书房,说是要考察众阿哥的功课,没想到一番训诫之后,突然道:“尔等每日习读圣贤之书,可知其中精髓,在于教习为人处事之道。忠孝礼义信悌,圣人君子之道也。在尔等兄弟之中,四阿哥所为,堪称表率。虽然他被朕圈禁,但是瑕不掩瑜。朕罚他,是因为他行事鲁莽,有些事做得欠思量。这些,尔等也要引以为戒。但是,朕同时也认为,胤禛为国留才,不避风险,是为忠,他要为孝懿贤皇后结芦守孝三年,是为孝;胤禛平时举止有度,是为礼,行事不畏责,不避险,可当信义二字,对于尔等兄弟,也是恭谨礼让。”
  说到这里,康熙深深地看了胤祀一眼,问道:“朕说得可对,胤祀?” 胤祀慌忙跪地应道:“皇阿玛所言极是,四个常常照应儿臣等,儿臣铭感在心。”
  “嗯。”康熙点了点头,“兄弟之情谓之悌,尔等务必要牢记心中。”就是这一番话,才有了现在兄友弟恭的这一幕。
  胤禛回到自己的住所已经是亥时了,冷静下来之后,躺在床上的他还在细细捉摸康熙的口谕,越想越有些一头雾水,康熙究竟打算做什么?南书房对众阿哥的一番话,不吝于把自己放在了众目睽睽之下,太子会怎么想,大阿哥又会怎么想?还有老八,看今天的态度,和往日有千差万别,但是他的转变仅仅是因为康熙对自己的夸奖之词吗?自己去军营以后又将如何自处呢? 
  第二天一大早,胤禛带着秦顺和几个侍卫,打马匆匆赶往裕亲王府。说实在话,胤禛有点发怵。他知道,裕亲王这次肯定得发作自己。上次戴梓的事情,本打算请裕亲王出马,和刑部大理寺打声招呼,没想到裕亲王正巧奉旨办军务去了。无奈,正欲悻悻离去,却在王府遇见了康亲王世子椿泰,就发了几句牢骚。椿泰本就是热心人,一听之下,马上就古道热肠地要帮忙,更何况戴梓还曾经在自己的阿玛军中立过大功。胤禛于是就托他给刑部递了句话。没想到椿泰是个直肠子,直接就把胤禛搬了出来,刑部一听事关胤禛,哪敢怠慢,这才有了后来的种种事端。
  果不其然,一进书房,就见裕亲王板着张脸,也不理会自己,胤禛心说糟糕,只好涎着脸先打了个千,见福全还是不理会,知道这次伯父是真的气着了,便垂着头道:“侄儿知错了,但凭伯父教训便了,只请伯父别气坏了身子。”
  福全从鼻子中挤出一个“哼”字,木着脸道:“四阿哥真长进啊,本朝皇阿哥之中第一个被圈禁的,真给你皇额娘长脸!”
  胤禛尴尬地笑了两声,道:“侄儿不敢。”
  福全这时正色道:“你还有什么不敢?我上回说你是单凭血气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