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荒谬 作者:刘杰-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历史是非常悠久的,悠久到了连历史学家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年的程度。中国的历史若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计算,大概有四千多年,于是以黄帝生活的年代为标尺,历史学家们在把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了四舍五入、添油加醋等处理后,得出了一个“中国文明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结论和宣传口号。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国人对“十”“五”这两个数字情有独钟,连国庆都有逢十大庆,逢五小庆的说法,当把历史说成五千年的时候,确实要比说成四千年显得气势磅礴。二是即使我们的后代进化到了三十世纪,那时候一算,中国历史还是没有跳出五千年的框子,一句宣传口号可以管几百年都不过时,大大节约了广告费用,也许没有比这更合算的事情了。就这样,五千年的数字被正式的确定了下来。 
        
        但不管是四千年还是五千年,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中国历史的确是经年累月,源远流长,一眼望不到头的。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这句话很形象的阐明了生物的多样性。在这里我们不妨顺势发挥一下,把这句话嫁接到历史中去,就会觉得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真是日子长了,什么样的事都能发生。其中就有一些事情,让人看了气血上涌,不吐不快,直接激发了人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冲动。大概所谓的以史为镜,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本书中所提到的中国历史上令人震惊和发指的事情均非道听途说,胡编乱造而来,它们绝大部分出自各个朝代的官修正史,包括“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另外很少一部分出自一些史料价值较高的札记和笔记。在书中,笔者把这些人和事统称为历史上不可理喻的片段,如果要大致分一下类的话,主要有这么几种类型。 
        
        一、强权出真理。掌握了无上权力且永远正确的封建帝王们经常作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事情来,并为此沾沾自喜。只是现在回头看来,这些事情真是绝佳的素材,它们牢牢的把帝王们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二、饱暖思淫欲。虽然孔子说过:“食色,性也。”但是很少有人能把这个“本性”发挥到如此酣畅淋漓的地步,除了本书中一些不世出的高人以外。   
        三、体制缚人心。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为了真理,体制实行几百年就成为了准则。过去中国的老百姓们几千年都匍匐在大大小小的不合理的制度之下,累计受害者恐怕比当今地球人口都多。 
        
        四、环境造人才。如果人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人生活在和谐中,他便学会关爱;如果人生活在强权中,他便学会了……   
        总而言之,该书集中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不为人知的阴暗丑恶的一面。如果阅读了本书后,读者会更加丰富所学的知识,更加了解祖国的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那么笔者的苦心也就没有白费了。 
            
      第2节:别说我坏话——周厉王姬胡的“弭谤”大业       
        别说我坏话——周厉王姬胡的“弭谤”大业    
        商朝末年,天资聪颖的商纣王精神失常,他不但在宫廷中大力提倡浪费光荣的消费观念,搞起了酒池肉林,还特别喜欢把人剜心掏肝,剁成肉酱什么的。没多久,纣王的行为便引起了诸侯的不满和民怨的沸腾,西岐境内的周武王姬发趁机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伐纣大革命运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姬发神采飞扬的建立了大周王朝,定都于镐京(西安附近),并大封宗室功臣。不过可惜的是,武王拥有打江山的豪气,却没有坐江山的福气,仅仅三年后,就因病英年早逝,以身殉职了。武王死后,周公辅佐成王即位,兢兢业业的开创了成康盛世,使周王朝国力臻于极盛。时间流转,康王(成王的儿子)往下又繁衍了六个国王后,周王朝十分不幸的迎来了著名的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姬胡的“著名”,实是臭名昭著的简写。他当政期间,任用奸邪,暴虐奢侈,天怒人怨,惹得国人纷纷批评朝政,议论国王。姬胡听说有人说他坏话后气的不行,便派人去卫国找来了几个学有专长的巫师组建了稽查大队,专门负责监督言论。于是此后,高谈阔论的路人们身边往往就有个免费保镖形影不离。过了不久,在几个诋毁伟大领袖的刺头分子被杀后,都城内终于安静如昔,大家都不敢出声了,见了面也只是互相用眼色示意而已,逼的大家都改用眼神进行“眉目传谤”了。 
        
        姬胡耳根清静之后大为高兴,对大臣召公炫耀:“看,这下没人敢说我坏话了吧?”召公连眼皮都不抬,沉痛的说了句千古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后又唠唠叨叨的讲了一堆诸如堵不如疏的大道理。正在兴头上的姬胡哪能听得进去,心想怎么这里还有个漏网之鱼啊,于是拿起扫帚把正在声情并茂发表演讲的召公连吓带骂赶了出去。 
        
        姬胡见弭谤大业进展神速,成效显著,心里不禁乐开了花,认为自己治国的手段简直是一流水平。考虑到大凡国家的方针政策都讲究配套施行,姬胡思来想去,忽然来了灵感,在弭谤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个增加国库税收收入的好办法,那就是实行专利。姬胡把所有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收归自己所有,下发红头竹简文件规定,人们如果要利用这些专利资源,比如上山砍柴,下水抓鱼,往野外倒生活垃圾什么的,都要按一定比例缴税。这项政策一实行,倒没人说他不好(谁敢说啊),只不过整天在深宫里数钱的姬胡无暇顾及到这样一个细节:街道上人们眨眼的次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且他们的脸色好像也越来越不对劲了。 
        
        就这样过了三年,瘪了钱袋又肿了眼皮的国人们终于忍无可忍,聚集起来发动了武装起义,冲进王宫抓住了姬胡。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姬胡被逮捕后,大家迅速成立了审判周厉王特别法庭,一审就把他流放到彘去了。厉王被废黜后,大臣召公和周公在人民的拥护下开始联合执政,史称“共和”。共和元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一年就是西历的公元前841年。 
        
        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悲惨的死于彘(从这里可以看出姬胡的胡作非为实在是丧尽民心,诸侯来救驾的一个都没有)。召公和周公接到消息后,拥立周厉王的儿子姬静即位,这就是周宣王。宣王在位期间,吸取了自己老爹的教训,任用召公周公等一帮贤明的大臣,“法文、武、成、康之遗风,使诸侯复宗周”,周王朝开始了短暂的中兴。 
        
        其实总的来说,周厉王的历史功绩是很突出的,他既为我们贡献了“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两条脍炙人口的成语,又一手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人民暴动,还顺便使我们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虽然最后个人遭遇比较不幸,不过能够当上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的反面教员,使自己的名字和事迹经常出现在各种教材上,实属不易。一个人能够做到了这些,也算不枉此生矣。 
        
        注:周厉王流放地“彘”,据考证为山西霍县。   
        本篇史料来源于《史记》周本纪第四。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 
        
        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正义芮伯也。谏厉王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於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於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第3节:过把瘾就死——欣赏“倾国”之笑的周幽王姬宫涅       
        过把瘾就死——欣赏“倾国”之笑的周幽王姬宫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