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的荒谬 作者:刘杰-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怖组织,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终于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过了两年,回过神来的武帝又难得的老来明白起来,他对群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为了悼念无辜冤死的太子,武帝又是造思子宫,又是建望思台,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不过这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为时已晚,于事无补了。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不仅如此,这次巫蛊事件还蔓延到民间,造成了“民转相诬以巫蛊,自京师、三辅连及郡、国,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的严重后果。其实从武帝的一生来看,他不失为一个“有三代之风”的杰出帝王,只是到了晚年,才逐渐变的“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由此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本文史料来源于《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   
        上居建章宫,见一男子带剑入中龙华门,疑其异人,命收之。男子捐剑走,逐之弗获。上怒,斩门候。冬,十一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巫蛊始起。是时诏捕阳陵大侠硃安世甚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笑曰:“丞相祸及宗矣!”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有恶言。” 
        
        征和二年春,正月,下贺狱,案验;父子死狱中,家族。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皇后弟子长平侯伉皆坐巫蛊诛。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上乃使充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太子亡,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第26节:开历史的倒车——新帝王莽食古不化的改革闹剧(1)       
        开历史的倒车——新帝王莽食古不化的改革闹剧   
        新朝是夹在西汉和东汉之间的一个十几年的短命王朝,相比起两汉的辉煌,它显得默默无闻。新朝也只有空前绝后的一任皇帝,那就是王莽。   
        王莽的出身比较高贵,他的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所以当时的王家极其显赫,王莽的叔伯们依靠王皇后枕边风的强大力量扶摇直上,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主持朝政的大司马或大将军。(这样放眼望去,朝廷上还真是没外人。)但是家族的荣耀和权势却和青少年时期的王莽没有多少关系,这种尴尬的情况要归咎于他的父亲,因为这位本来也能封侯拜相王老爹慷慨的把机会让给了家族的其他人,这倒不是说明此人是如何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谁让他天不假年,没赶上提拔重用就过早的离开人世呢。 
        
        父亲的早逝使得王莽这一支成了王氏家族中的“贫下中农”,但这也使得王莽养成了好学不倦、孝敬长辈的良好品格。在王家诸位饱食终日、不学无术的第二代子弟中,温文尔雅的王莽鹤立鸡群、卓然不凡,逐渐受到了王政君和掌权的叔伯们的重视。公元前22年,王莽在他的叔父,大司马王凤的举荐下进入了仕途,开始了他步步高升的青云之路。 
        
        王莽为官之道的精髓就是一个“装”字,而且随着官职的提升,他伪装的功力也越来越炉火纯青。王莽平时对人谦恭无比,礼节下士,好像每个人都是他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每次受到朝廷的赏赐,他都大方的把钱财分发给幕僚和穷苦百姓。王莽常年只穿粗布青衫,他的妻子则打扮的像老乞婆一样,仿佛家里穷的连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以示自己一身正气,清正廉洁。更让大家敬佩的是,有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一名奴婢,王莽知道后大义灭亲,硬是逼他的儿子自杀谢罪。 
        
        然而王莽三十年如一日表现出的这些美好品德,说到底只是用来博得名声,以图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已。公元6年,王莽悍然毒死了十四岁的汉平帝,然后他在痛哭流涕的哀叹平帝早逝的间歇中,迅速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小皇帝当摆设。过了三年,王莽见在自己“高尚品德”的感召下,满朝文武都把他比作了真仁真义的化身,民间也是一片感恩戴德之声。有道是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王莽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厚着脸皮从年老体弱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那里抢来了玉玺,宣布顺应时代潮流登基为帝,国号改为新,仍然定都长安。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王莽在别人面前装了几十年的孙子,还搭上了一个儿子,现在终于穿上簇新的龙袍坐在龙椅上睥睨天下了,心中的喜悦之情自不待言。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皇帝王莽也不例外,这位新朝最大的“官”打定主意,他不但要烧,还要烧一场遍及全国的改革大火,不把天下烧回青铜时代,绝不罢休! 
         
      第27节:开历史的倒车——新帝王莽食古不化的改革闹剧(2)       
        大概王莽在青少年时期读《周礼》等圣贤书着了迷吧,反正他对书中描绘的古代良好的统治秩序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向往。他即位后固执的认为,自己要想成为尧舜一样的圣君,那首先得有尧舜时期的社会环境来配合,于是没多久,王莽就以一千多年前的《周礼》为蓝本,满怀信心的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复古改革运动。 
        
        第一项,名称改革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场伟大的复古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改名。王莽认为当时的官名、地名、建筑名已经背离了古代的传统,有必要加以纠正。他下发了一道诏书,重新规定了官职名称,重新划分并命名了全国的郡县。这一改效果果然显著,那就是全国上下立刻都乱了套。老百姓固然对上古时期的冷僻新地名目瞪口呆,就是官吏们下发公文也遇到了极大的麻烦,他们不得不在新地名后面注解上老地名以避免脑袋发晕。更为要命的是,王莽对如何改名情有独钟,一直在琢磨如何改的更好,于是有的郡县竟然一年间连改了五次名称!王莽的改名运动虽然提升了天下臣民的记忆力水平,但是大家的厌恶不满情绪好像增长的更为迅速一些。 
         
        第二项,土地改革   
        就在新朝的广大干部群众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背诵新名词的时候,王莽参照古书中的“井田制”趁热打铁的公布了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全国所有的土地都属于王田,禁止私人买卖,国家按照每个家庭的人口多少来统一分配土地,多占的土地要退回。这项带有理想原始共产主义的改革内容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所有地主老财们的强烈愤怒,要让他们交出土地,这不是摸老虎屁股的行为吗?要知道无论新朝再怎么新,它本质上还是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统治基础也还是地主阶级,这下王莽一股脑把他们都得罪了,那结果可想而知。土地改革只勉强进行了三年便再也进行不下去了,王莽只好让步,取消了这项法令。地主们取得了胜利后,他们自然又要向三年前取得土地的农民反攻倒算,这使得社会矛盾比以前更为尖锐了。到了最后,得地又失地的农民把满腔怨恨都指向了王莽,认为他出尔反尔,玩弄了广大劳苦大众的感情。这样改来改去,唯一对改革没有意见的人,也许只有王莽自己了。 
        
        第三项,币制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